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王世泰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王世泰回忆录——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
王世泰
    1942年5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的决定》,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原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和八路军留守兵团所辖各部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统一指挥,随之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编。
  中共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是根据国际国内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作出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相继占领了菲律宾、关岛、威克岛、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香港和印度尼西亚,气焰十分嚣张。当然,占领这些地区,它也同时背上了一个很大的包袱,为控制这一地区的局势,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兵力。正因为如此,日军大大加快了侵占中国大陆的步伐,企图早日结束中日战争,把中国变为它的后方基地,以便腾出手来对付英、美、苏为核心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了实现这一企图,日军对我积极抗日的敌后根据地和武装力量实行疯狂扫荡,采取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强化在华北的殖民统治,妄想把华北变成支持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而对国民党顽固派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蒋介石继第二次反共高潮后,加紧实行所谓的“曲线救国”,一些军政要员和部队投降日寇,明日张胆地打起反共旗帜,与日伪军互相配合,向抗日根据地进攻。自1941年至1943年8月,国民党投敌的中央委员20人,高级将领58人,投敌军队达50万人,占伪军80万的62%。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各地制造反共摩擦事件,调集几十万大军对我陕甘宁边区加紧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在边区内则派遣大量的特务、土匪进行破坏活动,妄图借日寇扫荡之机,消灭边区,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
  根据面临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了敌后抗战的总方针和中心任务。1941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联合发出《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党的战略方针的指示》,指出:“一九四一年我根据地受了很大损失,应乘一九四二年敌人忙于太平洋,对中国采取战略守势之际,集中力量恢复元气,巩固内部,巩固党政军民。”党中央和毛泽东还根据当时时局的特点,提出了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即: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势教育、三三制政权、减租减息。并把对敌斗争作为首要任务,把整风和生产作为基本环节。中央军委关于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的决定,就是依据党中央的上述精神作出的。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后,任命贺龙为司令员,萧劲光、徐向前为副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关在休养时,高岗为代政委),林枫为副政委。下辖一二○师、八路军留守兵团、晋西北新军、三五九旅、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炮兵团。
  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议,赋予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三项职权:1.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与军事建设。2.统一两个区域的财政经济建设。3.统一两个区域的党政军民关系。为执行第二项职权,决定组织财政经济委员会,以林伯渠、贺龙、李鼎铭、续范亭、高岗、萧劲光、王世泰、王震、叶季壮、南汉宸、朱理治、高自立、徐向前、林枫、陈正人、牛荫冠、霍维德、李六如、白如冰等19人组成,以林伯渠、贺龙分任正副主任,下设财政经济办事处,以贺龙为主任。
  同年10月1日,联防军正式改编完毕,改编后的联防军下辖第一二○师兼晋绥军区、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三旅、第三八五旅、骑兵旅、炮兵团等部队,共8个旅、6个军分区、1个河防司令部、1个抗大分校、2个独立团、3个保安团,总计75307人。这些部队绝大部分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改编的老部队,其中团以上干部全部经过严酷战争和艰苦环境的锻炼,军政素质较高。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及其所属各部编成后,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宣布取消,改为警备第三旅。旅长贺晋年,政治委员王世泰、副旅长吴岱峰、黄罗斌,副政治委员吕振球,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陈仁麒。下辖警备第七团,团长黄罗斌(兼),政治委员左爱;警备第八团,团长郭宝珊,政治委员高维嵩;警备第九团,团长罗源新,政治委员刘昌汉。防区划在三边。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1.打破日伪军对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2.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封锁和进攻陕甘宁边区的阴谋,保卫党中央,保卫边区,建设边区。3.加强部队建设,提高部队的素质,保存和培养干部。4.支援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王世泰回忆录/王世泰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