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徐向前
>
全文图书
>
徐向前画传
第二章 立志从军 在危急时刻
江英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武汉,原武汉国民政府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公开叛变革命,联合四川军阀杨森进攻武汉。武汉军校、南湖学兵团的学生,以及武昌农讲所的学员,共同编为中央独立师,在武汉卫戍司令叶挺的指挥下,进行保卫武汉的战斗。徐向前带队参战,奋勇当先。中央独立师在武汉以西把川军打垮,并乘胜追击到通海口。许克祥、何键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后,党组织决定将徐向前调离武汉军校,到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指挥部任上尉参谋。临行前,党的地下“交通”转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找毛泽东”。毛泽东的名字他知道,但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毛泽东。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月底,徐向前随同张发奎部到了九江。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在南昌领导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天半夜里,张发奎突然集合军官讲话,宣布说:“CP分子三天以内保护,三天以外,不负责任!”这时,徐向前的共产党员身份并未暴露。但是,在严峻的历史关头,他决定返回武汉,找党,找革命的队伍。
武汉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原来接头的秘密交通站已空无一人。徐向前决定到上海去找党中央——虽然他并不知道党中央在上海的联系方法。在江汉码头,他登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在上海,他漫无目标地在街上转。一天,偶遇武汉军校的李楚白。在李楚白帮助下他找到了党组织。
徐向前在上海见到了中央军委的一位负责人。那位负责人说,为了挽救革命,准备在广州发动一次军事行动,要他前往广州工作。1927年9月底的一个夜晚,徐向前秘密到达广州。
这时,党领导的广州起义,正在加紧进行准备工作。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以及著名的共产党员恽代英、杨殷、叶剑英、聂荣臻、周文雍、陈郁等人,都秘密汇集广州。起义部队正在秘密集结,工人赤卫队也在进行训练。
徐向前到了广州以后,住在珠江边一个小客栈里。过了两天,上面布置了任务:到工人赤卫队去,组织秘密军事训练。
工人赤卫队是党所领导和掌握的重要武装力量。为准备武装起义,中共广东省委将全市赤卫队编成联队,分区组织和训练。赤卫队员由五金工人、人力车夫、汽车司机、建筑工人、运输工人、海员、铁匠、店员、面粉工人、印刷工人、火柴工人、修秤工人、制蒲团工人、缝衣工人、铁路工人等组成。他们革命热情很高,但毫无军事素养。
说是军事训练,没刀、没枪,也没有训练的场地,只是“纸上谈兵”。每天晚上把赤卫队员集合在工人家里,围着一张破桌子,用铅笔在纸上画着怎么利用地形,怎么扔手榴弹,怎么冲锋……
工人们听得很认真。但由于缺乏基础知识,没有实际训练条件,加上徐向前不会说广东话,有时翻来覆去讲半天,大家还是听不懂。联队党代表是本地人,又会说普通话,临时担任了“翻译”。过了一段时间,工人们和他熟悉了。他打着手势给工人们讲军事,讲反对军阀的统治,讲工人阶级的解放。
准备参加广州起义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军教导团,是由原来武汉军校改编的。在街上,徐向前能见到一些熟人。为了严守党内纪律,他们互不来往,有时遇见了打个招呼,或者招呼都不打,便匆匆分手了。
张发奎10月占领广州后,拼命扩充势力进行军阀混战。当他得知广州城内的教导团有“反叛”的迹象时,便调动部队返回广州,准备镇压广州革命行动。
武器,革命多么需要武器!这时,徐向前这个联队指挥官也是两手空空的!赤卫队开会时,一个曾经参加过省港罢工的老工人说:“弟兄们!闹革命不是吃现成饭。领不来武器,我们可以夺取敌人的枪!”“对,我们工人阶级从来就靠这两只手。没有枪,拿菜刀、铁尺、棍子!”大家纷纷赞同。
上级还是派人送来了武器。一位年轻的女同志提来一只菜篮子,里面有两支手枪,几个手榴弹。一个同志问道:“还能多给点吗?”“没有了,起义以后要多少有多少。”训练一直在紧张进行着,至起义前夕,共训练了40多名骨干。
起义原定在12月12日,但起义计划被敌人知道了,于是提前至11日。12月10日晚,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永汉路附近的一座楼房里,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正式宣布了起义的计划。会上还具体划分了起义军教导团、警卫团和各工人赤卫队联队进攻的目标。总指挥叶挺、总参谋长徐光英、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周文雍,都简短地讲了话。张太雷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徐向前当时是一般党员干部,不了解全局情况,也不知道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谁。他接到命令后返回第六联队集结点,向部队传达起义决定。
徐向前元帅画传/江英编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