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李鼎铭 > 全文图书 > 李鼎铭研究资料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爱国典范 真诚朋友——纪念鼎铭先生逝世四十周年
中共延安地委统战部 延安地区政协联络组

  今年十二月十一日是李鼎铭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李鼎铭先生是抗战时期陕北有名的开明绅士,是我党真诚合作的亲密朋友,是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和边区政权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李鼎铭先生一八八一年出生于陕北米脂县。从腐败的清王朝风雨飘摇到辛亥革命爆发,封建专制在中国大地寿终正寝,先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这样一个天翻地覆的动荡时期度过的。先生幼年聪敏好学,熟知“四书”、“五经”,二十二岁去绥德州应试名列前茅。他虽为前清秀才,但不为“八股”狭隘圈子所束缚,经过刻苦自学,触类钻研,熟习了医学、代数、几何、三角和高等数学。先生目睹当时国家积弱,内忧外患的景况,深以为“知识太重要了,中国人就是吃了没有知识的亏。”由此而激发了致力于振兴地方教育事业的志向。他先后服务教育界十数年,苦心经营,历尽辛劳,虽屡遭旧势力阻挠而始终不渝。满清末年,曾在地方兴办义学,提倡放足、禁赌等。辛亥革命后又在本县创办小学,积极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他曾先后在榆林、绥德中学任教,一九二三年起任榆林道尹公署顾问、科长等职。一九二六年因病返里,以行医、务农维持生活。由于先生公正、无私、不畏强暴,深得当地各界人士敬重。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我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战争和革命把黑暗的陕北改造为民主的新地,年过花甲的李鼎铭先生思想也跟着时代向前发展了。就原来的政治态度而言,正如他自己说:“我本来右倾,觉得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不对”。正是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他开始对自己的看法产生了怀疑,并认真进行了反思:“我们常常笑人盲从,我说社会主义不对,究竟从何说起?”于是他找到几种社会主义的书加以研究,思想产生了巨大飞跃,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是天公地道的主义”,各党派的人都应当向社会主义“一条大路前进”。他接受了革命思想,衷心拥护我党团结抗日的主张,终于在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斗争的困难时期,抱着正义感,毅然走上了与我党合作共事的道路。
  一九四一年,陕甘宁边区进行普选,李鼎铭先生被选为边区参议会议员,是年冬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当选为副议长,后来又当选边区政府副主席。普选前的李鼎铭先生衰病交加,憔悴枯槁 ,六十岁的人看上去却象是七十老翁。十余年蛰居乡间不出家门,思想是闭塞苦闷的。虽然“位卑未敢忘忧国”,先生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是非常关切的,但是,正如他在就职演说中所说的那样,“纵然有点思想,也是闭门造车,不能出门合辙”。是我党和边区抗日民众给了他得以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机会。参加“三三制”民主政权不仅改变了他遁隐山林的闲适生活,而且扩大了他的政治眼界,激发了他的政治热情。“他是这样的年老了,但是他读《资本论》、《列宁选集》等著作。他想就达尔文的起源论做一番深入的研究”。他表示,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情愿以衰朽残躯为国家民族竭尽绵薄”。    
  李鼎铭先生是当时陕北开明绅士中与党肝胆相照,真诚合作的光辉典范,他深明大义,胸怀磊落,非常珍视与我党的团结和友谊。他真心拥护我党团结抗战的总方针,真心拥护党的施政纲领,相信和佩服“共产党的领导人是很愿意大公无私做到精诚团结的地步”,他以全民族利益为重,大声疾呼:“因为处在生死存亡的时候,人人都应该毁家抒难,把中国救下再说别的事”。他恳切希望把各党各派无党无派都看成一家人,化除成见,互相信任,互相亲爱,同力合作,使一切力量都集中到抗战建国、和平民主的伟大事业上来。“三三制”政权建立,为党与党外人士合作提供了组织保证,由于党特别注意克服一部分党员存在着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作风,采取了具体得力的措施,保证了参政人员有职有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党外人士的积极性。李鼎铭先生与我党关系日益融洽,心贴的更近了。一九四四年一位美国记者在单独采访李鼎铭后反映:“李鼎铭真正有职有权,他在回答我的问题时,面笑心也笑了。”同时,李鼎铭先生还不失为我党的一位诤友。每当与党内同志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发生分歧时,他从不敷衍苟同,而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纯真直率,襟怀坦白。李鼎铭先生的远见卓识和佳言懿行为党外人士树立了榜样,在陕甘宁边区乃至各抗日根据地的民众中是有深远影响的。   
  先生自任职以来,工作严肃不苟,勇于负责,获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崇仰。他以主人翁精神,深思远虑,积极参政议政,为边区建设不遗余力,建树殊多。他坚决拥护和认真贯彻新民主主义各项政策,极力提倡发展生产,精耕细作,移民垦荒,植棉造林,广种洋芋,扩大养蚕等。尤其是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他提出的“精兵简政”著名提案,对于克服严重困难,坚持长期抗战起到了重大作用。提案指出:“对于军事实行精兵主义,加强战斗力,以兵皆能战,战必能胜为原则,避免老弱残疾滥竽充数等现象。对于政府实行简政主义,充实政府机构,以人少事精,胜任职责为原则,避免机关庞大,冗员充塞”。提案切中时弊,击中要害,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特别重视。毛主席把提案一字一句抄在笔记本上,还加了批语:“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进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当年十二月,党中央向各抗日根据地发出了实行精兵简政的指示,先生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李鼎铭先生具有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可贵政治品格。他坚定地站在共产党这一边,对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深恶痛绝。他对全国政局十分关心,每遇时局逆转,辄义愤填膺。一九四三年,国民党为配合反共磨擦,印发所谓告边区父老书,谎称先生被撤职,他看到后非常气愤,当即在报上发表了《驳斥关于我被撤职的谣言》。文章说:“我身为党外人士,与共产党合作两年,并没有感到共产党的任何歧视与排斥”,“共产党对于民主选来的党外人士是开诚相见,崇尚友谊,表现了最高的信任与尊重。”一九四六年在边区第三届参议会所作的《关于选举工作的报告》中再次申明“国内外还有个别分子说边区政权是共产党把持包办,我想是很可笑的。我想要把持包办,只能到国外独裁主义那里去找,我们这个地方,却是建立了大家有职有权的民主联合政府。”一九四七年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他随边区政府撤离,转战陕北,不顾年高体弱,坚持工作,不幸于十二月十一日因脑溢血病逝于绥德义合镇。他在最后遗言中赞扬党的政策“伟大极了!”并且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必然成功的坚定信念。李鼎铭先生逝世后,党中央、边区政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林伯渠为其纪念碑的题词是“爱国典范”。
  从一九四一年当选议员开始到一九四七年病逝,先生从政时间仅七年时间。然而,这正是他一生中灼灼闪光的时期。先生在旧社会里苦闷彷徨了大半生,终于在晚年由共产党引领走上了一条光明之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李鼎铭先生的道路以其丰富的蕴涵,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存,他的高尚思想情操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纪念。
  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作为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纪念李鼎铭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与非党合作的优良传统,贯彻十三大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廿五日
  

李鼎铭研究资料选/中共延安地委统战部,延安革命纪念馆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