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陈嘉庚 > 全文图书 > 南侨回忆录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四五一 南侨再开大会
陈嘉庚

  民国卅年三月廿九日,上午假大世界舞厅,开南侨总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到者各属皆有,共一百五十余人。余致词说明迟半年开会之原因,并言此次会场因华中学校住有军队,故假此比较为适用。
  继言四项:(一)两年来本总会之会务与各属汇款概况,略言廿七年原定全南洋每月认捐国币四百余万元,廿八年共捐汇七千万元,较廿七年所认为多。廿九年亦达国币七千余万元。(二)华侨与祖国之经济。略言祖国抗战至今未尝由各国借得一圆现金,国际外汇与国内流通所需现款,概赖华侨汇回家信及一切义捐。三年来侨汇总数共达国币卅万万元。政府发出公债亦三十余万万元,国家银行增发纸币尤多赖华侨外汇以作基金。可见华侨对祖国抗战在经济上之关系最为密切。(三)我国以农立国,战时粮食足可自给,所差者贪官奸商假藉统制机会,遂致物价高昂。(四)最后胜利决可属我,因我国军力增强不少,现有军士约五百万人,军火亦能自制不少,苟全国一心,团结抗战到底,敌之崩溃亦仅时间问题而已。胜利日期已近,凡我侨胞更应出钱出力云云。(此段系据战后搜得当时旧记录补添,其原文见下附录。)
  (附录十八)南侨筹赈总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
  主席陈嘉庚先生致词(由大会辑要转载)
  总领事,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今天本总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假座大世界举行开幕典礼,蒙各位踊跃莅临,殊深荣幸。此次召集此会员大会,乃依据组织大纲规定,每二年召集会员大会一次,重选职员。以前次选举之日期计算,原宜于去年国庆日开会,其时乃因本席回国考察未还,致延至今日。
  此次开会于世界战云弥漫之中,而各属会员代表及本总会委员,竟能不虞时局严重,不避舟车辛劳,联翩戾止,如此热情,本席尤为感幸。
  查各属参加本总会之会员团体,原额共有八十七单位,其中香港二位,缅甸一位,英属婆罗洲七位,马来亚十三位,泰国三位,菲律滨一位,越南五位,荷属五十五位,此次出席大会者,计四十六单位,来函报告参加,而以种种关系未能派代表者,共二十八单位,其他如泰国、越南、或路程稍远之地,为战后交通不便,音信难达,迄未答复者,共十三单位。回忆前次出席团体乃四十五单位,代表人数一百六十四人,而此次出席团体,则为四十六单位,代表人数一百六十人。(编者按:其后再到荷属楠榜代表四人,共数亦一百六十四人,非常之巧。)抗战至今四年,我华侨团结精神,始终如一,此尤为本席之所欣幸。
  总会成立以还,职员逝世者,有副主席菲律宾李清泉君,常务委员霹雳梁燊南氏,及候补常委郑奕定氏,诸氏公忠为国,今已长辞人间,至堪惋惜,请在座诸君起立,为三氏默哀致敬(众默哀三分钟)。
  前次会场,假用华侨中学,兹因该校前面草场,驻扎军队,未便借用,故在此大世界开会。新加坡华侨众多,竟乏公众大会堂,殊觉有愧。本席今日所欲提出为诸君告者,约有下列数端,谨先摘述纲要:
  (一)两年来本总会之会务与各属汇款概况。
  (二)华侨与祖国之经济。
  (三)我国以农立国战时粮食足可自给。
  (四)最后胜利确可属我。
  一、本总会对筹赈事务,只居倡导地位,未尝直接向外募捐,故凡遇重要事件,计划决定,即发通告劝请各属筹赈会推行,以达到目的为止。两年余来,见诸通告及函牍者,如主办武汉合唱团在马来亚演奏,征募机工回国服务,响应蒋夫人劝募寒衣捐,组织华侨回国慰劳团,筹办制药厂,发动新中国剧团义演等等,此外如主张对日抗战到底,声讨国贼汪精卫,抗议英日东京妥协谈判,拥护英国对德宣战等等,则散见于通告或电文函牍之中,往事历历,兹可从简。至各属认捐款数,在民廿七年开会时,汇水新加坡银三十元申国币一百元,全南洋每月约认国币四百余万元,若廿八年各属所汇计为七千万余元,比之在大会中所认,有加无减。至廿九年则汇水大降,全年各属计汇出七千三百余万元,以国币言,比廿八年度增加三百余万元,如照前之三十元汇率核算,则减去不少,其中如马来亚,因受外汇限制,现存银行坡币有三百余万元(值国币三千万)未能汇出,否则,约可比当时认额增加一倍。查自欧战发生,当地规定每月准汇坡币五十万元,经屡次向当地政府请求增加,本席回国时,亦向蒋委员长及王外交部长请向英京要求,迄今未得确实答复。至安南之减少,乃因时局变迁,筹赈停顿。若荷属,则有购大宗金鸡纳霜荷币三十五万元,其数尚巨,未在统计之内。
  兹将本总会廿七年十月至廿九年十二月止之进支详报如下:
  收进——影戏二万九千零二十四元,《民族呼声》歌集五百四十八元八角,唱片四百一十五元四角,药品捐三万二千九百零四元,影片(吧城来)二千元,共六万四千九百二十八元二角。
  支出——代表大会二千二百二十四元,制影片六千零五十九元,邮电费五千七百九十九元七角,什费一千一百四十元,薪金八百九十五元,纪念品三千八百八十二元,合唱团员九千七百二十二元七角,回教访问团五千元,中国药厂三万三千七百五十元,各属会欠二万三千一百八十九元,共九万四千八百八十六元四角,对除外不敷二万四千九百五十八元二角。
  复查两年来之捐款:
  马来亚每月认一百三十三万七千元,廿六个月共应三千四百七十六万元,而汇出实额八千五百四十三万元,婆罗洲每月原认二万四千元,廿六个月共应六十二万四千元,而汇出实额三百三十一万三千元。
  荷属每月原认五十四万四千元,廿六个月共应一千四百一十五万元,而汇出实额三千一百五十三万元。
  菲律滨每月原认五十万元,廿六个月共应一千三百万元,而汇出实额一千四百八十八万元。
  缅甸每月原认三十万元,廿六个月共应七百八十万元,而汇出实额八百零三万元。
  安南每月原认廿五万元,廿六个月共应六百五十万元,而汇出据报为一百五十六万四千元。(按:实数尚多,因其报告不全。)共计原认每月二百九十五万五千元,廿六个月应七千六百八十三万三千元,而实汇则达一万四千四百四十五万六千元。
  (按:上言各属原认四百万元,而本段统计只二百九十五万余元,盖尚有泰国香港两处,以及荷属数地方,共按一百余万元,未在此认额之内,然泰香两地,亦以别有特殊原因,始终未有实报可据。)
  上述乃属款项部分,至于工作,尚有比较重要者,为一,攻击汪精卫之叛国。二,英日谈判通电英京朝野名流吁请主持正义,至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通过发电英京诸事。该次大会举行时,当地政府对于借用会场之商会当局,似有责难,嗣见大会完满,立场公正,反表满意。三,当英德战事发生,本总会曾发一通告,表示同侨拥护英国抗战,反对德国侵略行动,当地政府在事前固知同侨乃与英表示同情者,然以无具体之证据,足以表明此种态度,及本总会之通告发出,当地政府深觉非常欣悦,乃据是以报英伦政府,于此见华侨与地方政府合作之真实态度,此举于中英邦交之敦睦,当亦有相当的贡献。
  二、我国此次抗战,以本席所闻,国际援助,实极有限,除一部分军用物资外,未尝借得一圆现金,而国际外汇与国内流通,所需现款,概赖华侨汇回家信及一切义捐。抗战三年余,侨汇总数,达国币三十万万元,不意欧战发生,侨汇多受限制,否则当可增加不少。查抗战后,政府发出公债亦三十余万万元,国家银行,增发纸币,尤多赖华侨外汇,以作基金。由是言之,华侨与祖国抗战经济上之关系,最为密切,吾人不可不知。
  三、我国以农立国,田野广大,出产丰富,战后海口虽被封禁,物价高昂,一部分人不免遭受困苦,然农民新垦荒地,加种杂粮,逐季可以增加生产,粮食供给,决无问题。所差者,一般贫富污吏,土豪劣绅,及奸商市侩,明比为害,尤其假藉统制机会,欺罔舞弊,无所不为,遂造成米珠薪桂现象。若政府能觉察下属情弊,勿轻行统制政策,严惩囤积居奇,则物价自可回平,民生自可安定矣。
  四、抗战最后胜利,确可属我,因我国军事力量,比前增强不少。抗战前全国军队,不下二百万人,军械既多旧式,配备亦不完全。若现下前线军队,有三百多万人,穿插于沦陷区之游击队,近百万人,后方训练完成之部队,亦八九十万人,合计可五百万人。军械精新,配备完整,所设兵工厂六七十处,作战军火,足以自给,只飞机大炮坦克车,比较尚逊,故未能急行反攻,驱敌出境耳。苟全国一心,团结抗战到底,敌之崩溃,亦惟时间问题而已。兹值抗战胜利日近,凡我海外华侨出钱出力,比前尤宜加进。本总会及各属会,此后筹赈方针,及筹赈工作,宜如何缜密规定,均有赖于此次会员大会之解决。此次收到提案计三十七宗,约分为六十五条目,所提内容,均甚丰富充实,所望出席代表,详思周审,和衷共济,以造成本大会完满之美绩。
  

南侨回忆录/陈嘉庚著.—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