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阎红彦 > 其他资料
|
一位智勇双全的红军将领——怀念阎红彦同志 |
杜平 王诚汉 |
|
|
阎红彦同志是一位早年参加革命,久经考验的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那战火硝烟的岁月已过去半个世纪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时时萦绕在我们的脑际。每当我们回忆起件件往事,一股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 1934年7月,先后在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和中共河北省委工作的阎红彦,被上海中央局选派赴莫斯科,拟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他先后在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和苏联红军大学附设的共产国际军事研究班深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1935年5月初,阎红彦奉命和刘长胜同志担负护送共产国际交给我党中央密电码的重任回国。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背熟组编的电码,进入新疆后,乔装成富商,伴随着驼铃行程万里,先到北平,共历时八个月,终于在12月顺利到达陕北瓦窑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 阎红彦回到陕北苏区后,奉命组建黄河游击师。他对陕北的风土、人情、地理比较熟悉、很快将清涧二支队、延川17支队、新一支队、山西游击队(住陕北,在山西活动)和当地游击小部队,整编成两个营,加上红81师的一个营,合编为红军黄河游击师,阎红彦任司令员,蔡树藩任政治委员,杨森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2月17日,我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发布了《东征宣言》,拟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与日作战。党中央原来打算趁黄河冰冻期间东渡,没有准备船只。可是,到次年1月间黄河并未冰冻,决定改为船渡。然而,陕北黄河西岸的船只,一部分被群众隐藏起来,一部分被阎锡山抢到黄河东岸去了。过河先要解决船的问题。在紧急关头,阎红彦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向周恩来副主席要求,配合地方组织承担这个任务。在红军东征前的日日夜夜,他动员群众献出船只,修理坏船,还赶制了一些羊皮筏子,为后来红军东征,横渡黄河天险,做出了重要贡献。毛主席后来说:红军东征渡黄河的时候,渡船的解决,主要是靠阎红彦同志。他解决的很好,解决的很快,因此能够顺利地完成东渡抗日救国的任务。 红军东征前,根据中央的指示,原黄河游击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0军,阎红彦担任军长。3月中旬红军主力分作三路东渡黄河,阎红彦指挥30军,活动在黄河东岸的永和、大宁、石楼、蒲县、*(左耳右显)县,汾西和三交一带,以保障东征红军部队后方安全和黄河两岸渡口顺通。红30军发动群众,先后建立了中阴、石楼、大宁、永和四个县的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二千余人。 3月下旬,宋时轮担任30军军长,阎红彦改任政治委员。在红军抗日先锋队回师陕北时,阎红彦、宋时轮率领全体指战员,胜利地完成了“拖住敌人,延缓时间,掩护党中央、红军总部和主力红军安全渡过黄河撤回陕北”的任务。尔后,宋时轮调任28军任军长,阎红彦继续担任红30军军长,杜平任政治委员。 5月中旬,阎红彦奉命率领红30军开赴三边(即靖边、定边、安边)。这里,长城以北是漠漠荒沙,气候早晚温差很大,部队刚到三边地区时,指战员身穿单衣,粮食缺乏,又冷又饿,生活非常艰苦。 红30军还没有完全立住脚,敌人便纠集各路骑兵进攻。阎红彦指挥部队抢先占领了各个山头制高点,然后调动敌人分散兵力,以利于各个击破,有组织、有计划地消灭各路敌军。在激烈的战斗中,我红263团团长和政委阵亡。 在粉碎敌人骑兵部队多路围攻之后,阎红彦根据敌人的战斗特点和三边地区的有利地形,重新部署兵力,对各团战斗地段作出明确的分工。5月16日,阎红彦指挥部队,主动向敌人发起全线出击。17日拂晓,率领五个连,进击靖边宁条梁(今梁镇)守敌,缴获一批枪支弹药、马匹和物资,我军全无伤亡。战斗后,阎红彦率部在王家窑子休息时,遭敌骑兵的袭击和包围,阎红彦大腿负伤,但他仍带伤指挥作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坚持战斗到天黑敌人撤兵为止。 阎红彦率领红30军在三边期间,以游击战夜袭敌人的堡垒,打击敌军零散人员和抢粮部队,消灭了28股土匪。协助地方党组织,深入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使三边牢牢控制在我们手中。 6月21日,敌人乘我主力红军西征之机,纠集6个师约32个团的兵力,企图渡过黄河进犯我陕北苏区,直扑瓦窑堡党中央驻地。阎红彦率领红30军到达延川县休整一天,便接到“万万火急”的电令:红30军立即北上宋家川主动进攻敌人,迟滞蒋阎敌军西渡黄河。 阎红彦立即召开团以上干部紧急会议作了部署。随即率领红30军,以急行军速度抵达预定作战地域,亲临前线直接指挥262团和264团,同敌高桂滋部接火,日夜奋战。战斗中,阎红彦一面指挥部队积极主动进攻敌人,一面采用多种方式在宋家川战地,大造舆论,有意扬言我红军主力将向河东敌占区进攻,致使当面之敌,惊恐万状。从而,打乱了敌人的部署,粉碎了敌人西渡黄河进攻陕北苏区的阴谋。 6月4日晚,阎红彦接到中央急电:国民党张云衡部企图偷袭我瓦窑堡党中央所在地,命令红30军回援瓦窑堡,打击来犯之敌。他立即集合部队,突破敌人封锁线,疾驰瓦窑堡。命令第262团迅速进入战斗,阻击敌人疯狂的进攻。这时党中央已作了转移的部署。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转移,阎红彦又指挥部队进到袱树坪、路家集、五家坪三线,与另一股开向瓦窑堡方向的敌人触战,以转移敌人视线。 蒋介石鉴瓦窑堡久攻不下,又急令东北军的一个师助战进攻瓦窑堡。敌人每次组织冲锋都在五六百人以上。红262团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杀伤大量敌人。这一仗是在阎红彦的家乡瓦窑堡附近打的,阎红彦同志的母亲听说儿子在为保卫瓦窑堡指挥打仗,借钱买了几斤羊肉煮好送到前线。阎红彦没舍得吃一口,他通知干部来军部开会,把母亲给火线上送来的羊肉,给到会的人“会了餐”。红30军的同志们深受感动,士气倍增,在瓦窑堡与敌人激战两昼夜,许多同志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阎红彦一面指挥一面进行思想动员,鼓舞士气。 阎红彦奉令率领红30军转移到新城堡地区,清剿附近民团、土匪,掩护运粮及开展地方工作,坚持斗争一年多,军事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都取得很大成绩。阎红彦亲自指导部队进行军事技术和战斗训练,还担任政治教员给部队上政治理论课,讲解怎样当好连长、指导员,向部队讲解执行命令听指挥和遵守群众纪律的重要性。 阎红彦非常重视在部队中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他常和干部战士一起打篮球,下连队了解连队的生活状况。红30军在阎红彦同志领导和指挥的这个时期,虽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但士气却十分高涨,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任务。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回忆起红30军这一个时期的艰苦的战斗历程时,我们无不怀念为革命事业立下过战功的老红军、智勇双全的红军将领阎红彦同志。他那高贵的思想品德,忘我的战斗精神和优良的作风,将鼓舞我们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
|
革命英烈/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委员会.—西安:《革命英烈》编辑部,1987.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