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林伯渠 > 全文图书 > 林伯渠文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边区财政经济政策*
林伯渠

  (1941年10月27—28日)
  各位同志:
  今天西北局(277)召开的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要我报告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经济政策。有这个机会来作这个报告,我感到很高兴。今年是边区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各地党政部门的领导之下,我们渡过了难关,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们应该重视它。我这个报告分作下列几个部分,报告后,尚请同志们提出批评与指导。
  一、边区的财政经济建设所依据的环境
  边区的特点,一般说是地广人稀,经济文化落后,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不是主要的方面。边区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我们要把握这个特点,把它贯穿到各方面的工作中去。战争这个特点,目前在全世界、全中国都是存在的,边区当然也不例外,问题是要有适应于战争环境的财政经济政策。至于革命这个特点,这和大后方是不相同的,我们这里真正实行了三民主义与抗战建国纲领(181),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最近边区中央局发布的施政纲领(278),更是没有人不赞成的,我们革命干部当然赞成,问题是如何去实现它。
  决定边区的财政经济政策,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边区财政经济政策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军队,保障军队的军需供给,保证抗战建国的需要,以巩固抗日政权。就是说,我们的财政经济政策要根据军事第一的原则。
  (二)在抗战中,要改善人民生活,才能发动民众的这支雄厚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四五年来,边区党注意到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实行了苏息民力,培养民力的正确政策,人民生活确实改善了。这与国民党在抗战中反对改善人民生活的情形完全两样。把人民都发动到经济建设战线上来,这是边区经济建设的基础。
  (三)我们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因此,我们的经济也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并用此来反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这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政策不是一个阶级剥削数个阶级的,也不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化的经济政策,而是发展各阶级的经济,保护各阶级的利益,使人人各得其所。也就是说,是符合各阶级利益的经济政策。同时我们的经济政策又是自给的。
  在战争与革命的环境下,我们财经政策的特点便是如此。
  抗战开始后,我们党在经济上得到很多外力的帮助,有华侨的汇款与国民政府方面的供给,我们党采取了培养民力、苏息民力的方针。但是自去年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168)粮饷与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后,却使我们处在复杂的矛盾和困难中。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在这种复杂困难的环境中打开自给自足的出路。
  我们在边区的经济建设中必须注意把握两个基本情况。
  ①由于八路军(168)、新四军(279)在敌后的支持,使边区得到了相当的和平环境,这五年来是和平建设和平生产的五年,但这并不是说边区已经很安全了,东线有日寇,南线、西线有顽固分子的威胁,边区仍时常处在战争的威胁之中。我们的财政经济政策,不能不照顾到战争的影响。如果不认识敌人的进攻与封锁的危险性,就会断送我们的边区。党的政策是正确的,但我们执行中有时却只顾到一面的问题。如抗战开始时,只讲团结,不讲斗争,失了些地方。后来有些地方又有“左”的关门倾向。财经政策也是一样,要照顾到统战政策,要照顾到各个方面。
  ②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全国政治上最进步的地方,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声誉,但是政治上的进步和经济的落后,又是一个矛盾。政治上的进步不是空的,而是要有经济来支持的(如开参议会总要用钱等)。我们不能只看到政治上的进步,而把经济上的落后状况忘记了,而是要认识这一矛盾,克服这一矛盾。
  我们要开展边区的财政经济建设,必须注意的一些事实:
  (一)边区的对外贸易入超很大,输入占了总贸易额的四分之三。虽然我们这个区域不是国与国的界线,但由于日寇与顽固分子的封锁,确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入超的结果,使金融发生问题。
  (二)土地关系的变动与民主的和平环境,是边区经济发展的最大便利。但现在有两种环境:一种是经过土地革命,去掉了封建剥削束缚的;另一种是新区,封建剥削的残余仍然存在。我们要把握利用前一种有利条件,而对未经过土地革命的区边则要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调剂地主与农民双方的利益。
  (三)人民负担问题。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正规的田赋制度与税收制度,老百姓究竟负担的多少,还没有做深刻的调查了解。老百姓一般的呼声是,不怕负担多,只怕不公平。我们要做深刻的统计调查工作,作为确定田赋的依据,研究怎样才能使老百姓的负担合理。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向老百姓说明,8万人的费用是150万人民应有的负担;这是老百姓对抗战建国应负的责任,而抗战建国是为了老百姓自己的事情。只要干部对于这一点有信心,老百姓便不会有什么问题。
  (四)开展经济建设工作,要同许多困难作斗争,同日寇顽固分子的封锁作斗争。如边区的生产力的低下,技术的缺乏,在农业上可以利用已有的农业技术,但在工业上确有很大的问题。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力也缺乏,如今年1月政府动员工人,规定800人,到现在才只到了200人,由此即可见一斑。
  以上就是边区环境给予我们的有利条件,困难条件,以及我们过去工作中的优缺点。
  二、边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土地革命时代。开始时,乡村农民帮助我们,到了战争规模很大了,就渐渐成为问题,即要有后方,要有财政经济建设。过去的收入方法和来源,是没收,打土豪、分田地,及战争中的胜利品。那时没有外援,没有税收(虽有零星动员,但不是经常的征收),军需工业还没有被注意。
  第二阶段是统一战线阶段。从1935年党的“八一宣言”(162)后至去年年底,这时以外援为主,自给为副,外边来的钱多些,有的是给党中央的,有的是给八路军的。这时是20%自给,80%靠外援。我们的政策是休养民力,苏息民力,从开发国民经济来培养财源,人民的负担和财政的收入都是很有限的。这是很有意义的。如第一次征收救国公粮5万石,第二次7万石,第三次9万石。如果开始就收9万石,那是不可能的。这说明我们党培养民力这个方针是正确的。这时虽然开始注意经济建设,但还未奠定自给基础。由于土地问题的解决,农业是大大发展了,工业虽有,尚带试验性质,还未成为主要供给机构。
  第三阶段是1941年以来,这一时期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外援断绝,连邮政汇款和交通运输都被阻隔、封锁,因此,我们完全走上了自给自足的阶段。我们也想出了一些方法,去克服困难,这就是统筹统支。开始时统一归中财处领导,后来变成分散经营,归边区领导。各部队机关,在生活上自行解决了许多问题,虽然有苦乐不均。这时因粮食不够吃,我们即向群众借粮1.8万石,衣服问题也解决了。我们已自给了10个月。
  这就是财政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各个时期的财经状况,收入方式都是不同的。
  三、边区财政经济政策的基本精神
  (一)一切为了抗战胜利,服从军事第一的原则。没有军队便不能抗战,没有军队便没有边区,没有军队便不能打退顽固分子的反动进攻。我们过去、现在财政上的措施都表现出这一点。
  (二)照顾各阶层的利益,合理负担,统一战线的原则。80%的人民都要负担抗战经费,使各阶层都有负担,而不是使负担成为只是少数人的或某一阶级的事情。这是统一战线政策在财政经济政策上的具体表现。
  (三)以发展经济来解决财政的需要。这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各种生产量,而发展生产就要有本钱,今年已有700余万元的投资。同时要加强对外贸易(使出入口平衡,最好做到出超),大量推销边区的土产,组织土产出口,如三边(549)的盐、甘草等。
  (四)依靠广大人民来发展边区经济建设。边区是土地广阔的地区,同时又以农业为主体,因此发展经济就要注意农业,以农业为主体。在边区的历史上,非常有希望、有出息的便是农业。它不但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而且产棉,还可帮助我们解决穿衣问题。牧畜及农业副业对国民经济都有很大影响,有许多工业原料也是由农业提供的。重视农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还只有我们革命的党、革命的政府才有这样进步的政策。国民党他们在这方面做的,过去是收款子,现在改征食粮,他们征的是很重的。现在我们在生产的发展上,还只能以私人经营为主,公家只能起开导的作用,不能起决定作用。我们的经济建设既要依靠广大人民,同时又要对人民的生产事业加以组织,如春耕秋收运动,提高人民劳动热情,增加生产量等。
  (五)开源节流,斟酌人民负担能力,注意紧缩我们的开支,要“取之有道,用之得当”,而不是“取之如锱铢,用之如泥沙”。另一原则,就是“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在对人民的负担问题上,要尽可能多做说服解释工作。过去工作中这点做得不够,以至工作中发生了强迫命令的方式,政府在这方面是有缺点的。战时的动员和财政的支出本比平时要大,如美国的财政负担开战后增加了10倍,我们虽不能和它比,但我们的同志要尽一切力量说服人民乐于负担。
  (六)要有长期打算,不要乱抓一把。无计划、无远见是财政经济政策所不允许的。我们是要有计划、有远见,我个人深感这个问题的重要。这就是要照顾到将来,爱惜与培养民力。我党的这一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前面已讲过了。
  我们确定边区的财政经济政策,就是根据以上这些基本精神的。
  四、今年边区财政工作的成绩
  (一)基本上解决了军队、机关的需要。在外援完全断绝的情况下,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财政的需要,虽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分散经营,使有些机关单位苦乐不均,但总算渡过了难关,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重视这一点。如果8万人完全可以自给,这在全国将是一个惊人的创举,起很大的影响。在自给过程中,各单位自行解决本身经费约占三分之一。土产的输出,换取必需品,也有些成绩。当然,一年来的自给也有很多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如起先政府在布置上看得不远,问题发生了,又去找老百姓借粮,农业投资不够等,这些后面再讲。
  (二)无论怎么样,我们总是勉强地渡过了今年的难关。自给问题的解决,主要有三方面的来源。一是粮食,最大的是吃饭问题,我们今年借了粮,解决了。二是税收,主要是靠盐税,900万以上,其他货物进出口税、商业税等约占600万元。三是公盐的运销及银行的部分投资(虽然公债的推销是有毛病的)。这三者是我们渡过难关的主要依靠。今年还没有完,我们仍然还要想些办法,如发行公债600余万元及向银行透支等。向银行透支约占发行边币(267)的十分之五六。
  (三)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奠定了自给基础。农业方面,春天开荒60万亩,秋天开荒20万亩。植棉工作已完成了,棉田有5万亩,可收100万斤棉花。工业方面,公营工厂已有119处,以纺织业最多,老百姓的纺织亦有很大发展。运盐方面,原计划完成40万驮,实际可运销30万驮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以后还要继续组织运销,大车路、公路都得很好修筑。现在已修大车路967公里。
  总之,在外援完全断绝的困难情况下,我们在这样经济落后的地方,能够做到完全自给,这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只有革命的政党、政府及其领导的人民才能完成此举。这给了日寇和顽固分子的封锁以很大打击,对全国人民有很大影响,提高了人们对发展经济、支持长期抗战的信心。这说明了在敌人的封锁下,在边区这样经济落后的困难条件下,我们是可以自力更生的,我们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五、财政经济工作中的偏差
  (一)只有分散,没有集中,在集中领导与分散经营方面,表现出许多违反政府法令的现象。如公营商店互相竞争,投机取巧,与民争利,只看到本位,不照顾全局;有些单位虚报人数,浮支粮食,扣押公款,自由支配等。由于分散经营的关系,便发生苦乐不均的现象,有些单位为了求得自给,便“买卖干部”。又如我们的军民关系,过去一向是很好的,在华北各地,因为战争环境紧张,军队的群众纪律很好,但我们边区由于连年处于和平环境,加之部队的困难,在生产自给中却发生了侵犯人民利益的现象,如砍树、拆庙等,引起群众不满。
  (二)违反政策与法令,买卖法币(266),造成黑市。这首先是由公营商店开始的。还有的部队将地方税收作为己用。这些违反政策与法令的事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座的高级干部同志当然也都晓得。
  (三)只从财政观点出发,不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在发展农工商业的问题上,党去年决定以发展农业为主,但政府的投资,好多地方口头上说是发展农工业,结果都做了投机生意,偏重于商业而忽视生产的发展。发展边区的国民经济,推销土产出口,这是件大事情。党和政府的运盐号召,是非常正确的,但过去在这方面却注意得很不够。如去年只运了20万驮,今年已运了20多万驮出去,盐池打下的还有30万驮尚待运销。今年5月间运盐的决定,虽在联席会上提出讨论,因为群众对于这一工作还不习惯,困难多,所以讨论中便发生了分歧意见。由于西北局坚持政策,后来又同意各地的要求,数目上已有减少,才使运盐任务得以很好地进行。这说明我们党的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对于任务的认识是非常要紧的。我们有些同志对这个任务的认识尚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向群众很好地宣传解释。老百姓看不远,认为牲口在附近贩柴、驮炭、运输其他东西也可以赚钱,不愿跑远路去驮盐。他们不知道在边区内赚钱,不能换来外面的必需品。群众不懂得这一点,我们干部懂得,要向群众解释说明,使他们知道盐出境的重要。
  投资方面,800万元大部投到公营事业上去了。从长期抗战的久远计划着眼,发展经济建设的任务,主要应放在群众身上,投资方面亦应注意此点,帮助老百姓发展生产,如家庭手工业,要恢复老百姓的纺织习惯。过去,在东部地区绥德等地,是有纺织手工业的,后来因为有了西安大华纱厂的布,才无形停止了。抗战后,情况发生变化,东南各地大的工业被敌人夺去,使国内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因之我党提出发展手工业,扶助群众纺织业的生产。今年应注意对私营事业的投资,尤其是农业投资。
  (四)在财政上,“开源节流”这个原则是正确的,在开支方面亦应注意到这个总的原则。开支主要应放在抗战方面去,其他方面占次要地位,而不应失掉中心,样样平均。况且今年经济完全自给,收入来源减少,怎样使经费用之得当,注意节约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把每个钱都用到打击敌人上去,但在生产自给方面,有些机关部队却发生了这样的情形,只顾赚钱,作投机生意,而不注意生产实业,如开荒等。节约方面也放松了,浪费现象是很普遍的。如到处修石窑洞、大礼堂,一桌酒席就是几百元,而且流为习尚。在当前经济困难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我们最好的传统,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前年国民参政会(171)时,我党参政员都是一身朴素的军装,在参政会上有很大影响,后来他们有的人也来学,也穿军衣。回想过去在江西苏区时,那是多么困难,但我们的战斗仍然进行,我们的工作仍然做了。当然,党应该注意干部的健康,需要统战工作,也要建设,但不应浪费,失掉节约的原则。生产是应该强调的,但用的时候应该爱惜。因为浪费的结果,不但消耗了金钱而且使许多干部贪污腐化,摧毁了许多干部。几年来,因为金钱美女而逃跑的干部是有的,贪污,耍私情,拿公家钱乱为人情的也有的。自私自利等不正确的财政观点,在各方面都有表现,如有一个县长,就把收来的钱不是放在金库,而是作为私用。
  至于发展工业,我们在这方面比较生疏。有的工厂拿了一大批钱只铺张了门面,修了地方,就没有资本经营事业了。由于没有正规制度,阻碍了财政经济的发展,使财政经济建设不能走上正轨。
  我们在财政经济方面略略检查一下,就有这么些偏差,希望今天到会的同志,回去在这方面也检查一下,使财政经济政策适应于争取抗战胜利的到来。
  六、今年财政工作的方针
  战争与革命的胜利,没有财政经济政策的支持是不可能的。由外援半自给状态走到完全自给,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有好多事情要办,就要用钱,在外援断绝与封锁的情况下,这就要靠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一)首先是加紧农业生产,依靠人民解决问题,增加收入。为此,第一便是实行农贷,发展农业。使明年增加20—30万石细粮。今年则是要征收20万石公粮和2600万斤草。这已在县长联席会上讨论了,是财政上一笔大的收入,能解决三分之二的问题。财政支出上,要照顾到战争与革命这个特点,在财政政策上要体现出军事第一,经济建设第二,教育第三的原则。明年党政补助费1000万,衣服费800万,行政费1200万,这个数目当然不小,已组织一个审查委员会,现正在审查中,尚未最后确定。依据边区的实际情况,民众的担负能力,怎样支持我们自己的经费,怎样使预算与支出合适,还要大家想办法,都负起责任。至于加强农业生产问题,粮食产量要大大提高。边区有1450多万亩已耕过的土地,在此数目中明年要能够多生产30万石细粮,这是我们的主观要求,可能与否,要想办法,这就要靠各地党政机关从各方面努力,如改良农具,多施肥,选择种子,锄草,不违农时等等。在农村劳动力的运用和动员上,要注意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明年要多开60万亩荒地,同时要注意不要荒了原来的熟地,这是个很大的工作。至于穿的问题一,要多种棉花,明年要种棉150万亩,东部地区今年做得很好,明年还要多种,做到边区大部需要可自己解决。粮食与棉花是两个主要的问题。其他当然还有,如大麻、小麻等等。其次是牧畜问题,主要的是羊,再有两年就可发展到500万头,如果卖出,将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在国民经济基础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工业,从今年各单位的生产形势看是有成绩的,工厂有40多处,加上军事工业有100余处,比过去增加二三倍。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应帮助私人工业尤其是家庭纺织业,群众已有习惯,只待我们提倡,我们的工厂年产3万匹布,而我们实际需要15万匹,除从外购进外,必须动员群众力量来解决。投资方面,亦应注意到这方面。对于公营企业,暂时只加整理,新的先缓办。发展民间造纸,据说明年夏可造6000令纸,交通运输方面,明年还要修大车路、公路。工业生产的方法,今后也要与过去有所不同。投资方面注意农业,如农具工厂要扩大,多制工具,从晋北可运铁回来,解决资源问题。这里有几点要求:1、切实注意帮助各地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如动员纺织,要使群众有利可图;2、帮助工业建设,动员工人;3、做到出入口平衡,这就是要运盐。根据调查,边区周围有1000万以上的人口,每年需要60万驮盐,这就是说,我们的盐是有销路、有市场的。顽固分子虽然极力封锁,但封锁不住。明年再运公盐20万驮出口,办法是组织运盐合作社,这对边区财政有很大关系(价值4000万元)。另一解决办法是运公盐12万驮,另外收120万元的军事维持费,同志们看哪一种办法好。
  (三)商业贸易金融问题。我们的商业政策是自由贸易,在几年的民主环境下,商业发展了,商人是增加了,不过,边区商业的特点是与生产脱节。合作社的问题有的很好,有的无作用,老百姓把入股当作负担。如果把它转变成真正群众的,那是有利可图的。如延安南区的合作社,不仅改善了人民生活,而且调剂了金融,帮助了经济的发展,组织有五六百个运输的牲口。合作社要政府很好的领导,在合作社资金的增加上应来一个转变,这样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贸易金融问题,过去有缺点,政府对这方面注意不够。禁用法币,实出于不得已。过去国民政府给我们1200万元,到去年就一个不给,因此发展经济没有流通货币,只好由我们自己发行边币。这也是合法的举动,国府有这个命令,全国各地也都有地方钞票。同时,这也是为了抗议皖南事变(280)。边币发行中有缺点,如干部对此意义了解不够,事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好等。
  贸易出入口问题,现在有两个矛盾,输出与输入的矛盾,财政与经济的矛盾。由于法币的跌价,也影响到边区的金融。我们禁用法币就是为了同它隔断联系,稳定边币的价格。现在应该说明:1、币制和政权是分不开的,公营机关更不应拒用边币。2、法币与边币兑换问题,将来有文件下发。3、进出制度要建立,有些县把钱收起来不存金库,不注意金融制度,要使金融制度正规化,就要建立金库。过去苏维埃时代,金融制度很好,中央苏区即有此制度,现在要重建,军队也要如此,一直到团。还应指出,各地机关只知道从金库取钱用,却不帮助它的工作,也不了解它的作用,以后要有正规制度要有步骤。4、银行储蓄问题,这是为了调剂金融、吸收民间游资。5、节约运动一定要实行,养成节约的风气,这样还可以保护我们的干部。
  以上是今年财政经济工作的大致方向。
  我们财政经济工作要做得好,就必须反对主观主义,粗枝大叶,把党的财政经济政策向各级干部详细解释。
  七、一年来财政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一)民主集中制是保证财政经济工作胜利完成的基础。将一个好的决定变成现实还需有一个过程,在生产的布置上,要照顾到各方面的情形,还要有一定的集中领导,通盘计划。过去工作中在这方面有一些缺点,今后要很好的注意。
  (二)财政经济工作不能主观主义、粗枝大叶、自以为是,必须了解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制度与组织,要有详细的审核。过去有些审核没有什么效用,今后的审核更要详细。各机关虽有审计,但剩余的钱并不交还。今后要建立制度与组织,保证不浪费,但也要合理。
  (三)认真的执行政策,不仅要把握原则,还要使每件具体工作都围绕着政策。谈到政策,大家差不多都可以背诵得出,但一提到怎样执行,却是一个问题。如征粮,确定80%的人都要负担,但有些地方只有50%或60%的人负担。
  (四)行政的纪律建立不够。有的地方不执行章程,纪律废驰,行动不一,以致发生浪费等情形。如某地建立礼堂,把公债和运盐的钱拿去使用。这说明,没有严明的纪律与一致的行动是不能避免发生各种偏差的。
  (五)加强工作一定要从提高干部做起。近来中央派了500名干部到边区来,都是知识分子干部。知识分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是如何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与团结,特别是关于政策的教育,首先要使干部对人民的负担不能不重,这一点有深刻、明确的认识,使干部有信心,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有了很大的保障。
  我的报告简单得很,就到这里为止。希望同志提出意见与批评!
  根据中央档案馆所藏记录稿整理刊印。    
  *这是作者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上的报告。
  

林伯渠文集/林伯渠.—北京:华艺出版社,1996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