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柯棣华 > 全文图书 > 纪念柯棣华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延安各界追悼柯棣华大夫 并电印援华委员会致哀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等
    【本报训】 印度友人德·桑·柯棣华大夫追悼大会于30日上午十时,在旧中央大礼堂举行。到延安医药界同人及各界代表数百人。会场为肃穆、悲壮之空气所笼罩,而在此气氛中则洋溢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柯大夫遗像右悬毛泽东同志挽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像左为朱总司令挽词:“为中印两大民族的解放而团结奋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联络参谋周励武先生之挽词为:“为协助抗战而来,反侵略无分国籍。为工作积劳而死,论功绩不亚沙场”。在饶正锡同志报告开会意义后,即由巴思华大夫报告死者生平。巴氏结语谓:“今天已不仅是哀悼的时候,而是中国和印度和全世界人类的解放事业,要我们以更大的力量来完成的时候。印度和中国密切的团结起来。国际主义的精神胜利万岁。”首由朱总司令讲话,以沉痛之语调谓:“柯大夫在前线做了好几年医生,他不仅仅在火线上进行了艰苦的医疗工作,而且研究了游击战争,他是一个革命者,一个反法西斯的战士,一个勇敢的青年人。为了打击法西斯,为了他本国的解放,他到中国来,而现在他死了,他不能把中国抗战的经验带回印度去,这是很可惜的!在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共同消灭法西斯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学习柯棣华同志和白求恩同志,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大会最后一致通过在医大大礼堂内,勒石铭刻白求恩、柯棣华二大夫之生平事迹,以资纪念。并致电印度国民大会援华委员会及柯棣华夫人慰问。致印度国民大会援华委员会电称:印度人民的优秀代表,反法西斯的英勇战士德·桑·柯棣华大夫奉命来华,襄助抗日战争,计历五年之久,昼夜辛劳,不遗余力,遐迩同钦。不幸积劳成疾,以致不起,我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恶耗传来,不胜悲痛。延安各界人士集会于延水之滨,聊申哀悼之意,特电奉闻,并望转慰其家属,是所至盼。
  (1942年12月31日延安《解放日报》)
  

纪念柯棣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等编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