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九章 致力解决海军装备问题 二、两次率团赴苏考察、谈判
《萧劲光传》编写组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海军装备建设一直是相当重视的。早在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就向斯大林提出,请求苏联方面帮助建设海、空军问题。随后,周恩来赶到莫斯科,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即决定,将苏联贷给中国政府的三亿美元贷款的一半,用于海军建设,并与苏方签订了购买一亿五千二百万美元海军装备的协议。①
  对建国甫始,满目战争创伤,经济尚未恢复的新中国来说,一亿五千二百万美元,实在是个惊人的数字。萧劲光、刘道生等海军领导感到极大的鼓舞和振奋。他们从中体察到了中央对海军建设的重视,也意识到责任的重大——这一决策,与解放台湾的军事任务是分不开的。他们当即召集人,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拟定装备建设计划,海军渡海作战计划。
  然而,计划初稿刚刚拟完,还没有来得及上报,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央的决策就变化了。1950年6月30日,周恩来在西花厅约见了萧劲光,向他正式传达了党中央关于推延解放台湾的决定。
  萧劲光汇报了海军的工作情况后,周恩来接着讲。他认为,朝鲜战争不可能轻易结束,这个战争将是一个持久复杂的战争,要打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根据这种情况,军事建设应有一个较长远的计划。海军要有长远打算,要着手制定一个三年建设计划。
  制定海军建设的规划,对刚踏进海军大门、对海军装备知之不多的萧劲光等人来说,实在是一项工作量巨大、内容复杂的工作。但大家热情、积极性是有的。萧劲光接受任务当天便召开海军首长会议,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确定了指导思想,议定了基本内容,交与参谋长罗舜初具体组织。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并多次征求苏联专家组的意见,终于完成了以执行作战任务最低需求为依据,制定的《海军三年建设计划纲要》。
  海军三年建设计划、“建军”会议报告上报不久,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萧劲光。
  萧劲光简要汇报了海军建军会议的情况,并特别对制定海军三年建设计划的想法,舰艇、火炮等各种装备数目的依据,作了重点说明。同时提出了前往苏联进行工作考察的要求:“为了全面学习苏联海军的建军经验,我们准备组织人去苏联进行一次考察。前几天就此事与苏联顾问克洛契柯夫作了沟通,他赞成。”毛泽东肯定了海军“建军”会议,说仗要打,海军也要建设。关于去苏联考察的问题,他表示:“很有必要,应尽快成行。”
  汇报即将结束时,萧劲光提出:“主席,苏联顾问告诉我们,装备问题他们海军部定不了,国防部也定不了,要斯大林同志拍板,光我们自己去谈恐怕不行!”毛泽东会意地点点头。
  10月8日,萧劲光征得毛泽东同意,以毛泽东的名义就海军军事订货等问题,给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代号“菲利波夫”)写了信。信中说:“由于中国当前所处新的军事及政治情况,曾决定三年海军建设计划,为使更快的巩固中国国防,我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请求增加顾问教官,及一九五一年计划中所需舰艇、飞机、武器、装备、供给等等的数字……”
  书信按照海军建设计划,具体地开列了请求苏方增加的订货数字及顾问、教官的人数。
  原定此信连同海军三年建设计划,由10月初奉中共中央之命偕同林彪前往苏联会商抗美援朝等问题的周恩来,面交斯大林,或对其内容与苏方进行磋商。由于周恩来此行不顺利,斯大林拒绝了中国关于请苏联出动空军入朝参战,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要求。话谈不拢,关于海军建设计划、订货问题,也难以议及。10月26日,周恩来回北京后才再次约代总长聂荣臻与萧劲光、刘道生、罗舜初,一同研究审定海军三年建设计划和1951年向苏联提出的装备订货计划。
  在这次审定计划的过程中,周恩来十分委婉地向萧劲光等提出,海军暂缓成立歼击机航校和海航司令部机关。目前只在海军机关成立航空部、开办有特殊要求的水雷机航校,以集中人力、财力加速空军战斗部队建设,使其能尽快形成战斗力开赴朝鲜战场。萧劲光理解中央的苦衷,当即表态执行。
  关于海军的订货计划,周恩来认为,还是先将三年建设计划提请苏联海军帮助审定,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来年(即1951年)的订货计划比较稳妥。为缩短时间、确保效果,周恩来决定不再采取由毛泽东给斯大林写信的方式,而是由萧劲光带着《海军建设三年计划》即刻赴苏,与苏联海军方面负责人面商。
  这一切议定后,周恩来当即为毛泽东起草了致斯大林的电稿:
  菲利波夫(斯大林代号)同志:
  由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为建设海军,我们亟需从苏联获得下列海军装备:鱼雷快艇、鱼雷、装甲舰、猎潜艇、扫雷器材、海军要塞炮和歼击鱼雷机。因此,我提议即派我国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偕参谋长罗舜初,顾问顾济民前往莫斯科,与苏联海军方面负责人磋商我国海军建设问题及其所需装备的订货事宜。
  10月30日,苏联驻中国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大将告诉周恩来,菲利波夫同志已复电,同意萧劲光率海军代表团去苏联商谈中国海军建设问题。
  代表团动身前,周恩来考虑到此系新中国海军代表团第一次出国执行任务,抽暇在中南海春藕斋召见了罗舜初,亲自交代此行的主要目的:一是请苏方帮助研究与审查中国海军建设三年计划,二是确定1951年中国海军订货的内容,三是学习苏联海军建设的经验。并具体告诉罗舜初,如何使用外交语言向苏方表达思想,及在谈判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经过简单准备,11月中旬,萧劲光与罗舜初、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景宜亭等一行五人,带着经周恩来审定、修改过的《建设中国海军的初步计划(草案)》,踏上了前往苏联的火车。
  11月底,萧劲光一行抵达莫斯科。是时,莫斯科已是冰天雪地。但苏联海军的盛情接待却使中国代表团感到温暖如春。
  这次访问,中苏双方原本商定,由苏联派驻中国海军的首席顾问顾济民一路陪同。没想到火车到西伯利亚后,顾济民突患阑尾炎,留在当地做手术,苏联便另派了一位海军副司令员前来陪同参观考察。苏方安排周到,副司令员情谊殷殷。萧劲光本人故地重游,一口流利的俄语,真有点“宾至如归”的感觉。在完成磋商订货,请苏方帮助审定海军建设计划一系列谈判后,苏方又应萧劲光的要求,安排代表团走访了苏联海军的多名高级将领和部队负责人。他们坦诚地介绍苏联海军建设的整体情况,介绍海军的编制原则、各类舰艇在海军中的地位和岸防兵力部署。有的专家还热情地向中国代表团分析世界海军发展形势,介绍国际上关于领海的规定及海战中的战术原则。考虑到组建潜艇部队的计划,萧劲光特意拜访了苏联潜艇部队的负责人,向他们请教了建设潜艇部队需要注意和着重解决的问题。其间,苏联海军领导人还陪同萧劲光一行前往列宁格勒,访问了波罗的海舰队的部分军舰、造船厂和海军学校,参观了在十月革命中炮击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结束谈判后,斯大林在百忙中接见了萧劲光,并以武装部队大元帅的身份,赠送给他一把华丽的佩剑。
  12月底,萧劲光一行回到北京。
  访问期间,苏方获知萧劲光当年在苏联留学时曾有一个女儿留在莫斯科,便组织人多方寻找。由于已过去二十多年,加之中间又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经多方努力也毫无结果,这不免使萧劲光有些失望。但苏方基本上满足了1951年海军订货的要求,特别是参观、考察了许多地方。所以对这次考察访问,他还是相当满意的。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萧劲光满含深情地写道:“这次赴苏考察访问,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实际的学习。它不仅使我比较系统、全面地学到了一些海军科学知识,也使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我国海军建设同世界上那些大国海军建设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要发愤图强,把人民海军尽快建设起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年多后,即1952年4月,为了争取苏联对中国海军建设的支持,解决装备订货问题,萧劲光再次率团访问了苏联。
  此次访苏阵容强大。代表团成员除海军的人,副司令员罗舜初、海军修造部部长林真等外,还有政务院重工业部船舶局副局长罗叔平及装备技术专家等多人。访问的目的,主要是与苏联洽谈年内中国海军订货的落实和请苏方帮助审定由斯大林提议扩大了规模的《中国海军五年建设计划》。
  代表团于4月中旬离开北京,先坐飞机到伊尔库茨克后,萧劲光感到身体不舒服,又改乘火车。在路上颠簸多日,于4月22日抵达莫斯科。代表团被安排在离海军部不远的一座法国的旅馆里。这里环境幽静,附近有一个公园,会谈之余,可以在公园里散步。
  24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谈。苏方首席代表是苏军副总参谋长法金将军。是时,中苏关系异常密切,中国的武器装备和各地海防设施状况,苏方都很了解。所以谈判一开始,萧劲光就按照准备好的计划摆出了希望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当年的订货及今后数年内需要购置的武器装备和希望得到的转让技术。萧劲光边讲两方人员边议论,整个谈判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此次会谈算是务虚,不作定论。
  两天后,举行第二次会谈,着重磋商1952年订货问题。对于中国提出的订货项目和数量,苏方只有少数项目基本同意,相当大部分减少了数量。如萧劲光提出当年增购14架水鱼雷机、12艘鱼雷快艇,苏方表示同意。后萧劲光又提出希望购置护航舰、扫雷舰、猎潜艇、远航艇等造船材料,苏方同意分批提供,第一批数量不大。萧劲光提出要购置8个连的海岸炮,苏方只答应给5个。而对购买驱逐舰的要求,则一口否决,说目前解决不了。
  5月5日进行了第三次会谈。此次会谈主要是由苏方根据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答复转让制造方面的问题。法金首先提出了他们同意转让制造项目的一个清单,开列了可以转让的各种型号的舰艇的成品数目和技术文件,提出了交付的时间。法金提出,为了支持中国提高自己修造军舰的能力,苏方同意派一批专家到中国去,协助拟定造船计划,帮助监造和检查。萧劲光提出请苏联海军帮助修复“重庆”号巡洋舰上的仪器、武备和电器设备,法金当即给予肯定答复,说“这没问题”。除此而外,苏方还就中国承担这批转让项目需要设立哪些机构提了建议。法金讲,海军修造部应加强,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上级的意图及海军舰船战术、技术性能的要求,组织进行技术设计、研究、审查,向国家造船部门提出订货计划,并负责监造、检查和验收。当然,国家重工业部门须设有领导和设计造船的专门机构。
  5月10日,双方代表团又拿出一天的时间,专门磋商了有关购置航空器材和海岸炮等问题。对中方提出的购置飞机和岸炮的数目作了较大削减。会谈结束前,法金强调,几次会谈中所商定的问题,须报政府批准后才能执行,总的经费、偿付形式,也要由政府核定。
  此次访问,正式会谈举行了六次。苏联海军部部长库兹涅佐夫大将先后三次会见了代表团。苏方首席代表、苏军副总参谋长法金将军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谈。他们不仅与中方代表商谈订货,还对中国海军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关于海军后勤部门设置问题,苏方的建议发挥了较大影响,给萧劲光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他对此作了较详细的记述:
  在会谈中,我们还就我国海军是否需要单独成立各级后勤部门的问题征求了对方的意见。这是因为在海军建设初期,曾经有一种意见,认为海军的后勤工作,统一由各地陆军部队的联勤领导就行了,海军没有必要成立各级后勤哪门。苏方根据他们的经验和海军的实际情况,建议海军决不能取消后勤部门。他们认为,海军兵种十分复杂,物资供应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对海上部队的供应,与对陆上部队供应有许多不同,每个基地要一直负责供应到单舰,而母艘单舰需要供应的物资又各种各样,有油料、机件、仪器、武器、弹药以及粮秣、被服,等等。如果海军本身不设后勤部门,没有一批懂得各类技术的后勤干部,是不可能保证部队战时和平时需要的。因此,把海军基地划归各地联勤指挥是不适当的。他们还说,在苏联,曾经试行把海军后勤工作划归人民武装部系统的做法,后来的经验证明行不通,才又改过来。这个问题当时我们向党中央报告后,中央立即表示采纳苏方的意见,在一份回电中告诉我们:“关于海军后勤组织已商定不合并于联勤。”但是,正式确定下来,还是在我们回国以后。这年7月26日,我们给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副主席并总参、总后领导写了《关于后勤组织问题》的报告。彭副主席看了以后,于8月2日给毛主席写信,提出意见:“海军后勤建立垂直系统,直属军委联勤,不经大军区,减少层次似相宜。”8月3日,毛主席在彭副主席信上批示:“同意这个意见。”这样,这个问题才算得到解决。
  会谈期间,每次会谈内容,萧劲光都及时向军委和中央有关部门汇报,尔后按照中央电报指示决定新一轮谈判的主旨。5月10日谈判结束,萧劲光将谈判结果报告中央,便一边等待复电指示,一边按照苏联海军的安排在莫斯科参观。其间,他还到列宁格勒参观了内燃机厂、造船厂和在造的军舰。回莫斯科后,收到中央5月29日复电。电文说:一般同意你们与苏方商谈的各项问题;1952年订货同意,快艇可再增加几只;1953年订货计划望作为初步货单提出,声明回国后如需增加,当再补提;同意对我们建设的几项建议;上述各项,作一概括性答复,并提出几项增加的要求。
  萧劲光向苏联海军部并法金将军转达了中央的意见。6月初,代表团准备动身回国。或许是因为一个多月来静坐多、活动少,工作劳累的缘故,萧劲光直肠突然多处破裂,大出血,心脏也出现病变。经报告国内同意,决定代表团先行回国,萧劲光住进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经过一段治疗,6月中旬,萧劲光回到北京。
  6月28日,萧劲光与罗舜初联名向中央写了报告,汇报了此番赴苏谈判的情况。数天后,萧劲光前往中南海看望毛泽东,又当面作了口头汇报。
  汇报中,萧劲光除报告赴苏见闻、会谈成果外,还汇报了苏联对帮助中国解决装备问题的一些想法:一是强调由于近几年技术不断发展,海军装备处在改进阶段(螺旋桨水鱼雷轰炸机将被喷气式水鱼雷轰炸机代替),加上苏联海军本身需要建设,还要帮助其他民主国家,所以某些物资只能在一定限量下供应我们;二是希望我们——不是海军本身,是说国家重工业部门,重视造船工业建设,首先是建设造船厂、内燃机厂、水鱼雷厂等,。他们供给我们部分造船材料,是想促使我国打下造船工业的初步基础;三是希望我们抓紧时机培训海军专业干部。代表团的同志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这些想法是积极的友好的。
  毛泽东对萧劲光的汇报很满意,笑称代表团不辱使命,大有成效。毛泽东为了向苏方表示谢意,督促谈判成果的落实,于7月10日再次给斯大林写了信:
  菲利波夫同志:
  我国海军代表团此次在莫斯科与苏联海军部商谈我国海军五年建设计划及一九五二年订货诸问题,承苏联政府和海军部同志热情帮助,许多问题获得解决,谨向您和苏联政府致以谢意。我们基本上同意苏联政府对我国海军五年建设计划的意见。
  兹提出如下请求,请您考虑。
  一、为了我国海军继续发展,准备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时,能自己逐渐解决潜水艇、鱼雷快艇、扫雷艇、大小猎号所需之主机及一般材料,以及海军所需之水鱼雷。拟将此项建设工作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因此,请苏联政府帮助我国重工业部建设内燃机工厂及水雷、鱼雷工厂,并请派专家组前来中国设计及协助建厂工作。
  二、此次苏联海军部所允派来之苏联海军专家及对恢复巡洋舰“重庆”号修理、检查设计专家组、大口径海岸炮勘察专家组、要塞建设专家组、建设港口专家组、造船专家组等,最好请于八月份派来中国。
  三、我国海军代表团与苏联海军部所商定的一九五二年海军订货中之海岸炮、水鱼雷飞机、驱逐机、教练飞机及航空教育器材,请苏联政府尽早于八月初拨给。
  关于我们海军五年订货所需款项的偿付问题,俟我们代表团去莫斯科后再行商定。
  毛泽东一次次出面过问、关注海军建设问题,使苏联政府和海军部对两国所签订的海军装备购置协议更加重视。
  当年9月,萧劲光又派罗舜初再次到了莫斯科,同苏联海军部进行会谈、磋商,督促其尽快落实装备订货计划。后来的结果是,对1952年的订货计划,苏方答应较好,落实也是好的,并同意转让一部分舰艇图纸。初步审定的海军五年建设计划,因斯大林逝世,在付诸实施时苏方态度发生了变化。
  ①见《萧劲光回忆录》续集,第29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