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柯棣华 > 全文图书 > 纪念柯棣华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永恒的记忆——纪念柯棣华同志的逝世
马寒冰
    
  马寒冰
  伟大的国际主义者、反法西斯英勇的战士——柯棣华同志,牺牲在那辉煌的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的土地上。最初,人们带来了这个惨痛的消息的时候,我尚不敢相信,总以为道路遥远,传说不可靠。然而,今天送来的解放日报的第一版上,却用着粗黑的一号字,刊登着这个消息。我流着热泪读完了它,一种异常难过的情绪,激动着我的心胸。我的手颤抖起来,不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我对这位两年中共患难、同生死的战友的哀悼!
  我永远不会忘记他那两颗乌黑晶亮的眼睛,矮小的个子,以及热情潇洒的风度。也不会忘记他随着奔驰在华北的战场上,越过无数的敌人封锁线那种艰苦卓绝的精神。
  是的,让我慢慢地回忆着昔日的情景吧!
  是1938年的春天,当他以印度国民大会援华医疗队队员的资格,从遥远的椰风蕉雨的南国,横渡过波涛万丈的印度洋,踏进咱们的边区的时候,我正担任着十八集团军军医处联络干事。也就在那个时候,开始认识了他,建立起了我们的友谊。然后,由于他不仅是援华医疗队的队员,而且是这个队的秘书,因此,关于工作以及生活问题,我们也经常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那时候,他在拐茆镇军医院服务,而我却住在延安,虽然彼此间的距离有数十里,但我们每个星期六,总有一个机会会面。在我们的谈话中,不仅是谈到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工作和生活,也谈到印度的革命运动。每次,他总是那么亲切,又是那么热情,流露出对于祖国的热爱,流露出对于法西斯野兽们的仇恨,和对着中国军民英勇作战的推崇!他谦虚地说,印度如果有着象中国这样壮大的共产党,和广泛的民众武装,那么是可以翻身的,它将会很快地变为自由、幸福、民主的生活。他无数次表示,假如有机会,准要去前方参观和学习,将来把中国抗战的经验,带回印度广播和效法起来才好。
  他的愿望,终于获得了朱、彭总副司令的赞同,在1939年11月4日,一个初冬的早晨,离开了这西北的高原,也被人们目为革命的耶路撒冷的延安,走上开赴前线的卡车。同行的还有援华医疗队的队长爱德华同志、巴思华同志和一位德国朋友米勒医师。我幸运地奉命护送他们这一行人,经西安抵达了晋东南总司令部。
  在晋东南,为了更能够接近战斗的环境,在战斗中锻炼自己,增广自己的见识,我们被派赴陈赓将军所属的第七七一团见习。我们随着这个部队,参加了武乡战斗,洪水战斗,我们显然没有直接拿起枪杆子去和敌人拚命,但是,从前线下来受伤的同志,都是经过了我们的手予以治疗。夜晚,我们围坐在火炉的旁边,听取团首长们叙述着生动的作战故事,和我们怎样去组织战斗、进行战斗以及解决战斗的。在我们一行中,他对于晚间的座谈,是最感觉兴趣的。太阳一下了山,他就忙着向团部跑,当人们叙述着战斗的情形,他是那么仔细地倾听着,记在他的日记本上。他微笑着向我们说:“我虽然没有在抗大学习过,但这也可以算是我参加了另一个新型的战斗大学”。他指着那日记本说:“这个可算是讲义吧!?”
  我们在通过封锁线时,往往找不到牲口,需要徒步——不,那应该说是跑步前进。好几个晚上,行军足足在一百二十里以上,他永不疲倦,背着一个水壶,紧跟着队伍进军。吃着民间用小米、玉米混在一起炒成的干粮,喝着冰冷的开水,他从未发过任何怨言,要求过特殊生活。
  在冀中,我们走遍了这块广大无垠的平原,在每个群众大会上,他诉说着印度亡国后的惨痛,诉说法西斯强盗的强暴。他赞扬着中国英勇的抗战,军民亲密的合作,和抗日政府的政绩,燃起了人民对于祖国的爱,对于敌人仇恨的火,这个政治影响和宣传,是较诸千百来福枪的力量,还要强大无比。
  他对于任何的指战员、抗日的群众,永远充满了热爱。他关心和爱护着每一个伤病员,不论白天夜晚,一遇到人们需要他诊治,他总是一呼即应,仔细地为伤病同志诊治。他会讲中国话,他是到中国来了之后,才开始学习的。他流利地、通俗地,象一个说教者叮咛和嘱咐着:要怎样才能早日恢复健康,怎样调养。
  百团大战爆发,我和巴思华同志被派遣到军区的北线进行火线疗伤的工作,他和军区的区副部长则赴南线施行手术。临行时,他是抱着无限的热情和喜悦,他差不多整整一个晚上未曾合过眼,整夜里收拾器械,准备材料。他近乎发疯的准备着应付敌后空前的战斗救护工作。他又是用着那么天真、活泼的风度向我们提出南北战线医疗工作的竞赛,内容是:要及时的施行疗治,不在火线上遗失一个伤员,同时还要节省材料。我们接受了这革命的挑战,珍重地道别,奔赴烽火遍地的战场。
  涞源战役之后,延安军事当局电召我们返延,我和巴思华同志自北线战地赶回军区司令部,正在束装待发的时候,我们致电询问他是否回来和我们一道走。他的回电是:“不要管我,这里还需要我继续工作,祝福你们胜利的西征,我将永远和这样的军民在一起战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默默地读完了这个电报,清楚地了解他的内心,是充满了对中国,对中国抗日军民的热爱,但却绝未料到这竟是今日的预言了。
  我和柯棣华同志,在年龄上相差仅仅是三岁,但他的身体比我强壮。每当他看见我这弱不禁风的体格,他总是开玩笑地说:“老马,当你的血流洒在这法西斯强盗摧残的土地上,我一定要为你写篇追悼文章,纪念我们这两年共同战斗的战友!”我相信这句话,苦笑地点着头。然而,今天,流着眼泪,在微弱的灯光下,提起了笔写这悼念的文章的,不是他而是这病弱的我。
  一位反法西斯英勇的战士,一位充满对人类、正义、和平、自由、民主的热爱的人,今天,竟被法西斯强盗慢慢地吮吸了他鲜红的血液,死在异国正义的战场上,这是多么悲痛凄惨的一回事。可是,安眠吧,同志!你的血将不会白流的,它将变成一把炎红的火把,它将烧尽了法西斯的匪徒们,他将燃烧起全中国以及全世界对于法西斯强盗仇恨的火,让千百万爱好和平的人们,用着各式各样的武器,戕杀那些野兽们,要他们用更多的血液来偿还这无穷的血债吧!
  在即将到来幸福的日子里,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坎上,会永远铭刻着:“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者,反法西斯英勇的战士柯棣华同志。”
  安眠吧!亲爱的柯棣华同志!
  (1942年12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
  

纪念柯棣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等编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