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张德生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德生同志十分注重抓大事
李林森
    
  张德生同志在中共陕西省委任第一书记11年,这个期间我一直在省委机关工作。我同他虽然直接打交道不太多,但他给我的印象很深。
  省委书记身担各种重任,而首当其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注重抓大事。德生同志在主持陕西省委工作期间,在抓大事方面给人留下很突出的印象。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他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分析,敏锐地看出陕西的经济结构上有个突出的问题,即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不协调,工业内部的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不协调,工业发展快,农业发展慢,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影响到全省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他把这种情况形象地概括为“骨头”和“肉”的关系。他说要有“骨头”,也要有“肉”,不能光有“骨头”没有“肉”。他先在省上各种场合反复讲这个问题,以后又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讲这个问题,引起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赏和重视。历史证明,德生同志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件大事是抓得准的。经过多年的调整,到现在这个问题虽在不断调整解决中,但还没有完全解决,农业滞后,轻工业较弱,仍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
  再一个大的事情,就是在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思潮盛行的那一段,以至到德生同志去世的1965年前,他一直是在试图探索一些适合陕西实际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做法。1959年的中央庐山会议之前,德生同志亲自组织和带领庞大的调查组去长安县,一边在县上召开的有农村基层干部参加的三干会上听取各级干部的意见,一边在附近农村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认真调查后,省委从农村社员分配方面、农村办公共食堂方面、给社员划自留地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提出了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做法。但由于庐山会议后中央号召在全党反对右倾,这些措施和做法未能贯彻下去。1961年春,德生同志和赵守一同志又带领省级机关一大批人到长安县搞调查研究。这次调查规模大(省级各有关部、厅、局都有干部参加),题目多(工业、商业、供销、交通,农业内部的农、林、副,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等都涉及到了),时间也比较长。经过调查,大家都觉得那些年我们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就是现在说的太“左”了。德生同志和守一同志听了各个题目的调查汇报,很满意,肯定了大家的意见。记得给我分了两个调查题目,一个是农村的国民经济计划问题,一个是山林的管理体制问题。我调查后认为当时农村计划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高”(指标高)、“大”(盘子大)、“急”(时间要求过急)、“多变”(计划不时的变)。德生和守一同志听了我的汇报后,很支持我的观点,德生同志还说:“林森同志的调查还像个调查。”最后还形成了各个单项问题的调查报告和综合报告向中央反映。朱平、毛岚、王伯惠同志和我以及省委农村工作部的同志参加了报告的整理工作。这次调查也反映出德生同志对“左”的问题从思想上有了进一步认识,为后来省委的一些决策起了相当的影响。
  如何使用干部,也是德生同志经常关注的一件大事。德生同志在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是认真执行毛主席、党中央所倡导的“五湖四海”原则的。在他主持的省委领导班子里,既有本省的干部,也有外省来的干部;本省的干部中又注意到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志;既重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也重视培养使用年轻的干部。不仅省委这样做,他还经常强调和要求地、市、县各级党委领导班子也要认真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干部团结,群众也团结,做起事来就心齐。
  (1995年3月10日)
  

张德生/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