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马文瑞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马文瑞文选》克服干部思想上的几种错误倾向*(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日)
《马文瑞文选》编委会
    
  目前,干部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毛病很多。
  第一,经验主义。经验主义现在是干部中最普遍的毛病,不光是在区乡级干部中需要克服,在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中,也要注意克服。党员干部对于党的决议指示不作认真研究。党的路线、政策、方针表现在党的文件里头,只有很好地研究文件才能领会和掌握。如不作研究、领会,怎么掌握呢?如马定邦①同志讲的,澄县②对上边的指示,六个领导中有三个不看,也不研究,这就是靠老一套的经验来做工作。我们有的同志,你教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至于如何做法,那就由我了。过去西北党校的学生也曾说:“分区有分区的经验,县有县的经验。”有的在学习政策时说:“如按文件办,就完不成任务,非强迫命令不行。”庆阳的一个同志说:“骑驴拉尾巴,各有各的拿法。”总之是不能认真研究文件的精神,仍然按自己的习惯、经验搞工作。如整党不能放手,靠少数人搞;再如土改和其他工作分割开来搞;有的地方将工作只局限在试办上。这些都是经验主义的表现。再如下边提问题,有时提得很多——反映问题是对的,但许多问题是过去已解决的问题,而是缺乏好好研究,自己不用脑子去想。再如黄龙③的群众运动未发动起来,这也是经验主义的关系,因为是把边区的做法照旧带到新区。新区的首要工作是发动群众,一切工作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搞。而许多同志住在机关里,不愿下乡。黄龙群众未充分发动起来,固然也有别的原因,如主观上发动群众的思想不足,客观上是战争环境,但与经验主义毛病也有关系。
  思想方法上的经验主义,表现在工作作风、工作方式上就是事务主义。工作没一定的方向和中心,来了什么应付什么,看起来经常是忙(连西北局组织部包括在内),但工作总是搞不好。上下组织部门,不能抓住最中心的工作。一年来我们最中心的工作是培养干部,工作虽然做了一些,但没有当成一个最主要的工作来做。再如指导干部的学习,掌握干部思想,研究干部的思想倾向,随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克服办法,全党进行启发,提醒大家,组织大家向不良倾向作斗争,这样的工作我们常常做得很少。再如对农村整党工作的研究指导,这本来也是全面性的重要工作,但我们研究指导不够。全党培养干部,而我们组织部门是主管机关,应在这方面多做工作,但是常在这些方面抓不住中心,这是事务主义的表现。
  产生经验主义的原因:一条是由于理论知识缺乏,马列主义水平不高;再一条是我们干部满足老经验,满足现状。比如总结经验,有些同志是不会搞,可是有许多同志不是不会,他有相当的政治理论水平,但就是不用脑子,不钻研问题,自满,这样就成了经验主义。县级以下的干部犯经验主义的原因,是政治理论水平低。县以上干部犯经验主义,主要是满足现状,钻研不够。
  怎样克服经验主义?一条是要抓紧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至少对党的政策、指示、决议要好好学习。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学习马列主义,特别是政治理论水平低的同志更要好好学习。再一条,思想方法上要去掉主观主义,要调查研究。你把党的政策研究清楚了,实际情况再调查清楚了,当然就不会成为经验主义,就会根据马列主义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来解决问题。只钻理论,不调查研究,不去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只凭本本办事,是教条主义。不钻理论,不掌握实际情况,也不研究政策,凭老一套的狭隘经验办事,是经验主义。
  第二,好多干部有落后的家庭观念和地方观念,特别是区乡级的干部。有人说,我们老边区的老百姓觉悟程度都高,说干部落后觉悟不高不是事实。实际上有的的确是政治觉悟不高。如有的同志说的,他们那里有县区级以上二十几个干部留在家里不来。绥德有的区级干部甚至县委书记请假回去不来。产生这些个人主义的思想,就是因为政治觉悟不高。有这样的思想,与今天动员大批干部发展新区就发生矛盾,这也和经验主义一样,是值得我们领导上特别注意的问题。林主席④给党校的同志讲过:一个是和本人的出身有关系;一个是和环境有关系,分散的个体经济的环境,养成狭隘的地方观念;再一个是党里边教育的不够,表现在干部对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不懂,不了解革命斗争是怎么一回事。现在我们有些乡村干部,觉得革命就是那样一回事,搞公粮、搞担架运输,脑子内没有光明的前途。因此,环境顺利就革命,大敌当前就自首叛变了。这与出身、环境固然有关系,但主要还是主观方面的教育不够。再就是管理不严,自由主义,如好多干部开小差不来,甚至住在农村狐假虎威。这些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的处理,也就有看样子的。我们边区机关也有这样的情况,西北局组织部本身也有这种现象。干部出了问题,不能严肃的及时处理,领导上对发生了错误和有毛病的党员听之任之。如何克服他们的毛病?就是要一次再一次的教育,不仅给他讲书本上的一般原则,还要和他的思想联系起来,包括批评与思想斗争。只有提高他的觉悟,才能克服他的家庭观念、地方观念等毛病。这和农民信神鬼的道理一样,你说迷信不应该,他也说不应该,但他思想中没解决问题,还是信。你教干部反省,他不愿意,你一定要他讲,他就讲自己打麻将赌博不对等等,这次讲了,再一次还是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他的不对。所以要去掉农民的迷信,就要提高他的科学知识;要克服干部的毛病,就要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流水账的反省不能解决问题,对发生了的问题要随时处理。
  对落伍干部的处理,大部分是要争取他,争取他回来工作;少数不可救药的,就要取消他干部的资格,向群众宣布,他以后就是一名普通群众,但公民的义务要担负,不能说原来是干部,回到农村就特殊。
  第三,没有民主作风,包办代替,强迫命令,不走群众路线,有的甚至打人骂人。命令主义这个东西,多年来常纠正,但总未能彻底纠正。义合会议⑤后打人骂人的事比较少了,但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这种事又会多起来。另一方面,有些地方表现尾巴主义。如三边⑥评产量时,群众自报二十石,我们评八石,群众自报十三石,我们评五石。虽然今天我们严重的毛病是命令主义,但尾巴主义也要注意纠正。
  民主作风很差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是群众观点模糊。我们很多干部,不能把对党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而是只知道对上级负责。上级给他的任务,他要完成,至于用什么方法、政策执行得好与坏、脱离不脱离群众他不管。他们不了解革命是为谁和靠谁。我们党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解放而改造社会,因此革命也要靠无产阶级的力量,广大群众的力量。没有群众,你干部再怎么样能干,革命也是成功不了的。有些干部说,你说为群众服务,那我们就不要向群众要东西了。他们不懂得,就是要东西,也是为了群众的解放。这些道理我们要向他们解释。
  其次一个原因是,我们上边给的任务很多,又限时间,而不给下边教方法,因此下边只有强迫命令。当然政权工作中是有一些紧急的事要命令的,不是完全不要命令。问题是在执行命令的方法上要注意到政策,注意到民主方式。所以我们要克服这种毛病,也就是要加强群众观点、阶级观点的教育。对区乡干部,要联系当地实际去教育,三次四次的去教。上边给他们任务时,要教给执行的方法。
  现在,在我们干部中大量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不正确思想作风就是这样一些。我们要把它看作严重的问题去克服、去解决。
  我们做组织工作的同志应该知道,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发生是经常的。特别是我们中国的党,边区的党,产业无产阶级的党员不多,而小资产阶级、农民党员占多数。非无产阶级,以至剥削阶级的思想倾向经常发生,不发生是不可能的事。问题是要采取严肃的态度,对所有发生的思想行为上的毛病都要纠正。至于办法,那要看情况而有区别。因此,我们党内生活,要经常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成为党的经常的风气。所以我们党内特别是我们做组织工作的同志要经常的了解、熟悉干部的思想动态,寻找其根源,研究办法,克服毛病。
  * 这是马文瑞同志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的组织部长联席会议上作的总结报告的第三个部分。
  注释
  ①马定邦,时任中共黄龙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
  ②澄县,即澄城县,当时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
  ③指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当时辖黄龙、韩城、中部(今黄陵)、宜君、宜川、合阳、澄城、洛川、白水、朝邑(1958年12月撤销)、蒲城11个县,均为1947年10月以后解放的新区。
  ④林主席,即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伯渠原名林祖涵(1886~1960),湖南临澧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时期被选为国民党一、二届中执委员,二届常务委员,任农民部部长。1928年赴苏联学习、任教,1932年回国后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从1937年冬到1948年,一直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选举)中央委员,七届、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⑤义合会议,指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陕西绥德县义合镇召开的陕甘宁边区干部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土地会议精神,严肃批判了以往工作中的右倾偏向,并作出彻底完成边区土地改革和认真进行整党的决议。
  ⑥见本卷《吴旗区乡整党的经验》注①。

马文瑞文选/《马文瑞文选》编委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