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刘景范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弘扬老一辈无私的革命精神——刘景范家属代表发言
刘米拉①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叔叔、伯伯、兄弟姐妹、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刘景范的女儿刘米拉。
  首先,我代表我家全体亲属,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来参加我父亲100周年的纪念活动,感谢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我父亲从18岁参加革命,至80岁逝世,参加革命工作62年。他一生坎坷,但忠贞不渝地为革命工作。
  我们有资料片简略介绍了他的一生,我不再详谈。
  我们之所以要举办这次纪念活动,是为了保存历史记忆,是为了缅怀我们的父辈这一代人。缅怀这一代人打下的江山,缅怀这一代人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精神。我们缅怀张秀山叔叔、习仲勋叔叔、张邦英叔叔、张策叔叔等等,这些与我父亲一起战斗、一起工作的前辈们,他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革命兄弟;缅怀无辜被迫害致死的贾拓夫伯伯,缅怀至今蒙冤的高岗伯伯;缅怀那些在战争中牺牲了的我们的伯父刘志丹、杨琪伯伯、杨森叔叔等大批的革命先烈。
  他们不惜流血牺牲,创建了陕甘、陕北根据地;1935年在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26军、27军英勇的官兵,粉碎了强敌数次围剿,一举攻破了六座县城,使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创建了30多个县相连的革命根据地,红军和各路游击队武装近万人。前辈们创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同时要与极左分子作残酷斗争,用生命来捍卫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这个国家,这个事业,不是一个、两个、几个人创建的,是一个有顽强意志的群体创建的。我们要记住这段历史,并传给下一代。
  1937年在陕北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方圆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当时只有140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5.2人。在这样人员稀少的苦寒地区,保障边区政府党、政、军、学,八、九万人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党中央所在地,红色首都,建立了模范的民主政权。
  我父亲在回忆陕甘宁边区的文章中写道:“回想当年在延安工作和学习的同志,吃的是小米,少肉少菜;穿的粗布衣服,单衣一年一套,棉衣三年一套;住的是自己打的土窑洞,只有一床、一桌、一凳:出门下乡靠两条腿,餐风宿露,艰苦备尝;工作之余,还要自己动手种地种菜,纺线线,还有一定的上缴任务,然而大家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不顾个人身家性命、荣辱利害和安危得失,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延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我们的政权建设,没有这样一大批不谋私利、一心为公、一心为人民的人,是不能成功的。”
  这是我父亲的原话,这才是真正的延安精神。像现在的买官觅爵,贪官污吏怎能跟这种精神相比?我们缅怀老一代,记住这些历史,希望能把这种精神传下去。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我常常想,有没有天堂?
  如果真有天堂,让这些前辈坐在天堂的大树下,喝着茶水,唱着信天游,吼着秦腔,抛弃一切烦恼,愿他们在天堂愉快!
  我在这里感谢参加会议的前辈,感谢延安大学的领导,感谢家乡志丹县县委、县政府,感谢吴起县委、县政府,感谢华池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同时感谢研究历史的专家和学者,感谢父亲战友的子女们,兄弟姐妹们来参加会议!参会人员对所经历、所了解的历史,讲述了很多史实;历史研究者发表了他们对于西北历史研究的成果。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次会议不只怀念我父亲一个人,是怀念那一代人的贡献,同时也是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成功与教训,使我们这一代能够继承下去,也要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们牢记历史,弘扬老一辈无私的革命精神!
  2010年9月19日于延安大学
  ①刘米拉:刘景范之女。
  

纪念刘景范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资料汇编/刘米拉汇编.—北京: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公司,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