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刘景范 > 其他资料
|
小说《刘志丹》是一部纪史性的作品 |
王海阳① |
|
|
参加纪念刘景范伯伯这个活动非常高兴,非常激动。我讲一点情况,就是《刘志丹》小说的问题。《刘志丹》这本书不应该单纯看成是一本小说,实际上它是一本纪实性的、记史性的作品。陕北老同志的子女们要想了解红二十六军、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历史,看一看《刘志丹》这本书很有必要。 我是张秀山的大女婿。1980年张秀山刚恢复工作,刘景范、李建彤、张邦英、张策几个人到家里去看他,他们谈得很高兴。我当时在家,我岳父说:“你来给我们做一下记录。”他们讲的主要内容就是刘志丹小说的问题。这中间,李建彤阿姨讲了写这本书到陕北的一些情况,当时她到陕北搞了几年调查。她说找了好多的人了解情况,当时的交通情况不像现在有汽车,她骑着毛驴,有的时候是走路。最主要的是,她为写这本书看了陕西档案馆的大量材料,其中有:1942年整风运动中陕北老同志的发言;特别是1945年西北党史座谈会当时发言的情况给他的印象很深,对陕甘边根据地红二十六军的历史掌握了大量的材料。这些历史情况使她想到,这本书必须要写下去,一定要写下去。就是说这本书它是有一定根据的,不是凭空编造的,不是像普通小说凭自己的想象来写的;是根据当时的一些历史史料写出来的,所以说它是一个纪实性的书。所以,我建议陕北老同志的子女好好看看《刘志丹》这本书。 再就是还有一点,这部作品跟西北一些老同志的经历是一样的,很坎坷,很曲折。因为这本书牵连了许多人,“习、贾、刘反党集团”是大家都知道的,前前后后牵连几百人。从那之后,某位领导人就说:西北干部不可靠,不可重用。有这个东西,打击排斥西北干部就不足为怪了。到文革期间,西北这些老同志,像刘景范伯伯和李建彤阿姨等等很多人,都受到迫害,非常坎坷。 文革结束后。1979年胡耀邦总书记批准这本小说出版。出版不久,李建彤阿姨送张秀山一套,但是不久这本书又被收回了。不知为什么又不让出了。前一段时间这本书出版了,这本书可以说让全国人们知道,陕甘边根据地的建立是经过了怎样的艰难曲折、不屈不挠的斗争过程。 在这里,我还想谈点看法,任何一个根据地的创建没有党的领导是否可能呢?当时陕西省委有错误,他是执行了中央的指示,但是当时毕竟有一些东西是正确的。张秀山几次与西北的老同志说:不能因为出了几个叛徒就否定陕西省委,当时省委委员贾拓夫同志,他是组织部长,如果不是贾拓夫同志当这个组织部长,当时陕西这个党受的损失会更大。陕甘边根据地当时一些文件的传达,一些人的派遣是贾拓夫同志负责的,当然他不是个人,是代表省委。同样,陕甘根据地,没有陕甘边特委,没有党的组织能搞起来吗?没有党领导的红二十六军,革命根据地能建立起来吗?红26军红二团南下失败了,后来陕西省委又派杨森同志,森林的森,不是杨声,杨声这个人很早就变坏了。派杨森同志来到当时的渭北游击队,根据省委的指示,杨森同志来恢复红26军,把渭北游击队编成红四团,杨森任红四团政委。从那以后,红26军逐渐发展到五个团,没有红26军42师,这个根据地能建起来吗?没有党的领导,没有陕甘边特委的领导,根据地能搞起来吗?苏维埃政府是在陕甘边特委的领导下,有红26军这个后盾,才建立了苏维埃政府的。党的领导、红军浴血奋战、苏维埃政权,这三者的关系要搞清楚,不能颠倒。 我讲这么一点意见,不对之处请批评。 2010年9月22日于吴起 ①王海阳:张秀山之长女婿。 |
|
纪念刘景范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资料汇编/刘米拉汇编.—北京: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公司,2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