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陈嘉庚 > 全文图书 >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
陈嘉庚先生年谱 |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编辑委员会 |
|
|
一八七四年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阴历)生於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乡。父是新加坡侨商。 一八八二年 九岁。开始就学於本乡的南轩私塾,塾师陈寅。 一八九○年 (清光绪十六年)十七岁。父函召出洋佐理商业,登舟临发,闻母惜别甚苦,折回,数月後母意稍可,乃成行。 一八九一年 在新加坡其父所营「顺安」商号学商,助父管理货帐银项,兼书记职。 一八九二年 改任「顺安」号经理职。时其父已不直接管理业务,大小事悉委先生。 一八九三年 归国成婚。新妇为板桥乡张秀才建寅之女。 一八九四年 居家治渔业,旋从塾师叶某学。冬出资二千元建惕斋学塾。这一年,发生了中日战争。 一八九六年 在新加坡兼营菠萝(黄梨)厂,制造罐头食品。 一九○五年 在新加坡开垦福山园,增办日春菠萝罐头厂,兼制冰糖。 一九○六年 开始经营橡胶种植业。 一九○七年 与人合办恒美米厂,制造熟米。 一九一○年 三十七岁。被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 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总理,负责筹欵建筑校舍。 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剪去辫发。在柔佛垦植橡胶园。 一九一一年 (清宣统三年)赴暹罗(今泰国)创办谦泰菠萝罐头厂。 辛亥革命发生,闽省光复,被推举为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欵十余万元,汇交闽督作救济用途,并倡募国民捐二十万元。 一九一二年 (民国元年)挈眷回里,筹办集美小学。 与人合股,设大同罐头股份有限公司於厦门。 一九一三年 春,开办集美小学校,假祠堂为校所。 四月填家宅附近大池一部为基地,建成小学校舍。 一九一四年 四十一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所营商业颇受影响。 一九一五年 秋,以菠萝罐头厂一部分改为树胶厂,名曰谦益第一树胶厂,因资本未厚,不能自出货品,乃代人制造而取工值。 时大战正剧,航运缺乏,乃租轮四艘,兼管航运,川航南洋各大商埠及印度等地。 一九一六年 十月遣弟敬贤回里建筑集美师范中学部校舍。 冬,以三十万元购英轮东丰号(约三千吨)川航法国,运载粮食。 一九一七年 秋,以四十二万元增购三千七百五十吨的英船一艘,命名为「谦泰」。嗣以「东丰」及「谦泰」二船租与法国政府,月得租金十二万元,订租期至战事结束後半年,并由承租方面代保险一百四十余万元。未及三月,而「东丰」号被德潜艇击沉於地中海,法政府赔欵六十万元。 设胶业分栈於马六甲、蔴坡等地。以四十二万元购胶园一千英亩,命名为「大同树胶园」。 祖国天津发生大水灾。新加坡华侨特为此举办救济游览会,附以男女各校运动会,举先生为会长,筹欵救济灾区。 美国人在新加坡倡办英华大学,先生答应捐十万元,作为该大学附设汉文科基金。(後该大学未办成。) 资送吴淞水产学校毕业生赴日本留学,为日後在集美开办水产学校培养师资。 一九一八年 加拿大夏里拍水火为灾。新加坡华洋人士特为此举办救济游览会,举先生为正会长。 英政府以先生常年赞助英国红十字会有功,特授予太平局绅职衔。 二月,「谦泰」号输自浦口运华工赴法,途经地中海时被击沉,法政府赔欵八十五万元。 三月,开办集美学校师范、中学两部。 一九一九年 开办集美幼稚园。 捐三万元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该校开学後又为募捐四十余万元作基金。 以在南洋的不动产胶园七千英亩、房产地皮面积百余万方尺为集美学校永远基金,聘律师按英政府律例立字为据。回乡邀集地方人士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一百万元,经常费三百万元。 组织同安教育会,对同邑各乡小学常年给予补助费,受益者三十余校。 一九二○年 在家乡建筑校舍,培办集美学校水产部及商科。 一九二一年 增办集美女子师范学校。 厦门大学成立,暂假集美学校授课,同时於演武场地址兴工建筑校舍。 一九二二年 在马来亚设树胶厂分厂九处,扩展熟胶制造业。 印行「验方新编」赠送各界。 一九二三年 与同安旅外华侨倡办同安县城至集美乡汽车公路,正式成立华侨商办同美汽车公路公司。 一九二四年 五十一岁。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在爪哇设树胶厂分厂。 建渔船一艘,供集美水产学校学生实习,命名为集美第一号。 一九二五年 夏,於同安县仁德里天马山麓,收购荒地,筹办集美农林学校。 一九二六年 集美农林学校成立。 增购三百余吨的拖网渔船一艘,为集美水产学校学生实习之用,定名为集美第二号。 树胶厂投资额增至八百万元,出产轮胎、鞋靴、雨衣及其他胶制品,在南洋各商埠及祖国重要城市开设分行八十多处,发售自己工厂各种产品。 一九二八年 增购橡胶园一千英亩。 创办皮革、肥皂、造纸三厂,惟造纸厂未办成。 五月三日,济南惨案发生。新加坡华侨组织山东惨祸筹赈会,先生被举为会长。 南洋商报揭发某华侨奸商私办大宗日货,奸商迁怒於先生。之後,先生的树胶制造厂遭人暗中放火焚烧,损失六七十万元。同时又遭日货胶品贱价竞售,致业务受创殊深。 一九二九年 承受裕源公司环球饼干厂全部股份,并对该厂的营业加以整顿。 卖出胶园五千英亩。这一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爆发。 一九三一年 再卖出胶园六千英亩。胶市每况愈下,橡胶园多数停止采胶,而利息及厦大、集美两校支出仍钜。八月,勉从债权者银行议,胶业听其入股,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藉以结束债务。 一九三五年 南洋及国内各营业分支机构概行收束,仅保留胶厂数处,转租於人。 年终,总公司亦告歇业。 一九三六年 联合亲友李光前、陈六使、陈延谦、李俊承等共同捐资购置橡胶园四百英亩,充厦门大学基金。 一九三七年 七七事变发生,新加坡及南洋各地区华侨奋起支持祖国抗日战争,实行筹欵赈济祖国难民,并组织新加坡华侨筹赈会,推先生为主席。 一九三八年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推先生为主席。十月致电汪精衞,反对其主张同日本「谈和」,并向参政会提出一提案:「敌人未退出我国以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国贼」(後改「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获参政会通过。 一九三九年 六十六岁。声讨汪精衞叛国降日。 一九四○年 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并率领该团回国慰劳各战区军民。经过了亲身视察国内情况,开始反对蒋介石集团的贪污腐败,祸国殃民。 五月经成都转赴西北,抵延安,目睹延安等地的光明景象,谒毛主席,与谈甚欢,开始拥护中国共产党。 七月返重庆,应国民外交协会邀请,演讲西北观感,述及延安实况,大为蒋介石集团所不满。 十二月返抵马来亚,在各地侨胞召开的欢迎会上,揭露蒋介石集团的罪恶,颂扬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并宣扬抗战必胜形势,勗华侨继续努力,支援祖国抗战。 一九四一年 元月假中华总商会,开新加坡闽侨大会,报告福建苛政和人民的痛苦。 四月召集南洋各属闽侨代表开会,决议组织南洋闽侨总会。 先生在新加坡倡办的南洋华侨师范学校,於十月十日行开幕礼。 十二月,日军袭击新加坡,太平洋战争爆发,先生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会中设民众武装部、保卫团部和宣传部等机构。民众武装部组织的华侨义勇军,曾在新加坡前綫英勇抗战。 一九四二年 新加坡等地沦陷,避居爪哇。 一九四三年 在爪哇玛琅开始撰「南侨回忆录」。 一九四四年 在爪哇峇野外赁居,名为晦时园。「南侨回忆录」在此脱稿。 一九四五年 八月,日寇投降。十月,至吧城(今雅加达),受各界侨胞开会欢送,旋乘飞机返新加坡。发动华侨各界调查侨胞在战争中损失,以备责令日本赔偿。 以南洋筹赈总会的名义,主持「大战与南侨」一书的编辑工作。 著「论住屋与卫生」,印成小册行世。 一九四六年 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及美参众两院,反对美国援助国民党政府进行内战,反对美军驻扎中国。 创办新加坡南侨日报。 一九四七年 四月发表「美借欵与我国纸币」一文,反对国民党政府腐败贪污,滥发纸币。 六月发表「宣布独裁政府罪状」,揭露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及其他贪宫污吏的罪恶。 一九四八年 一月一日在新加坡南侨日报发表「新岁献辞」,痛斥蒋介石勾结美帝国主义、出卖祖国利益,主张把革命进行到底。 以南侨筹赈总会名义发表通告,宣布蒋介石独裁卖国罪状;不承认伪宪法及伪国大所选的伪总统;声明蒋集团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均无效。 一九四九年 七十六岁。春,祖国人民解放战争已不断获得伟大胜利,先生决定回国观光。六月到达北京,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九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会上发言拥护共同纲领,并建议:新政府应引导华侨回国投资参加祖国建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成立时,被选为常务委员。 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到东北、华东、中南等新解放区视察访问。 十二月返抵集美家乡,拨欵救济同乡灾民。 一九五○年 春,返新加坡。 刊行所著「新中国观感集」一书。 三月,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联合各社团欢迎大会上讲演,谈回国观感,颂扬毛主席为人及新中国建设的新面貌。 五月,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会上发言拥护土地改革法;提议规定中文书写统一自左而右横写;提议建设福建铁路。会後往内蒙、华北、华东等省市视察访问。 九月,返集美。从此长期主持厦门大学及集美学校的校舍修建事宜,并筹建集美沿海堤岸及解放纪念碑。 一九五一年 十月,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会上作「爱国华侨永远不向帝国主义低头」的发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支持抗美援朝的斗争。并提出沿海各省围垦海滩、扩大耕种面积及发展乡村小学、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等案。 一九五三年 二月,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会上发言赞扬祖国三年来的伟大成就,提议填建厦门——集美海堤,藉以便利厦门交通和促进市政发展。 一九五四年 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当选为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发表「宪法草案鼓舞了华侨的爱国热情」一文。 建议填建集美——杏林海堤,围垦杏林湾为水产养殖场。 对光明日报记者发表谈话说:「台湾是中国领土,解放台湾是我国内政问题,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铁一般的事实。」 一九五五年 七月至十二月,视察全国各地。 七月二十六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言,赞扬祖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取得许多显著成就。 提议在福建设立纺织厂。(政府根据这提案已於一九五八年在厦门杏林建一规模宏大的纺织厂。) 十月一日在乌鲁木齐参加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典礼时发言,指出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景况已「大异往昔,工农业及教育卫生已逐渐开展,人民生活亦有提高,汉族人民与各族人民空前亲善团结。」 十一月间视察海南岛的橡胶园,介绍了有关种植橡胶树和经营管理橡胶园的经验和意见。 一九五六年 二月十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会上发言,表示拥护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发言中还提到周总理解放台湾的号召「很快就会深入到台湾同胞的心坎」,并希望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幡然改悟,走和平解放台湾的道路,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六月二十六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言。对几年来我们国家的决算和预算表示满意,对鹰厦铁路提早在一九五六年底以前完成,表示感奋。 十月五日,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被选为主席。并在成立大会上致开幕词,鼓励华侨投资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致词中再次提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创办厦门华侨博物院。 一九五七年 七月二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发言,愤慨地斥责右派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并说「全国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动摇的」。 一九五八年 元月间发现右额眼眶上隆起一粒肿瘤,经专家检查,断定是「鳞状上皮癌」,随即进行治疗,初步得到控制。再次视察沈阳、鞍山、大连、太原、湖南,并为厦门华侨博物院搜集资料和经验。 九月八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书面谈话,说「我们要求政府尽速采取行动,一定要解放金门、马祖和沿海所有岛屿,一定要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中国人民解放中国自己的领土,是中国的内政,不允许任何外国帝国主义的干涉。」并表示「我们华侨将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毛泽东主席旗帜下,在解放我们的领土的事业上,贡献一切力量」。 一九五八年冬在集美创建集美海潮发电站,利用海水潮汐力发电。 一九五九年 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四月二十四日,在第二届全国人代第一次会议上发言,表示拥护人民公社。并就西藏问题说明「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想把它加以破坏,中国人民不会处答应,华侨也决不会答应。」 四月,被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和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五月十四日,先生所倡建的厦门华侨博物院开幕。 八月三十日,在厦门日报就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的公报和决议发表书面谈话,说人民公社「像旭日东升一样,发出了万丈光芒。在去年的农业生产上,发挥了人所共知的威力。」指出「不管国外的反动派对它如何诅咒,它总是诅咒不倒的。」并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綫和大跃进加快了祖国建设速度,使华侨更加感到祖国伟大可爱。 九月四日就中印边界问题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代表广大爱国华侨完全拥护政府处理边界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方针,决不容许任何国家侵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十二月十六日在全国侨联第一届第四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上致开幕词,指出「伟大的祖国是海外侨胞最有力的靠山」。 一九六○年 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一九六一年 八十八岁。自三月间起,多次发生脑血管痉挛,并有点状出血,经专家会诊,有些好转,及至六月二十三日又突然发生脑溢血,经专家们及时抢救,病情逐渐转为平稳,但因屡次脑血管病变之後引起部分脑组织发生变化,加以年老体衰,虽经各专家抢救,终因全身机能衰竭,於八月十二日在北京逝世,遗体移集美家乡安葬。 |
|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陈嘉庚先生纪念册编辑委员会编.—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