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林伯渠 > 全文图书 > 林伯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七章 “七大”前后
涂绍钧

  1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凛冽的寒风裹着黄沙,侵袭着古城延安……
  然而,边区政府大礼堂里,却一片热气腾腾。为了表彰一年来为边区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分子,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在这里举行。
  主席台上,林伯渠正用他那洪钟般的声音热情地向大会致词,会场上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有如阵阵春雷,在会场上空回荡、回荡……
  此刻,林伯渠的心情也和大家一样激动。短短十年时间,贫穷落后的陕北,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这变化,为中国革命奠定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牢固的基础,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的野心已成黄粱美梦,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也将很快被驱出国土……
  人们深知,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应该归功于英雄的边区人民,然而,这胜利的喜悦,也浸透着这位满头银发的边区政府主席的无限心血……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微不足道,而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却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对此,林伯渠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热烈洋溢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匆匆十载流光逝,
  更向前程进一程。
  蕉鹿应怜酣梦短,
  苞桑可系托长征。
  果然壁垒能新建,
  从此边尘不再惊。
  大地春回我幸健,
  全国胜利看飞临。
  虽然边区经济形势已发生根本好转,但林伯渠仍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从重庆谈判归来后,秘书王恩惠发现他用的裤带竟仍是一根麻绳,床上连枕头也没有,睡觉时用棉衣一卷将就着。老人本来就穿得单薄,棉衣作枕头以后,更不暖和。还有,冬天窑洞里很冷,晚上他常常发现林老办公坐得久了,两条腿冻得难以站起身来。这一切,他看在眼里,很是难受。于是背着林老到总务处为他领了一条皮带,一只枕头和一条皮裤。林老知道后却说:
  “我这不是很好么?为什么不经我的同意,就去领东西?以后可不要这样……”
  小王虽然受了批评,但心里却觉得踏实。首长日夜为大家操劳,冻坏了身体,他有责任啊。
  当时,整个延安只有两辆小汽车,毛主席一辆,边区政府一辆。可是林伯渠从来不坐,每次下乡和到各地办事,都是和同志们一样,骑马,骑毛驴,尽管他患有严重的痔疾,宁可忍受难言的痛苦,也不愿意花掉公家一两汽油……
  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日,是林伯渠六十寿辰。每次过生日,他总是不让同志们知道的。这一次,是帮助他誊抄诗稿的一位细心的女同志,从他的旧作《病中自寿·一九四二年旧历花朝》“百花生日我亦生,荏苒华年五八春”两句诗中,想到民间称百花生日为花朝,即阴历二月十五,林老的生日不快到了么?于是消息不胫而走,边区政府的同志们在他生日这天,硬是在交际处热热闹闹为他庆贺了一番。
  接着,党中央为了表达对这位为中国革命奋斗了近半个世纪的老战士的景仰,也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三月二十八日下午,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一片欢声笑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西北局、边区政府负责同志都亲临祝贺。会场上,悬挂着同志们一幅幅热情的祝词和贺联,上面写道:
  童颜鹤发 老当益壮
  ——朱德、周恩来、洛甫
  景运及三边喜四野回春生产声中宏教养
  寿星辉六甲正百花生日艳阳天里竞嵩呼
  ——李鼎铭 为人民服务的老勤务员
  ——中央管理局
  ……
  席间,还宣读了中共中央委员会给他六十寿辰的祝词:
  林伯渠同志:
  欣逢你六十寿辰,谨致热烈的祝贺!你是我国革命老战士,自辛亥革命以来,在历史进程中,你总是站在革命最前线。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你领导陕甘宁边区政府,不顾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实行三三制,发展了生产,提高了人民文化,给新民主主义的各种制度立定了规模。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你所成就的尤为显著,你代表党把目前挽救时局关键的主张,民主的联合政府,首先在国民社会上提出来,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你毫不动摇地擎着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快要胜利了,你的生日将是中国人民最欢喜的一天。
  中共中央委员会
  此刻,林伯渠充满了无限激动,谈笑风生,精神矍铄,对党和同志们给予的赞誉十分感激,即席作了热情洋溢的答谢:
  各位同志们:
  六十年匆匆地越过了生命的途程,回首往事,儿时聆受庭训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但曾几何时,自己也上了鹤发皓首的年纪了。时代变化得真快,在这汹涌的激流中,一个腐朽的皇朝被推倒了,多少睥睨一世的野心家只落得烟消云散,那些违背人民意志的,将无情地被抛在一边,而时代的轮子始终向着它应走的路程前进。象一条老牛牵拽着沉重的负荷,我们这一代是经历过这个时代的许多艰辛的,更深深地为着自己的灾难深重的民族而忍受许多痛苦牺牲。然而生活和斗争在这样一个时代也是一种幸福,我们幸运地看到全世界人民力量的发展,感染了一个古老民族翻身的喜悦,并有机会和创造世界的劳动人民在一起来创造新的历史。现在应该说是六千年以来最令人兴奋鼓舞的时期了,从来没有过比这更伟大的群众场面,使人这样明晰地看到胜利的光辉,而美丽的明天也将不仅是憧憬、希望。
  真理和光明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理想,从青年时代起它就吸引了我参加斗争。一个革命者有的是坚决的意志,然而却不免要遭遇挫折失败,从荆棘丛中打出胜利之路。我最初只感于清廷的腐败,民族的危亡,因而奔走呼号,不惜一洒爱国热血。直到辛亥革命以后,眼见旧的专制统治虽然推翻,但“民”国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才知道不能依靠少数人从上而下的进行改革,必须在群众的基础上建立起革命的大厦。以后护国护法诸役,证明了没有革命的武装,就不能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去进行反对人民之敌的斗争。在所向无敌的北伐进军中,我确切地认识到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认识到谁离开了工农谁就离开了革命。而当中国革命转入困难阶段时,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革命的传统,团结了广大的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色。抗战这些年更描绘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加上人民排山倒海的雄姿,是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的。这一切,是我在实践中摸索中逐渐地体验到的,这几十年的历史教给我的是这样的一课,我所走过的道路,是中国的彻底的民主主义者的道路,这条道路直通到共产主义之宫。我欣幸得以在早年追随了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我更感觉到幸福的是在这些年的苦斗之后,终于找到了共产党。
  这些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是史无前例的,在它浩瀚的事业中,积累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精诚的努力与果敢的自我牺牲。在这条战线上,我只是一员战士,一个老兵,自愧对中国革命事业所贡献出的是那样微薄的力量,如果说有什么足以自慰的,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自己总是跟着进步的方向走,毫不顾惜的把那些注定要衰亡的东西抛在后面,同时在危难的关头自己总是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从他们中间吸取战斗的力量。这并不是个人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是群众教育了我,党培养了我,使我能够走上了今天的道路……
  今天大家在这里替我祝寿,我在这里给一切革命者祝寿,祝这些同志在斗争中锻炼得更健康,愉快,给千百万人民增添福寿和康宁……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他的答谢之后,同志们热情地要求他给大家谈谈这几十年革命生涯的主要经验,这时,他只是谦逊地笑了笑说: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谈的,我觉得作为一个革命者,最重要的是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不能走错路,辛亥革命失败后,同盟会分裂了,我那时是支持孙中山的,立即参加了他的中华革命党,决不向北洋军阀投降;二是共产党在中国成立时,我便要求入党了;三是大革命失败后,我没有留恋高官厚禄,坚持了革命道路。这是我一生三个重要的关键时刻。”
  他的讲话,再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他是无愧于这掌声的。
  六十年的漫漫征程中,他终于没有因为失败而颓唐,也没有因为胜利而忘乎所以,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始终站在代表着光明、正确的立场上,始终是那样勤勤恳恳、默默地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是什么力量使他坚持走过了这漫长的革命道路?他还在《六十自寿》诗中这样写道:
  我惭祖逖着先鞭,
  视息人间六十年。
  不惯装腔作样子,
  相从奋斗赞时贤。
  握筹愧乏治平策,
  励志惟存马列篇。
  战胜层冰与烈日,
  春风送暖入乌延。
  前来祝寿的老战友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以及怀安诗社李木庵、姜国仁诸友都纷纷赋诗相赠,情真意切,不乏佳作。谢觉哉的《寿林老生日诗并序》写道:
  歼仇报至,布谷声催。秾桃艳李之时,春才过半;长寿多男之兆,祝正呼三。蓄道德,能文章,千倾之波可挹;历艰辛、富经验,十寻之木弥贞,百花同祝,六韵恭陈。
  四朝革命者,
  屈指首推公。
  节励孤松直,
  心空万马雄。
  人生贵有志,
  吾道不终穷。
  风度晚逾淡,
  宏华老更童。
  春秋吟兴健,
  城野省方勤。
  百万兵农颂,
  人康共岁丰。 
  欢宴毕,又举行跳舞晚会,此刻,林伯渠仿佛年青了许多,他和青年们一起,踏着轻快的舞步,陶醉在这洋溢着战斗情谊的欢愉之中……
  2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林伯渠在延安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七大是在国际国内革命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召开的。当时,在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上,苏联红军已攻克柏林,希特勒匪徒已濒临全军覆灭;国内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近八年的英勇奋战,解放区不断扩大,我党领导的正规部队已达九十一万余人,日寇占领的许多中心城市和交通要塞,已处于我军严密包围之中,同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域,爱国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然而,国民党顽固派却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继续顽固推行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暗中积聚力量,伺机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因此,中国仍然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存在着内战的危险,存在着光明与黑暗之中国命运的激烈搏斗……
  在这紧要的历史关头,为了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妄图继续实行独裁统治,准备内战的阴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在四月二十三日的开幕典礼上,林伯渠继毛主席报告之后,作了极其重要的讲话。讲话中,他回顾了自己从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清斗争开始,参加中国革命四十年来的历程,深怀感慨地说:
  “回顾过去的经历,更加深切地感觉到只有新民主主义才能救中国,而新民主主义的产生,是由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阶级觉醒了,中国开始有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同时,他在讲话中结合自己的经历,深刻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他和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就开始共事,彼此之间十分了解。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是毛泽东同志最亲密的战友之一。他对于毛泽东同志的尊崇和肯定,决非出于盲从,而是一个正直的共产党人在历经无数曲折之后,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崇高而真挚的感情。
  这次代表着一百二十一万党员,有五百四十四名代表、二百零八名候补代表参加的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通过热烈讨论,在正确地分析当前形势,指出抗战前途的基础上,正确地规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同时,制定了人民军事路线的完整体系,规定了正确的建党路线和在组织上的任务,并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正确地总结了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制定了党的路线,确定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使全党达到空前的巩固和团结,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为后来的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在这次大会上,林伯渠以全票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七届一中全会上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这无疑是全党同志对这位忠诚的革命老战士的崇高的信赖……
  然而,毕竟是年纪不饶人,他此时已是年届六旬的老人了,身边无人照料,困难确实不少。由于长期艰苦生活的磨难,他的身体已大不如前,加上过分劳累,时常为病魔缠绕。——出于对这位历尽沧桑的老战士深深的爱戴和同情,从安徽辗转投奔革命圣地的朱明同志,——勇敢地跨越了年龄距离的障碍,自愿和他结成伴侣。当时,老战友谢觉哉曾有诗相赠:
  红梅皓鹤足风流,
  争得人间大自由。
  万里征途金铠甲,
  三星良夜布衾裯。
  精研马列开民主,
  俊选韩梁作伴俦。
  十载相依欣璧合,
  朱仙报捷祝双瓯。
  自此,朱明同志一直在他身边工作,并精心地照料他的生活,直至林伯渠生命的最后时刻……
  

林伯渠/涂绍钧.—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