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陈嘉庚 > 个人著述
|
南侨回忆录——四三一 在仰光福建会馆报告闽人惨状 |
陈嘉庚 |
|
|
十五晚赴福建会馆开会,主席致词毕,余起言:“贵主席言,前日此间各日报,接香港专电,余在桂林对记者发表陈仪在闽五项苛政,即统制运输、贸易公司、增加田赋、责派军米、绳缚壮丁,是否事实,要余详细报告。兹余敬将陈仪、徐学禹祸闽,及闽人惨状略举大概报告。余此次代表回国任务,诸君早已明白。余行过十四省,虽属走马看花,然大都满意,昨天经在大会报告矣。最后到本省,甫至南平县,则有多处代表来言,苛政害民,万分悲惨。余由是要知事实,故回头往闽北,而后闽中、闽南,计五十余天,历廿余县及七八大城市,开会五十余次,至考察情况及耳闻目见,系从报界之访员、记者、厦大集美师生、商界名人及沿途轿夫并劳动工人等。至于本省政界公务人员,则绝无一人肯言者。若党部关系人,则某处仅有一人而已。至闽人受苛政惨害,系由三级政令,即中央及省府与县,而最惨烈者为省府苛政,即陈仪及徐学禹,其次则县长,又次为中央统制食盐,均为其他十四省所无者。其中省府苛政甚多,若要详细报告,恐时间甚长,兹举其大略言之。先言统制运输,如百数十斤之物,均不得自由挑运,原只三天路程,而运输局须延迟二个月方能运到。涵江产虾米,每担价一百五十元,距离泉州不过三天路程,而经运输局运至泉州每担卖价四百元。商人贩卖之货,比及交局运到多已臭烂,不但乏利尚当亏本。泉州需米大半倚靠漳属运来,平常三四天可到,而运输局亦须二个月方能运到,泉州米价每银一元仅买市斤一斤(实重十三两)。余到泉之前几天,运输局拍卖两次臭米数百担,其原因为米身未足干,运输局当事人不晓保护,又寄栈过久所致。又县长等代商家定买千担米,每担卅余元,订一个月内交货,先收去定银数千元。越后米价升至五六十元,县长则取消不交,藉词运输困难,甚至定银不肯交还,诸商家不得已登报责问追讨。由是泉州米愈寡,价愈高。贪污官吏之横行可以想见。闽北崇安县即武夷山所在之处,每担米政府定价十七元,逐日派运三百担来福州,而福州卖出每担七八十元。福州城外设检查私米之机关至十二处之密,虽带十斤八斤入市为自己食用者,亦拘捕治罪。福州闽江有一大桥,名万寿桥,自政府统制运输后,米价大贵,贫民由桥上投江自杀而死者,只警察捞出死尸即达八百余人,被水流去者尚不知多少。各日报不许登载,以为扰乱治安。余自集美将来漳州,在英棣头街口海边,见五只满载米船,有一舵工集美人。余问何不起卸?答每次须延十余天。问何故?答前运夫男女三千左右人,自设运输局,因种种不便,现存一千余人。余至角尾市,招待员告余运输局栈内即有臭米数千包。其运输统制之弊如此。省政府自设一贸易公司,藉口战时要补助商民作不到之事,究实乃与商家争利。虽香菰泽泻少许土产,及出洋旧式帐簿,亦兼经营,将政治变作贸易。至田赋事余经十余省均未有增加,而本省自十月一日起,已实行加收。视各区米价高下,如米价高则田赋亦高,故由三倍至十八倍。全年前为六百三十余万元,现平均当加七八倍,须四千余万至五千万元。征调壮丁自抗战至本年秋,已廿五万余人。余问陈仪死伤及逃走各若干,答无登记故不知。余在他省所问皆知数目,唯此处不知。且陈仪视闽人生命如草芥,故虐待壮丁惨于罪犯,用铁线或麻绳束缚成串。余在渝已闻人言,及行至仙游界枫亭,则亲见百余壮丁,用绳缚手臂,每串十余人或七八人。余至安溪集美学校,教师陈延庭告余,某乡有一家贫民十二人,均服露藤自尽。余由闽北闽中至闽南泉州,调查各处苛政害民,确属事实,乃函电陈仪,先求撤消统制运输,并列告误民惨况各情,至永春复亲函哀求。彼回电拒绝不许。及至漳州石码等处,复上电陈仪告以沿途所见惨状,彼乃来电嘱余上省计议。及知余将到,则在纪念周演说,并登报云‘战争时代,运输必要统制,唯不知政治之人,乃生反对,本席决不轻改。’其骄傲残忍凶恶有如是也。余出本省界至江西,即电蒋委员长,先求田赋一事待中央决定时与他省一同增加,并告以闽民贫苦。后数日又电陈仪、徐学禹苛政祸闽数条,请大慈大悲救闽民于水深火热。至桂林复上电哀求,均不蒙采纳。至廿余天始来电,言“闽省田赋,系中央意旨”。然中央何独选闽省,岂择肥而噬乎?本省民众已凄惨贫瘠,非较他省膏肥也。余知陈仪靠山大,固知任何哀求请命,终难望有效果,故出闽界之后,到江西赣州,即传集同乡会,报告闽民惨况,并拟进行办法。余此行将经过各省,凡有同乡会者,皆向其报告,请团结一致,努力救乡,宣传陈仪、徐 学禹等野心祸闽,并函电要求中央政府,继续努力勿怠。余经西南数省,各同乡会经已如此工作矣。余回南洋,由缅甸瓦城及仰光起,沿途至马来亚新加坡,凡有福建会馆者,亦决如此宣传,然后在新加坡召开南洋闽侨大会,函电向中央要求,并报告各省要人知情。将来成败置之度外,盖不忍坐视我闽人遭倒悬惨苦而不救,况不能救乡何能救国。美国汽车大王有言,正当之失败无可羞耻,畏惧失败转可羞耻。望同侨勿畏陈仪势大而袖手不救幸甚。至义捐救国,及汇寄家信,更当努力进行,万不可因陈仪祸闽,便灰心馁志。要知抗战救国之责任严重,本省内出力较他省逊色不少,我海外闽侨,应多捐金钱,以补省内之不足,俾他日抗战胜利后,历史上方有地位,后世子孙亦可无遗憾也。” |
|
南侨回忆录/陈嘉庚著.—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98.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