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胡景铎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革命生涯 劳动人民的儿子——胡景铎将军
中共富平县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富平县委党史研究室
  胡景铎将军1914年10月6日诞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1977年7月6日,在他工作室的办公桌前,溘然长逝于陕西省交通厅顾问任上。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其心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1974年11月4日,他在给女儿的信中谈道:“我常常也说我是党的儿子,劳动人民的儿子。有的同志不了解我的经历时说:‘你不是工农出身。’我说:‘我是党代劳动人民收下的干儿子。’这是我的大半生经历决定了的。”早在延安时候,朱德总司令亲切诙谐地问胡景铎师长:“六弟,你们家产是庄里镇的半边街,有多大剥削量?”胡景铎不加思索地回答:“我家不仅是庄里镇,而且是富平县的首户地主。听母亲说,佃户夏天缴小麦,秋天缴玉米,每年两茬地租。我因多在门外,数量说不清。”
  本世纪初的富平胡家,不仅家道殷实,而且政治背景也相当深厚。胡景铎长兄是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胡景翼,勋膺上将军衔,次二、三、四兄也曾授国民党少将旅长之职,其五兄胡景通还被授衔国民党军中将。
  历史铸就了这样一种家世,堪称“将军之家”。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的典型意义在于,这种家世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成为时代潮流中新与旧、进步与落后、革命与反动矛盾运动的载体。它对社会大局的变化反应极为敏感,矛盾斗争及其分化不能说不激烈、不深刻。
  1927年四一二政变,彻底暴露了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这是一个时代的标识,是剥削阶级施行政治统治和被剥削阶级奋起反抗黑暗社会的一场生死大搏斗。
  胡景翼将军是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而蒋介石公然背叛三民主义,屠杀共产党人,镇压工农运动。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终遭夭折。
  有着革命传统的中国北方小镇上的胡家,面临社会局势的急骤变化,必然首当其冲,何去何从呢?是保守家业,对抗革命;或是同情农工,支持革命;还是以国家民族和劳苦大众的利益为至高至上,踏上革命的征程。沧桑几度,往昔的严酷现实已成为今天沉甸甸的历史。
  胡景铎将军的历史,是用生命写出的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光辉一页。他虽然基于那样的身世,投入革命的行动屡遭阻抗,但因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和伟大时代革命洪流的影响,在九折不屈的斗争实践中,一步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悟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条真理。由此而义无返顾,一往无前。
  胡景铎少年时代长期随父生活在河南军务督办胡景翼的官邸。童蒙启智,则眼界开阔。他仰慕军人的英风,其长兄“摧朽逾百战,拓地达三千”的雄才大略,无疑也是令人向往的,况且,当时北伐势如破竹,北方也是所谓“八方风雨会中州”。除了胡景翼早年勋功赫赫,更重要的是,他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邀请李大钊同志指导工作,通过李大钊联系,得到苏联的武器和军事顾问团的支持。在他的军队里,有邓小平、徐向前、王若飞、阎揆耀、史可轩等众多共产党员帮助工作,他并且执意竭力支持工农运动,这在当时中国的军队里是少有的。胡景翼是共产党的一位至诚朋友。当年延安欢迎横山起义部队,大街上还悬挂着“向胡笠僧先生学习”的横幅标语。这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的思想和实践对成长中的胡景铎必然产生深刻影响。
  胡景铎在其长兄那里接受的是一种进步思想,而他自己的思想随着时代的要求不稍懈怠,积极追求真理。
  胡景翼病殁后,胡景铎回到家乡立诚学校读书,正值大革命浪潮涌漫全国的1926年。这所誉为“渭北革命摇篮”的校园,荟萃了习仲勋、邵武轩、师继周等一大批热血少年。胡景铎随他们一起,在党组织领导下,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去,斗争恶势力,驱逐反动校长。他还主动为广州农讲所学习归来指导渭北农运的乔国桢当联络。校方视他的行为为“不轨”,惹得家人不安。而他却在这“有些盲目和冲动中”,看到了社会下层的真实,与深宅大院和官邸府衙相去天壤。因而“仰慕马列,也有些革命的思想”。
  孙文三民主义发展进步为“三大政策”,胡景翼是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他的遗志和靖国军的传统的核心是爱国爱民。而马列主义的革命思想则是奉劳工为神圣,由共产党领导工农大众推翻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新型的国家,由此可见,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两种思想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
  胡景铎坚决继承乃兄的遗志和靖国军的传统,彻底地背叛了他的家庭,与国民党统治者格格不入。
  九一八事变后,他目睹了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残暴镇压要求抗日游行学生的罪行。他从苏州东吴附中立即回乡与党联系,组织了一支抗日义勇军。很快又被反动政府镇压。胡景铎由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他一奔关麟征部,再入高桂滋部,都因为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而愤然退出。这两次军旅之行,十年有余。其间他曾接受陕西地下党省委的指示,为党和抗日掌握革命武装;他的部队里有党组织的骨干,并起着核心作用;他在自己的部队里倡导八路军的思想作风;又到延安聆听了毛泽东的讲演,学习了共产党关于抗战的论著,向抗大输送了学员,他的思想已不是早年“有些革命的思想”。他到华潼师管区接兵,拒收流氓地痞,以提高兵源的素质;他断然回绝国民党贪官的索贿,看透了蒋家王朝的腐败本质;他怒斥任子勋反共摩擦;他诤谏高桂滋和睦边区。他经历的磨难,他爱国爱民的良知,催促着他的思想不再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他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看到了劳动大众的力量。他发动横山起义,毅然决然投入伟大的革命阵营。
  胡景铎同志从背叛家庭到背叛国民党,自觉地升华了胡景翼的遗志和靖国军的传统,努力完成了由三民主义到马列主义的飞跃。
  胡景铎同志从早年向往革命到横山起义完全彻底投入革命,坚定地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浮夸”狂热,他冷静地讲求实事求是;在十年浩劫中,他横眉冷对左倾阴霾;在恢复工作后,他不拘顾问之职,一如既往,辛勤工作。他严格要求子女,鼓励督促他们努力上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胡景铎同志虽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庭,但他至诚无私,把一生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事业。
  奋力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生命的胡景铎,他丝毫无愧于“劳动人民的儿子”这一无尚光荣的称号。
  

胡景铎将军/中共富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