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陈嘉庚 > 全文图书 >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
悼念陈嘉庚先生 |
王亚南 |
|
|
厦门大学校长 王亚南 八月十二日,爱国华侨钜子陈嘉庚先生在首都病逝了。他虽然活到了八十八岁的高龄,虽然已为祖国为人民做了许多极有建设意义的事业,但他在弥留前一分钟一秒钟,仍念念不忘他打算努力的计划和工作。 凡属和嘉庚先生有过交往的人,谁都会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个热爱祖国的人;他是一个识大体,有定见,爱憎分明,言行一致的人;他是一个脚踏实地,不尚空谈,把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此外,大家还都知道,他是勤俭持身,律己甚严的。 在抗日战争以前,我和国内外很多人一样,是由他创办集美学校、厦门大学,而知道他是一位爱国的华侨领袖的。此後,在抗战期中,我又听到他因为热爱祖国,从国内各方面的情况,看出什么是爱国救国的力量,什么是卖国祸国的力量,而把他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中国共产党方面;他在言论和实践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於人民事业的工作。等到全国解放的新局面出现,他看到他所深恶痛绝的帝国主义势力和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全被打倒了,人民政权确立了,他多年期待的民族独立,民主改革的愿望实现了,他以无比兴奋的心情,积极参加人民政府,积极团结海外华侨。从他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出发,他衷心拥护人民政府对内对外的各项政策。他对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於我们纯朴优良的社会风气,对於人民政府各级干部的廉洁勤勉精神,时常津津乐道,赞不绝口。他是一个重视实践的人,对人对事的态度,是做了再说,是观察好了,打算好了,才表示意见。他对於新社会的热爱,是由於他亲身体会到我们新社会从各方面表现了他殷切期待的东西。 全国解放後不久,政府派我到厦门大学工作。嘉庚先生就住在和厦门岛隔海相望的集美。为了协助扩建厦门大学校舍,嘉庚先生经常到厦门大学,我也不时到他居住的集美学村,接触的机会多了,使我更了解他的为人和性格,更多认识他对新社会的热爱心情。当有人躭心在逼近敌人前哨阵地修建高楼大厦是否相宜时,他的回答是:「敌人一边炸,我们一边建;今天被炸毁了,明天再建造起来。」我从他的这种严肃谈话中,看到他的决心和气魄,同时也不难想到,他对他生活周围的环境的改变,该是多么兴奋啊!就在协助扩建厦门大学并修建新建集美学校的前後,把厦门岛和大陆连接起来的十里长堤的伟大工程,也在敌人炮火下,用名符其实的移山填海的力量在兴建着;接下去,在短短三数年内,长达七百余公里的鹰厦铁路,穿越千山万壑,绕过集美,通过长堤,在厦门大学傍边,有了它的终点站台。这变化已经是非同小可的。我有一天问他:「你是否感到这些伟大工程做得太快了呢?」他发出从来少见的爆笑声:「人民政府很快实现了我几十年的愿望。」鹰厦铁道通车後不到几年工夫,厦门市的面貌迅速改变了。就在离集美仅及五里路程的杏林地方,一下由聚居几百户的农渔村落,变成了几万人的工业城市;大型的纺织厂,新型的玻璃厂,糖厂,各种化学工厂相继建立起来。嘉庚先生站在他的寓所楼上,亲眼看到这个奇迹似的变化。然而,这变化,不仅在厦门看到,在全国到处可以看到。他每从全国各地视察回到厦门时,我总要听到他的生动描述,表示福建——厦门还要在那些方面迎头赶上去。 如果说,对於祖国的热爱,对於祖国建设事业的无限关怀,是每个爱国华侨在当代具体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优良特质,嘉庚先生就因为他亲自参加祖国建设,亲眼看到祖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把他的这种优良特质表现得更加突出了。他也许很惋惜他来不及看到祖国更富强的未来,但是他的言论和行动,会在千千万万的侨胞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树立起光辉的楷范。 |
|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陈嘉庚先生纪念册编辑委员会编.—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