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彭德怀 > 全文图书 > 彭德怀年谱
|
1929年 31岁 |
王焰 |
|
|
1月1日 国民党湘赣两省军队18个团约3万兵力,以湖南省主席鲁涤平为总指挥,何键、金汉鼎为副总指挥,分五路向井冈山发动第三次大规模“会剿”。 1月4—7日 出席中共红四军前委于宁冈县柏露村召开的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中共湘赣边特委和各县县委负责人的联席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讨论和拟定了粉碎湘赣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三次“会剿”的作战方针和部署。决定朱、毛率领红四军向敌后赣南进军,在外线作战,解决给养困难和牵制敌人,实行“围魏救赵”的策略,以解井冈山之围;取消红五军番号,将已到达井冈山的红五军一、三纵队暂编为红四军三十团,彭德怀任团长兼红四军副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兼红四军副党代表。由彭德怀率领原红五军及红四军三十二团王佐①部队留守井冈山。 会后,召开红五军党委会,传达留守井冈山任务。讨论时会上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五军来井冈山不过为了取得联络,现任务已完成,应立即返回湘鄂赣,如要长期留在井冈山,会影响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另一种意见是,接受前委指示,留守井冈山,使红四军主力脱离敌军包围,向赣南发展。彭说服了前者,统一了全军思想,接受红四军前委的决定,勇敢地承担起新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1月上旬 兼任井冈山红军学校校长。 △ 走遍井冈山大大小小山路,摸清了所有通向山下的道路,其中两条小路连久居山上的王佐都不知。 △ 同毛泽东、朱德在茨坪召开会议,研究红五军守卫井冈山等问题。决定红四军的张子清、何长工、陈毅安、陈伯钧等留在边界;任命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②为红四军参谋长,随四军主力前往赣南。 1月14日 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井冈山出发,经遂川县的大汾、右安向赣南进军。 △ 同滕代远率领红五军、红四军三十二团和井冈山群众,积极进行战斗准备。 1月16日 敌军凭借绝对优势的兵力和良好的装备,进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月25日 同滕代远在茨坪召开誓师大会,动员守山红军部队,扼守井冈山五大哨口。守井冈山的红军总指挥部设在茨坪。 1月26旧 敌军向井冈山发起全面进攻,黄洋界、八面山、桐木岭、双马石、朱砂冲五大哨口均发生子战斗,其中以黄洋界、八面山战斗最为激烈。坚守各哨口的红军约700余人,在彭德怀指挥下,英勇地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1月29日 敌军在收买的向导带领下,顺山间小道偷偷窜进金狮面、棍子坳,从黄洋界哨口右翼小路爬上,偷袭红军,攻破黄洋界阵地。李灿率部分守军滑下悬崖,于宁冈同王佐部队会合。彭德怀得知黄洋界哨口失守后,力图恢复阵地,亲率教导队和红军学校学生进行三次反攻和多次冲锋,均未成功。 1月30日 晨,敌攻破八面山,同时以优势兵力向各哨口发动猛攻,并切断了各哨口间联系。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红军与敌激战四昼夜,子弹殆尽,疲困已极。为避免全军覆灭,根据湘赣边特委、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决定,与贺国中集中守山部队、遂川赤卫队、教导队和伤病员千余人突出重围,从遂川小行洲向赣南转移。 2月1日 率部在大汾遭敌军三面伏击,遂川赤卫队与伤病员被敌人冲散,损失惨重。红五军奋战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在敌人追击堵截下继续南进。 2月9日 率部越过上犹、崇义大山,在南康渡过章水,到达新城,当晚又遭南康之敌袭击。 2月10日 率部从新城撤出,经信丰向东过重石镇进入雩都县北乡桥头,在地方党和群众协助下,休整数日。敌军又尾随追来,遂开赴兴国莲塘、东山一带。 2月中旬 敌军刘士毅③旅又纠集五个营兵力前来进犯,雩都只有该旅一个营和靖卫团留守。为摆脱敌人的跟踪追击,挫伤敌人锐气,提高红军土气,彭德怀决定红军日夜兼程,乘敌不备,奔袭雩都城。经数小时战斗,全歼守城敌军一个营和靖卫团六七百人。被俘敌军中有300多人,在红军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参加了红军。 △ 滕代远在雩都城内负伤。 △ 红五军渡过雩都河,开往小密。在地方党的帮助掩护下,滕代远、邓萍等二十几名负伤人员留下治疗养伤。 2月下旬 率部从小密转移至会昌、信丰、雩都三县交界的牛岭一带休整。这一带封建组织三鼎会势力很大,但教徒多系劳动群众,故决定采取争取教育方针。不久,入会的许多贫苦农民参加了红军。 3月中旬 率红五军从小密牛岭继续南下,攻占安远。 3月下旬 从安远县缴获的反动文件中,得知红四军已攻克汀州,歼灭了郭凤鸣④旅2000余人,遂决定向东北方向挺进,一举击溃了瑞金守敌,占领全城。 4月1日 红五军与从长汀开至瑞金的红四军第二次会合。 4月3日 在毛泽东住所,见到1929年2月7日《中央给润之⑤、玉阶⑥两同志转湘赣边特委信》,来信指示红四军以连、营分散在农村活动;毛泽东、朱德离开部队,前来中央工作,以隐匿目标。 4月4日 在瑞金写信给中共中央,主要内容:一、在平江发动士兵闹饷,举行起义的经过和撤出平江的原因;根据湖南省委指示,红五军进军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途中召开了修、平、浏、铜、万五县县委联席会议,成立了湘赣特委,纠正了过去的盲动主义。二、关于红五军守卫井冈山,与众敌血战和突围的经过。三、平江起义的缺点:党的基础较弱,起义后常发生动摇与叛变;暴动时未与地方党取得联系。撤离井冈山的原因:部队复杂,指挥不统一;兵力薄弱,敌我力量悬殊。四、教训是在反革命高潮时不宜分兵,困难时期领导务需与群众同甘苦,共生死,并要集中力量作盘旋式的游击,方能渡过难关,“万万不能采藏匿躲避政策”。 4月8日 率红五军随同红四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雩都。 4月上旬 在瑞金向中共红四军前委汇报撤出井冈山的经过时,毛泽东说,第三次“会剿”是很危险的,当时不应该决定红五军留守井冈山。 4月11日 出席中共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蒋桂战争的形势,讨论了红军的行动计划,决定红四军在赣南、闽西活动;红五军返回井冈山,恢复湘赣边苏区,巩固和扩大罗霄山脉中段根据地,向粤赣边发展,配合红四军逐步建立湘赣闽粤大片根据地,以促进革命高潮到来。 4月中旬 率领红五军从雩都过河,向井冈山进发。在小密迎接在此地养伤的滕代远等人归队。 5月2日 率红五军经信丰、崇义、上犹、遂川到达宁冈茅坪。 5月3日 在砻市会见中共湘赣边特委、各县委负责人。井冈山惨遭敌军烧杀抢劫后,人民日用生活品,尤其是盐、药、布奇缺,疟疾流行,亟待治疗,群众生活十分艰难。红五军决定拨款两千银元,分发给井冈山根据地每人一块银元,以解燃眉之急。 5月10日 出席在宁冈古城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会议根据红四军前委4月13日的指示,确定了向外扩大苏区,从发展中求得恢复和巩固根据地的方针。决定统一红军编制,红五军扩编为红四军的四、五纵队(王佐三十二团编入第五纵队),贺国中任第四纵队长,李灿任第五纵队长。会议还改组了临时特委,产生了正式特委,彭德怀、滕代远当选为执行委员。 5月中旬 江西敌军从永新瀚江和宁冈新城分两路向古城进攻。特委指示红五军退往湖南酃县南乡,再向右取道茶陵的湖口、抗口转到永新,或向左取道遂川拿山转向永新。 5月中旬—6月下旬 率红五军和王佐特务营退至酃县后,遂川、茶陵各路均有敌军堵截,无法通过转去永新。遂率红五军和王佐部向湘东、粤北进行游击。先后攻占了桂东、汝城。后又南进,袭占了广东境内之城口、仁化、南雄,缴获100多支枪和10万来发子弹,筹款万元,购买大批奎宁、盐和布匹,并将这些物资运回井冈山。此次行动,不仅在物资方面得到补充,亦将政治影响扩大到湘东及粤北。 7月初 率红五军和王佐部从湘东、粤北,经赣南返回井冈山,途中一度攻克遂川县城,两次攻下宁冈。 7月上旬 出席中共湘赣边特委、水新县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度会议。会上特委书记邓乾元提出向外发展方针,红五军应去攻打安福,以解决给养问题。对此彭德怀提出异议,指出,安福城虽小,但城墙高大坚固,邻近各县均有驻军。攻打安福,敌军必从三面来援,故不易攻克;即或攻克,也难巩固。意见未被采纳,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决定攻打安福。 7月中旬 率红五军向安福城进发。在离安福城30里之红福桥与敌遭遇,双方一接触,敌即撤回城内,红军尾追至城下,发现其城有重兵坚守。为避免遭敌夹击,红五军立即从原路撤回苏区,途中又遭敌人伏击。红军英勇奋战,方从南面突围而出。此役,红五军伤亡300余人,第四纵队长贺国中、参谋长刘之志英勇牺牲,第五纵队长李灿负伤。安福战斗后,红五军集结宁冈进行休整。 8月6日 江西敌军两个团。向红五军进攻。中共湘赣边特委指示红五军向遂川或茶陵方面游击,因敌军截住井冈山大小五井的出路,无法通过,红五军党委决定回湘与湖南省委联系,并整顿红五军留在平浏地区的部队。 8月8日 率红五军从永新出发北进。 8月10日 率红五军抵达莲花,于莲花城东之潞口沙全歼敌一个营。 8月14日 率红五军攻克万载城。 8月下旬 率红五军于平江黄金洞桐木桥地区与坚持湘鄂赣游击战争的第二纵队(即湘鄂赣边支队)会合。 9月2日 出席湘鄂赣边特委扩大会议。为适应形势发展,会议决定重新组建红五军军部,将彭德怀带回的四、五纵队(原红五军一、三纵队)和湘鄂赣边境支队(原红五军二纵队)扩编为五个纵队,彭德怀仍为红五军军长,腾代远为党代表,黄公略为副军长,邓萍为参谋长。会议确定恢复党的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武装工农,打土豪分田地,扩大政治影响,反对盲动主义。各苏区应互相配合,使湘赣、湘鄂赣和鄂东南苏区连成一片。会议指定九人组成临时军委,腾代远为书记,不久腾患病,暂时离开部队,由彭德怀代理书记。 10月1日 率红五军攻占长寿街。 10月中旬 在长寿街主持召开红五军军委扩大会,总结一年来的斗争经验,并就红五军近期活动方向作了研究。会议决定:一、二、三纵队在平江、修水、铜鼓、浏阳开展游击活动;四纵队返回湘赣边莲花、永新、茶陵一带开展斗争;五纵队前往阳新、大冶、通山、通城地区开辟新苏区。 特委扩大会议后,五纵队于9月底前往通山、通城一带游击;四纵队于10月初返回莲花一带活动,并参加了进攻宁冈和永新的战斗。一、三纵队在平、修一带游击,与敌交战十余次,使平江挨户团大受挫折。 10月14日 就湖南省委9月10日来信写了《红五军军委关于平江暴动前后情况和经验教训向湘委的报告》,详细汇报了平江起义经过及其以后概况和井冈山突围后转战赣南,重返赣西,恢复湘赣边工作的艰苦曲折的战斗历程,并根据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游击战的战术思想,说明了红军打仗、做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任务等。 11月下旬 同滕代远、黄公略等率红五军军部和一、三纵队向南发展,在莲花、安福、永新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12月上旬 率红五军一、三纵队前往湘东茶陵、攸县游击,给当地民团以很大打击。 12月下旬 中共赣南特委、湘赣边特委要求将赣西南游击队集中扩编为工农红军第六军,红五军副军长黄公略任军长。红五军军委除派出黄公略外,又派出一些高级干部如李聚奎、王如痴、陈振亚和干部训练大队全部人员到红六军工作(该军于1930年7月奉中共中央指示改为红三军,归红一军团建制)。 12月底 率红五军一、三纵队从湘东转战到莲花、安福、永新边界钱山一带。 △ 红五军第四纵队参加赣西暴动,夺取吉安未下,回到钱山与一、三纵队会合,随后进入泰和、万安一带开展地方工作。 ① 王佐,江西遂川人,早年投身绿林,大革命时期因受共产党影响,将队伍改编为农民自卫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后,他同袁文才率部接受整编,后任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副团长。 ② 袁文才,江西宁冈人,大革命时期,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任农民自卫军总指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他同王佐率部接受整编,后任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团长,曾当选为湘赣边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 ③ 刘士毅,时任国民党赣军第五师副师长兼步兵第十五旅旅长。 ④ 郭凤鸣,时任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旅长。 ⑤ 润之,即毛泽东。 ⑥ 玉阶,即朱德。 |
|
彭德怀年谱/王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