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贺龙 > 全文图书 > 贺龙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九章 殚精竭虑建设国防 第六节“兵是练出来的”
《贺龙传》编写组






  1963年12月下旬,叶剑英到南京军区参加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①现场会以后,向中共中央军委报告,建议在全军推广。贺龙同意叶剑英的建议。1964年1月3日,中央军委转发了叶剑英的报告,号召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运动。此后,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的群众性练兵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
  2月5日,南国羊城春意盎然。这天,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4位元帅和总参谋长罗瑞卿等军委领导人,在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广州军区领导人的陪同下,接见了该军区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评比现场会议的全体代表。
  在接见时,贺龙说:“兵是练出来的。过去战争时期,我们就很重视练兵。如果发100发子弹给一个新兵,就得用50发训练他打枪。表面上看,这样划不来,用100发子弹去打敌人不是更好吗?可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战士,100发子弹不一定能打中一个敌人。相反,一个经过训练的战士,50发子弹可能打中50个敌人。”
  罗瑞卿问一个叫袁春阳的炮连班长:“表演时,为什么最后一发没有命中?”袁春阳答道:“炮筒打热了,影响命中率。”贺龙说:“恐怕是紧张了吧!如果元帅们、将军们来一看就影响命中率,打起仗来怎么办呀!”“我们不怕敌人。”袁春阳坚定地回答。贺龙赞许地点点头说:“好啊!脑子里要经常装个敌情,任谁来看,心里也不紧张,也不影响成绩。”
  1964年,贺龙以极大的热情同军委其他领导人一道,全力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推动全军群众性练兵运动的开展。他亲自抓北京军区,4—6月间,先后7次到北京军区视察。
  4月7日,贺龙首次观看了北京军区在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中涌现出来的“尖子”分队的表演。他说:部队平时不打仗,要训练好才有战斗力。苦练才能出精兵。各部队要认真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要把这些“尖子”的经验普及全军。应该把每个战士都练成这个样子,全团、全师、全军都练成这样,人人过得硬,就能大大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就能打胜仗。他还强调:搞好部队训练,先要抓好干部训练,干部训练不好,战士就训练不好。
  为了进一步掀起群众性的练兵热潮,4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全军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训练“比武”,并成立了全军军训比武筹备委员会。4月下旬,总参谋部主管军事训练的张宗逊副总长向贺龙汇报了“比武”计划及所需经费、器材和弹药等。贺龙同意了这个计划。于是,“比武”的准备工作在全军展开。
  北京军区为选拔参加全军“比武”的代表队,5月中旬,在天津杨村召开训练现场会,组织各部队“尖子”分队表演。贺龙用了两天时间,观看“尖子”分队白天和夜间的几十个课目的表演。在观看表演期间,他对在场的各级领导人说:训练为了打仗,所以训练首先是个政治问题。不仅军训部门要抓,作战部门、通讯部门也要抓;不仅司令部要抓,政治部、后勤部也要抓。只有这样,训练才能搞好。所以,这种表演,总政、总后也要看看,因为这不光是训练问题,还是一项很大的政治工作。做好政治工作,是各级干部、各级机关的首要任务。行军有行军的政治工作,作战有作战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做好了,其他就好办了。
  在表演时,贺龙看到神枪手、神炮手百发百中,技术能手个个身手不凡,不由得兴奋地鼓起掌来,不住地叫道:“打得好!”“好极了!”他说:“把兵都练得这么好,有这样的本领,不消灭敌人才怪呢!”每个分队表演之后,贺龙都要接见。他亲切地拉着战士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膀,夸奖他们“功夫过硬,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勉励大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贺龙还对陪同观看表演的军区各级干部讲:“目前,摆在你们各级领导人和司、政、后机关面前的,是要研究怎样普及训练经验。一方面要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找出你们自己的郭兴福,把你们自己的东西总结出来。培养典型很重要,运用典型推动工作更重要。如果把‘尖子’经验总结出来,推广出去,把部队都练成这样,还得了啊!”“每个干部,尤其是军、师、团的领导干部,要好好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特别是‘十大军事原则’。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我军所以能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就是因为贯彻了毛主席军事思想,贯彻了‘十大军事原则’。在学习的时候,要钻进去,学深学透,融会贯通,才能灵活运用。”他颇有感慨地说:“现在的兵真好,这样聪明,又有文化,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哪一个国家也没有这样好的兵。”
  贺龙觉得这样的表演,应该让中央的领导人也来看看。于是,他向周恩来做了汇报,建议中央领导人抽空去看看部队的军事表演。周恩来愉快地接受了贺龙的建议。
  5月20日中午,周恩来、彭真、陈毅在贺龙、罗瑞卿、杨勇的陪同下,来到天津杨村靶场,观看轻武器射击、打坦克、汽车过钢轨桥、“夜老虎连”训练、构筑防御工事等白天和夜间课目的表演。
  周恩来看完表演,兴奋地对杨勇说:“你们的表演很好,我看了很高兴。练兵就是这样的练法。”“把兵都练成这个样子,把民兵也练好,那就什么敌人也奈何不了我们。”
  21日上午,贺龙返回北京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向他报告北京军区“尖子”分队表演的情况。但是,没有得到回音。然而,毛泽东的态度却迥然不同。当贺龙向他汇报了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后掀起的练兵热潮,以及北京军区“尖子”分队的表演情况以后,引起了毛泽东很大的兴趣。6月初,毛泽东在一份反映比武情况的简报上批道:“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这份简报很快转到贺龙那里。他立即给正在济南军区看比武的罗瑞卿和张宗逊打电话,向他们通报了毛泽东批示的内容,请他们考虑怎样安排?罗瑞卿同张宗逊商量后,建议调济南军区和北京军区的“尖子”分队到北京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做汇报表演。贺龙同意他们的意见,并让通知这两个军区做好准备。
  6月15日和16日,在贺龙和罗瑞卿等人的周密组织下,北京和济南军区的“尖子”分队和参加表演的民兵,分别在北京西山、阳坊和十三陵,向中央领导人做了汇报表演。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②所有在北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表演。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对表演分队和参加表演的民兵高超的技术、过硬的功夫,给了高度评价和赞扬。
  在看完射击表演以后;毛泽东满面笑容地对贺龙说:“不错嘛!”贺龙答道:“因为主席来看,有的战士太紧张了。我看的时候,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好多都是百发百中。”毛泽东说:“紧张了还是不错……要注意多搞夜战、搞近战。”贺龙告诉他:“今天晚上,主席可以看看他们‘夜老虎连’的表演。”毛泽东问:“什么叫‘夜老虎连’?”贺龙说:“就是专搞夜间训练的连队,现在他们每个团都有这样的连队。”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好,就是要搞夜战、搞近战、训练部队晚上行军,晚上打仗。”
  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毛泽东指出:“军队无非要学会两个东西,一个是会打,一个是会走。会打,会走,军队都要学会。”“要从困难着想。什么问题从困难着想就不怕,不妨把它多想一点,想尽。”“要多练习,要注意普及。”“练武还要练文,注意学习文化。”
  表演完毕后,毛泽东在十三陵召开会议。他对前来参观表演的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人说:“你们不能光议政,不议军啊!他要求地方党委注意抓军事工作。
  17日下午,贺龙召开军委常委会议,决定将毛泽东的指示,由总政副主任刘志坚立即向驻京机关高级干部传达;由军委办公厅主任萧向荣向未到会的军委常委传达。
  毛泽东在看过北京和济南军区部队的表演后,对部队的训练“尖子”十分欣赏,亲自找贺龙谈了几次,指示要在全军推广“尖子”的经验。毛泽东还特别强调要普及“夜老虎连”。他指出:“过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白天是敌人的,晚上是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也是这样。今后战争,我们还是要在晚上和敌人打。‘夜老虎连’要普及,现在可以一个营先搞一个连,将来要使全军都成为‘夜老虎’,这样,打起仗来,天下就是我们的了。”
  贺龙向张宗逊布置工作说:“我已向毛主席说了,两三年可以把‘尖子’经验在全军普遍推广。我是根据部队的训练情况和士兵服役年限考虑的。今年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出现了一批‘尖子’,我们要抓住‘尖子’不放。各级领导要亲自抓,严格督促,定期检查。普及工作要造成声势,要雷厉风行,要像今年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和搞游泳训练一样抓好普及工作,一定要很快搞出成绩来。”
  贺龙特别注意纠正在军事训练和比武中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6月中旬,他看到总参军训部《军训简报》第4号上,一篇题为《练为了战,还是为了看》的文章,揭露有些部队训练中有拼凑“尖子”和种种弄虚作假的现象,还指出训练是为了打仗,不是为了好看,不能搞形式主义。贺龙认为这个情况反映得很及时,意见很正确。24日,他对北京军区的领导人说:“从杨村到北京进行了几次大的表演。毛主席、刘主席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看了,这是对大家的鼓舞和鞭策。今后应当把兵练好,从实战需要出发,都练出过硬的本领。训练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培养出更多的自己的郭兴福。”
  8~10月间,贺龙同陈毅、叶剑英、罗瑞卿等在北京、青岛和济南等地,先后观看了工程兵、炮兵、空军、海军的“尖子”分队和山东省民兵的军事训练表演。在观看工程兵表演时,贺龙再次强调:要做好“尖子”经验的推广工作;同时,从上到下都要注意反对弄虚作假。他说:“现在各军区‘尖子’都不少,要注意保持各自的特点,注意总结经验,写出材料来。主席看北京和济南部队的‘尖子’表演时,最欣赏‘夜老虎连’的3000米越野竞走。‘夜老虎连’每个营搞1个,每个团搞3个。就是要搞夜战、近战,200米过硬……能打,会走。总参谋部一定要抓紧‘尖子’普及工作,要搞个规划,要快搞。普及一定要实事求是,训练是为了打仗的,不能弄虚作假。一些材料说,在‘比武’后选拔‘尖子’中都有调人换枪、冒名顶替、代替操作、熏准星缺口、打不好不算等作弊情况,名堂多着哩!”“全国都学解放军,可是解放军自己弄虚作假,怎么让人家学!三总部要带头反这个东西,部队也要反。”
  贺龙在青岛观看北海舰队汇报表演时又强调:要从难、从严、从实战情况出发训练部队。他说:“打仗时敌人就是选坏天气来,我们平时也要选坏天气练。在七八级的大风浪中练过硬功夫。在训练中要走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有些技术要经常用,只有平时用好了,战时才能更熟练。”
  正当贺龙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组织全军推广“尖子”经验的时候,林彪派他的老婆叶群带了一个10余人的工作组,到广州军区三七九团蹲点,假调查研究之名,搜集“大比武”的“罪证”。这个工作组在该团蹲了一个来月,先后给总政党委和林彪等军委领导人写了4个调查报告。在一份题为《对三七九团一连3个“尖子”班情况调查》的材料中,夸张而蛊惑人心地列举了移苗并丘,拼凑“尖子”;重军事技术,轻政治思想;追求锦标,弄虚作假;歪风邪气,庸俗下流;管理简单粗暴,影响内外团结等10个问题。在大比武中,出现某些问题并不奇怪,而且贺龙和罗瑞卿在半年前就已发现并着手纠正了。从6月份起,贺龙就三令五申,要求坚决反对拼凑“尖子”和其他种种弄虚作假现象;反复告诫必须是练为战,不是练为看,要练过硬的真功夫。半年来,这些问题有的已经纠正,有的正在纠正。叶群等把它重新提出来,并非是为了改正推广训练“尖子”经验中的缺点,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叶群在另一份《关于军事训练问题》的报告中说:“今年的军事训练不够正常,它打破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四个第一受到冲击,败坏了部队的作风。许多干部战士整天忙于扣眼(射击)、扣米(投弹),扣一、二、三(单双杠)、扣一条线(队列),很少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党的大事……”最后,她危言耸听地说:“长此以往,部队培养出来的将是没有政治头脑的‘木头兵’、‘木头官’,而不可能是红色的接班人。”从此以后,便有人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尖子”表演很多是假的,十三陵军事表演是欺骗毛主席等。
  林彪派叶群下去“调查”,是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1960年底,林彪推行他那一套极“左”的“政治思想”,并用所谓的“政治思想”来“冲击其他”、“代替一切”。贺龙、罗瑞卿等军委其他领导人大力倡导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在全军展开“比武”活动,掀起群众性的练兵热潮,显然和林彪的那套“政治思想”大相径庭,而且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这使林彪十分恼火。他要用所谓的“突出政治”,把这场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压下去。所以,当林彪看到叶群搜集来的这些材料,听到种种流言以后,如获至宝。一面把总政一位领导人找去,对他说,去年军事训练时间过多,训练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当的做法,影响了“四个第一”,要他给张宗逊传话,让张作自我批评,还让他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给总参打电话,说“大比武”冲击了政治,方向出了偏差;一面在《解放军报》1965年元旦社论的讨论稿中,给1964年的军事训练罗列了一大堆罪名。
  林彪的上述做法,矛头显然是对着贺龙、叶剑英、罗瑞卿等人的。然而,贺龙他们认为中央军委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光明磊落,坦然处之。
  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1965年1月上旬,召开了军委办公会议第八次扩大会,总结1964年的工作,讨论1965年的工作纲要。会议由军委秘书长罗瑞卿主持,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领导人参加。会前,将叶群等人的调查报告,作为会议文件,印发给了大家。
  在总结1964年工作,特别是讨论如何评价军事训练时,有个别人指责说,“大比武”是单纯军事观点,“冲击了政治”。大多数与会者看了叶群的调查报告,又听了这种言论,都认为,这种以偏概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抹杀甚至全盘否定1964年军事训练成绩的观点是不对的。大多数与会人员认为,在中央军委领导下,1964年的工作成绩是巨大的、第一位的,必须肯定。在这一年中,掀起了两个学习高潮:一是学习毛泽东著作;二是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和“大比武”,掀起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把部队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有干劲、有办法、有水平,取得了很大成绩。杨得志、杨勇等许多大军区和总部的领导人在发言时特别指出:去年我们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军事训练真正打破了教条框框,技术训练达到了历史上从来未有的高度,是我军多少年来最突出、成绩最好的1年。有人说去北京表演的选手是假的,三代民兵也是假的。他们打靶时1枪1个,百发百中,凡参观的人都心服口服,怎么是假的?当然,在“比武”中出现了一些缺点,但这是前进中的毛病,不仅军事训练中有,政治工作中同样有。关键是我们采取什么态度,是指责、泼冷水,还是帮助克服、继续前进?有的当面质问那个讲军事冲击了政治的人:“你说军事冲击了政治,什么时候冲击了政治?谁向林副主席这样报告,就是别有用心!”
  这次会议原来准备只开1天,结果开了4天,大家还言犹未尽。罗瑞卿把会议的情况向林彪做了汇报,林彪听到各大军区、军兵种领导对“大比武”“冲击政治”的说法不满意,虚伪地表示:向你们传达的电话记录不准确。
  扩大的军委办公会议之后,关于军事训练冲击了政治的言论虽然暂时停息了,但林彪并没有就此罢休,只是感到发难的时机还不成熟。1年之后,在批判罗瑞卿和在“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贺龙时,林彪便又把“大比武”翻了出来,说:1964年“贺龙搞大比武”,是单纯军事观点,“冲击了政治”,“是个大阴谋。罗瑞卿的后台就是贺龙”。林彪向贺龙开刀,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①“郭兴福教学方法”是南京军区某团二连的副连长郭兴福在上级帮助下总结出来的。其主要特点是1、善于在教学中抓活思想,发扬军事民主;2、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练作风紧密结合起来;3、采取由简到繁、由分到合、情况诱导、正误对比的方法;4、把言传与身教、苦练与巧练结合起来;5、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谆谆善诱,耐心说服。
  ②参加观看表演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董必武、彭真、贺龙、陈毅、李先念、李井泉、谭震林、乌兰夫、陆定一、薄一波、罗瑞卿、康生、李雪峰、刘澜涛、杨尚昆、聂荣臻等,和正在北京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各群众团体的领导人,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领导人。
  

贺龙传/《贺龙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