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郭洪涛回忆录
|
一、迎接党中央、中央红军到陕北 |
郭洪涛著 |
|
|
在反第三次“围剿”榆林桥战斗取得胜利的当天,我和崔田民同志到了前方,下午抵达稻左堡,找到程子华、徐海东同志,谈了停止错误肃反的问题。晚上,我们两人与程、徐同住在一个房间的两盘炕上。这时得知中央红军的确切消息,红军抗日先遣队司令员彭德怀同志、政委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已到达陕北吴起镇。我们商定:由程子华同志和我一道去迎接中央和中央红军。我们报告了陕甘晋省委和西北军委,后方才知道此事,后方并派西北军委后勤部长白如冰同志到保安县(今志丹县)给中央和中央红军筹集给养。 我和程子华同志从稻左堡出发,走了一天,到了下寺湾,先遇到了贾拓夫同志。后又见到李维汉同志。1935年11月2日,李维汉同志引我见毛泽东、张闻天同志时,我比较详细地向他们作了汇报,内容主要有: 陕北苏区是由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组成的。这两个根据地,是分别由陕北特委和陕甘边特委创建,经过长期艰苦斗争,逐步发展起来的。1935年2月,在谢子长、刘志丹同志的领导下,成立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才将这两块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统一起来。 由于我在陕北特委工作,对陕北的情况比较熟悉,我主要谈了陕北根据地的情况:陕北土地贫瘠,地域偏僻,交通闭塞,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贫苦大众在封建统治和军阀的双重压迫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遇到灾害年景,衣食无着,困苦不堪。但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因此,我党动员群众抗租、抗税、抗捐、抗债,开展游击战争,有着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深得广大劳苦大众的拥护。早在1925年绥德师范和榆林中学就有了党组织。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10月12日,唐澍、谢子长、李象九、白明善等同志领导的清涧兵变;1928年5月,唐澍、刘志丹、谢子长、许权中等同志领导的渭华暴动,以及刘天章等同志在山西创建的红24军西渡黄河到府谷,这些武装斗争都因没有根据地而以失败告终。但却给陕北人民指出了一条武装斗争的道路。特别是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领导的红26军长期在陕甘边活动,对于陕北游击战争的发展影响极大。1933年6月,陕北特委的高祁家洼子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开展游击战争,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苏维埃政权,进一步推动了陕北革命斗争的发展。在1933年冬谢子长同志回陕北后,陕北特委总结了经验教训,决定按井冈山的办法,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根据地。随后扩大组建游击队,发展游击战争;逐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了根据地,使红军有了依托。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和红27军两次与红26军会师,共同粉碎了敌人的两次“围剿”。仅陕北就有14个县连成一片的苏区和神木、府谷、佳芦三个县的根据地。成立了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同时,主力红军一、二、三团组成了红27军84师,各县还有独立团、营和20多个游击队,主力红军和游击队共8000多人。红25军到达陕北后和红26、27军组建了红15军团,打了崂山、榆林桥两个大胜仗。中央领导同志对陕北苏区和红军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我还汇报了陕北错误肃反的主要情况:肃反是错误的,是逼供信搞出来的,后方已停止了审讯、捕人,前方也停止了捕人,但被捕的人尚未释放。我是反对逮捕刘志丹等红26军领导干部的。中央领导同志认为肃反是错误的,要立即释放刘志丹等同志。 在1935年11月3日,张闻天同志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我再次汇报了陕北错误肃反情况。会上,中央决定派国家保卫局局长王首道同志去瓦窑堡接替戴季英任西北保卫局长,处理错误肃反问题。详情已如前述。同时还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同志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同志为副主席,成员有王稼祥、林彪、程子华、徐海东、聂鸿钧和我。 中央并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同志率领中央红军和15军团到直罗镇,消灭尾随中央红军之敌;一路由张闻天、博古、刘少奇、王稼祥、邓发、董必武、林伯渠、李维汉等同志率领党中央机关、中央军委等非战斗单位前往陕北苏区的中心瓦窑堡。 为迎接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到来,我和贾拓夫同志先行回到瓦窑堡,布置接待工作。中央和中央红军到瓦窑堡那天,有数千名赤卫队和群众夹道欢迎,为中央领导同志及全体干部、战士送茶送水;街道两侧红旗招展,到处贴着欢迎的标语。中央领导同志及全体干部、战士频频向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群情激奋,欢呼声此起彼落,那情景令人难以忘怀。 我请中央领导同志到省委机关就餐。这顿饭比较丰盛,有海参、鱿鱼等佳肴。这些海味当时在陕北很罕见,是解放瓦窑堡后打土豪的胜利品。中央领导同志讲,这么好的菜饭只在遵义吃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大家都非常高兴,席间谈笑风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气盎然;有人还唱起中央苏区的民间小调和国际歌。对干部、战士也安排了较好的饭菜。 长征途中负伤的王稼祥同志,因得不到及时治疗,体内的弹片未能取出,又缺少药物,身体非常虚弱。到了瓦窑堡后,临时住在省委的院子里,李维汉同志要我找来一头奶牛,每天挤些牛奶给稼祥同志喝,增加点营养。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了陕北,从此陕北根据地成为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和推翻蒋家王朝的战争,直到取得完全胜利。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工作。 |
|
郭洪涛回忆录/郭洪涛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