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陈嘉庚 > 全文图书 >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悼念陈嘉庚先生
胡愈之
    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 胡愈之
  陈嘉庚先生逝世一个月了。
  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正在由昆明去椰加达的旅途中。在北京,两个多月前,我曾经到他的病榻前去探望过他。病势是沉重的,但是我暗中祝愿他老人家有一天还能恢复健康,却没有料想到从此竟成永诀了。
  回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我和从国内出去的一批文化工作者,在南洋工作,和帝国主义及反动派进行错综复杂的斗争,得到陈嘉庚先生的大力协助和支持,直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前夕为止。一九四八年四月,我在新加坡怡和轩辞别了陈嘉庚先生回来,到了解放区。时光过得很快,相隔十三年了,这次我才有机会重新来访南洋。从飞机上眺望,马六甲海峡的波涛依然澎湃汹涌,南洋群岛的风光明媚如昔,却再也见不到爱国老人刚健凛烈的丰姿,真不胜触景伤情之感!
  在印度尼西亚和缅甸,接触到的人们,有些是中国侨民,有些是华裔当地公民,一提到陈嘉庚先生,无不肃然起敬。海外各地都举行了空前盛大的追悼会,参加悼唁的人群,包括华侨各阶层和友邦人士。据说,有不少人,由於政治见解的歧异,或地域习惯的不同,在过去曾经顽固地反对陈嘉庚先生,现在自觉自愿地参加追悼和吊唁。单是这一件事,也说明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业和奋斗历史深入人心,对於海外华侨大团结,起了巨大作用。
  陈嘉庚先生去世了。毫无疑问,他将活在人们心头,他将永远活在海外千千万万爱国侨胞的心头。
  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是和本世纪以来海外华侨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进行长期斗争的历史不可分的。陈嘉庚先生和我们前一辈的许多爱国志士一样,首先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经过无数崎岖曲折的道路,才由旧民主革命转变过来,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革命,最後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陈嘉庚先生所走的道路,也正是海外广大爱国华侨所走的道路。华侨中极大部分由於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剥削,从破产的农村流亡到海外,在殖民地内从事牛马不如的辛勤劳动,因而渴望祖国的独立富强,憎恨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在早期的反帝国主义斗争与辛亥革命中,华侨曾经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由於中国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旧民主革命遭受挫折,以至失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民不聊生,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苦难的华侨成为「海外孤儿」。在大革命失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背叛革命以後,中国人民面对着两条道路:殖民地化的道路,或者是澈底的民族解放的道路。前者是反革命的道路,後者是革命的道路。在这期间,华侨中间不少先进分子选择了革命道路,少数反动分子走反革命的道路,此外也有一些人徘徊观望,以至於消极沮丧,对祖国前途丧失了信心。
  一九四○年陈嘉庚先生率领慰劳视察团,突破国民党的封锁,进入陕甘宁边区,会见了毛主席,从黑暗中看到光明,认识了共产党和毛主席是中国的救星,党和毛主席所指引的澈底的民族解放的道路,是祖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唯一康庄大道。从陈嘉庚先生一生的政治生活来说,从海外华侨的爱国运动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一九四○年回到新加坡以後,陈嘉庚先生继续领导南侨筹赈总会,向广大的海外华侨进行宣传号召,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独裁,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在日本投降以後,陈嘉庚先生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反对蒋介石集团「媚外卖国,一夫独裁」,坚决拥护党和毛主席,支持人民解放战争。在这期间,陈嘉庚先生领导海外爱国进步华侨,在困难环境中,对国内外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澈底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以後十一年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突飞猛进,证明了陈嘉庚先生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他一生奋斗的目标也完全达到了。
  陈嘉庚先生一生的奋斗历史,反映了爱国华侨的意志和愿望。由於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一个独立强盛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屹立於亚洲大陆。陈嘉庚先生以及海内外为国献身的无数先辈,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志愿。更进一步团结海外华侨,发扬爱国传统,高举三面红旗,为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更进一步团结亚非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为从地球上消灭帝国主义、消灭新老殖民主义而斗争到底,这是我们後死者之责!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陈嘉庚先生纪念册编辑委员会编.—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