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彭德怀 > 全文图书 > 彭德怀年谱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1941年 43岁
王焰

  1月1日 朱、彭、罗(瑞卿)、陆(定一)电慰八路军全体伤病员。
  △ 在《新华日报》华北版撰文纪念该版出版二周年。
  △ 朱、彭致电蒋介石祝贺新年。
  1月7日 朱、彭致电聂荣臻,嘉奖晋察冀边区八路军于本月1日血战收复阜平城,粉碎敌之“扫荡”。
  1月11日 在太行某小村召开的“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成立大会上作报告,高度赞扬朝鲜人民三十年来反对日寇压迫和参加中国抗战的英勇精神。
  1月13日 朱、彭、叶(挺)、项(英)发表抗议皖南事变①通电。
  △ 阅《晋冀豫区群众工作总结》后题词,指出这个总结对华北群众工作的开展与深入有重大的贡献。
  △ 朱、彭、罗(瑞卿)向各兵团发布训令,略谓由于敌人的掠夺和国民党断绝我之供给,物质资材的缺乏将是严重的。要求收集钢丝、破铜、锡子弹壳,收买子弹等。总部现已无子弹,生产亦极有限,规定以后领取子弹需以弹壳一换一。
  △ 同左权致电毛泽东、朱德,建议新四军坚决打击北渡行进路上阻拦的任何军队,尤其是蒋系军队,否则有受严重损失的危险。
  1月14日 向毛泽东报告本年军事工业。一、生产计划:步枪3000支,与去年同,掷弹筒3500个,步枪子弹100万发,炮弹20万发,手榴弹70万枚,如不遇敌特殊摧残可完成。二、现有炮厂(掷弹筒厂)两个,规模相当大。三、附属工业有煤矿、煤厂五个,炼铁厂一个,炼钢厂一个,硫磺厂一个,机械制造厂一个,小型鞋厂一个,军事工业学校一个。四、军工预算500万元。五、经本年努力,可增强40个团的装备。六、请求从各方面帮助调熟练机工,并请在陕北办一个三酸厂。19日,毛泽东复电:兵工厂依现有条件很难扩充,三酸厂正商讨建立中。
  1月18日 以重庆国民政府军委会于17日颁发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并将叶挺军长撤职,交军法审判事,致电中共中央,建议坚决斗争,不怕分裂,增兵边区,威胁蒋介石,以保障华中现有基本地区;如蒋与我决裂,要以15万兵力控制渭河以北。
  1月19日 收到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复电:在政治上要全面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但暂不提蒋名,仍取防御姿态,坚持抗日,反对内战;军事上先取防御战,必要时打出手打到甘川去。
  1月20日 向中共中央及刘少奇提出处理皖南事变的意见:在蒋取消新四军番号,叶负伤被交军法审判情况下,我应以江北新四军务支队指挥员名义,推选代理人,并通电全国。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主席团,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委实际工作由主席团处理。
  1月21日 就皖南事变发表演讲,指出投降内战危机空前严重。
  1月23日 致电中共中央,认为应坚持华北为八路军生息之所,将八路军基干兵团转移晋西北以对付蒋之决裂。
  △ 毛泽东复电:17日以后,时局好转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现已不是打退反共高潮的问题,而是根本决裂问题,唯军事方针还只能取守势,目前还不能下调动大部队的决心。要求答复:目前我能集中多少兵力?三个月内能否从华北抽五万兵力,筹五个月经费?
  1月25日 以朱德23日电询能否从华北抽调几个比较弱的团补充陕甘宁留守兵团,电告贺、聂、刘等,确定抽调3600人至陕,由各部将抽调部队组成补充营待命。
  1月26日 为应付蒋之进攻,致电中共中央:我应坚持华北,但今天战略中心是西北。毛泽东于2月1日复电,同意彭之华北出兵计划,不下通令,由彭个别准备之。
  1月26日—30日 督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八路军三纵队司令员吕正操,挺进军司令员萧克,一二〇师师长贺龙,鲁南八路军将领徐向前、朱瑞,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等连电中央及朱、彭,请缨南下驰援新四军,讨伐亲日派,驱逐国贼何应钦,并要求召回重庆代表,撤回各地办事处,拒绝考虑继续撤退等任何条件。
  1月30日 致电各师并报毛泽东、朱德:因蒋介石消灭新四军,应讨伐亲日派,以八路军主力向西北突入四川。
  1月 致电杨尚昆并报中共中央:敌“扫荡”太行区,沁源房屋全部烧光,被杀死者七千人。全区有数十万群众无衣无食,无房住。县长会议开始讨论明年生产计划。军事工业已开始恢复生产。希洛阳派大批技术人员和机工来前方工厂指导。
  2月1日 毛泽东来电:日蒋矛盾仍是目前基本矛盾,仍须尽量利用之。现我们在政治上已有主动性,军事上亦必须掌握主动性,何时出兵与如何出,要审慎。
  2月2日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来电:日军有占洛阳可能,蒋反共高潮可能下降,中日矛盾仍属第一。我们的方针:政治方面,继续攻势,坚持十二条②,在适当的条件下不拒绝妥协,但目前绝不松口;军事方面,八路军原地不动,仍不松懈准备,新四军力争河南,全力以赴;统战方面,注意在友军中交朋友,共同打退日军进攻。
  2月5日 在八路军干部会上作《关于茂林事变》的演讲,总结茂林事变的教训,指出时局非常严重,有全面破裂的危险,我应准备以破裂对付破裂,以尖锐对付尖锐。但大部分国民党员和军队将士还要继续抗日的,共产党要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国抗战仍要胜利。
  2月11日 同左权命晋察冀军区炮兵三分之二即调延安。
  2月11日、13日 同左权两次向毛、朱、王稼祥报告:我军现有各种山炮16门,平射炮10门,机关炮等13门,追击炮239门;总部炮团有山炮14门,平射炮1门,除留4门外余回延。
  2月17日 为应付顽固派的决裂,致电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前方准备三个骑兵团;陕北骑兵团充实到1000人马备用。
  2月26日 向八路军各部发出加强军区工作的指示:华北应成为我生息力量之地域,目前最中心、最严重的任务,是要建立具有独立性的军区工作,以便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华北战争,保卫根据地。具体要求:一、基干兵团与军区组织系统分开,建立军区独立的组织机构与系统。二、加倍发展现有之地方武装。三、各区设地方干部学校,抗大分校办地方武装干部队。广泛组织各种群众武装组织。
  3月11日 在北方局发表关于冀南工作的讲话,略谓冀南游击根据地已经有了比较坚强的武装,相当大的党和初步的群众组织,建立了坚决抗日的政权,但还存在严重问题。在执行“三三制”中应解决“包办一切”的问题。在武装问题上,野战军与地方军的比例大体应为地方军占2/3,野战军占1/3。在锄奸问题上要严格废止刑讯,停止乱捉人现象。财经问题上,应即停止没收商品的政策。在党的团结与领导问题上,应反对小资产阶级的狭隘偏私成见等。
  3月28日 在北方局干校作《抗日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的演讲。第一部分叙述八路军怎样完成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民族革命战争的转变。称三年又八个月的抗战经历了三个带战略意义的时期:一、从1937年9月平型关胜利到1938年4月粉碎敌人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基本上是正面作战,配合友军打击敌人;二、从粉碎九路围攻到1939年3月整军,主要是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根据地,军队发展了十倍,地方党发展了数十倍;三、从1939年到百团大战,这一时期游击战仍占优势,游击战与正规战(运动战)得到相当平衡发展,建立了军区,正规军与地方军有了分工,根据地建立了雏形。百团大战从战役上是反“围攻”与反“扫荡”,从战术上说则包括进攻、退却与反“扫荡”。我们总的战略方针仍然是基本上的游击战,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及某些必要与可能袭取敌人堡垒据点的阵地战,三者有机互相配合。第二部分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武装政策。主要是阐述敌后抗日的几类武装力量——野战军、地方军、民兵的性质、任务、作用和相互关系及分工配合问题。指出:一、野战正规军,其标准是完全脱离地方性,有高度严密的组织性。其基本作战任务是领导地方军粉碎敌人的围攻和“扫荡”,能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单独行动战术单位之一路或数路,完成某一时期的战役任务。野战正规军必须有相当充裕的时间整训,改善装备,提高战术、技术素养和政治文化水准,帮助地方武装和培养地方武装干部。二、地方军,为脱离生产的地方游击队及地方正规兵团,基本任务是坚持地方斗争,保卫政权及党的领导机关,保卫群众利益。要有灵活的游击战术和坚强的战斗力,组织要精干,建立必要的制度,由小到大、由弱而强地升级为正规军。三、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抗日人民自卫武装组织,其任务是封锁消息,侦察敌情,破坏敌人交通,打击敌人便衣及武装汉奸;在敌人进攻时,掩护群众转移,配合主力作战。民兵中的制度,应完全采取民主的原则,各级军事、政治负责人都应由选举产生。
  3月29日 在北方局党校作《民主政治与“三三制”政权的组织形式》讲话,提出今年6月以后要在敌后200余县开展村选,建立政权的基本组织——村的民主政权。
  4月3日 向毛泽东报告:黄克诚率三四四旅已抵濮阳附近;连日通过封锁线,沿途战斗极度疲劳,须稍加休整,约一月时间。
  4月6日 发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建设》。此文即1940年9月25日在北方局高干会上报告的第五章。
  4月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陇海路以北及山东全境划归北方局及八路军前方总部领导,陇海以南属中原局。
  4月10日 电告罗荣桓、陈光、朱瑞:冀鲁边问题严重,内部不团结,各自为政,乱打汉奸,吞并游击队,在军事上应派一得力人去统率一一五师。
  4月13日、16日 连电聂荣臻:何应钦到西安开会,有策动进攻陕北之讯。军委已作必要准备,已令贺、关相应集中于黄河东岸,请准备两个旅集中于适当地区,以便随时接替晋西北防务。
  4月16日 被中共中央军委任命为华北军委分会副主席,主席为朱德。军分会由朱、彭、左权、罗瑞卿、滕代远、陆定一六人组成。
  4月 敌在冀中增加两万余兵力,形成严密封锁,开始大“扫荡”。
  5月3日 在《新华日报》华北版上发表《对青年的两个建议》一文,谈青年同志的两个实际任务,一个是掌握武装,一个是学习。
  5月4日 在晋东南文化界举行的“五四”纪念会上讲演:当前敌后抗日根据地文化运动的方针与任务,是提倡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化、新三民主义的文化。
  5月8日 指示冀热边支持长期战争。指出冀热边游击战争的发展,对平西、冀中、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有重要作用。要把发展与巩固密切联接起来,足够估计冀热边环境的艰苦性与战争的长期性,一切作长期打算,积蓄力量,隐蔽力量。军队的给养要求由建立根据地的财经制度去求得解决。
  5月12日 通报华北日军修路筑垒情况,部署各部进行破击。略谓华北敌寇最近到处庆祝伪“国民政府”③成立,改换青天白日旗,欺骗民众。同时向我根据地紧密“扫荡”,构筑公路网,冀中一区堡垒已达500之多,冀南区300余,冀鲁豫180余。通报列举敌人在各区所筑干线70条之起迄名称,指出,据点之间尚有许多支线,据点周围环绕汽车路多至三层,路基高出地面数尺,两旁挖宽大深沟,导以水,企图分割和摧毁我抗日根据地。为粉碎敌人之毒计,各部应在各地召开反汪会,打破敌人之欺骗,动员群众不为敌人修路筑垒,同时有计划地阻止敌人修路,彻底破坏已成立的道路,并具体规定了各部破击之地域。
  5月14日 向冀南、聂区、太行分区等部署:展开破路,给冀中反扫荡战以有力配合。
  5月15日 收到毛、朱、王稼祥、叶剑英指示:原待命部队决定不西调,分散执行原任务。
  5月16日 根据毛泽东、朱德指示,部署各部破路:敌企图在晋南渡河,有进犯潼(关)、洛(阳)可能,沿河民众恐慌,卫立煌望八路军配合。华北兵团除山东部队外,应即准备最近作较大规模之行动,配合友军作战。除破路外,力求拔除根据地心腹地区敌占据点。
  △ 致电薄一波、牛佩琮等并告刘伯承、邓小平:晋南敌正围攻中条山友军,并在飞机掩护下强渡黄河未逞。沿途民众恐慌,西安粮价猛涨,人心惶惶。应以一个团兵力破击洪洞北同蒲线。新一旅以一个团进袭安阳、汤阴间平汉线,以加强国民党作战决心。
  5月18日 收到中共中央指示:目前作战方针是,“必须打日本,但又决不可以打得太凶”,“如打得太凶则有相反危险,日本将转向我们报复,国民党坐收渔利,并将进攻边区”。
  5月19日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④,与左权致电各兵团首长:我与蒋恢复通电,而兵团可及时通报战报及敌情。
  5月22日 根据中央18日指示方针,令各兵团在平津、平保及太原南北铁路线发展较大游击战,翻车,破路,断敌交通。于23日在临汾及安阳南对敌作灵活进击;如敌向西安前进,应准备较大之战役,配合友军作战。
  5月 日寇发动中条山战役,国民党25万大军,不战而溃。其九十八军武士敏部曾退入八路军岳北根据地,在八路军支援下重返沁南以东地区。
  6月12日 指示冀南坚持根据地斗争的方针:一、冀南遭敌人封锁与分割严重,常遭敌合击,冀南所有平原根据地,应变为游击区斗争方式,采取合法的和平斗争与非法的武装斗争两面政策,但非法仍是主要的。只要政策正确,游击战是能坚持的。二、山区根据地人口之补充将遇严重困难。为坚持长期斗争,除爱惜山区人力外,适当将平原正规军部分转入山地。
  6月19日 复电卫立煌:当敌大举进攻中条山之际,我军在解友军之危后,向敌进击,决无南进企图。所谓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及决死队南侵亦非事实。
  6月23日 朱、彭发出关于大量制造地雷之训令,略谓在保卫根据地,阻止敌之烧杀,封锁敌之交通上,地雷有极大作用。在平原水网区,鱼雷有同样功效。各军区、军分区工厂应按具体环境大批制造各式地雷、鱼雷,并普遍训练部队及游击队、民兵使用。
  △ 收到中共中央来电,同意总部以陈(赓)、薄(一波)统一太岳军队指挥,组织太岳纵队的意见⑤。
  6月25日 致电华中负责人,略谓估计敌人可能打通平汉线,进占安阳、洛阳,华中有严重战争可能,建议华中工作:一、巩固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治、财经政策制度。二、整理12—15个主力团。三、三四四旅、新二旅归华中建制,受刘少奇指挥。四、划分军分区,建立军区,确定地方军与野战军的分工。
  6月30日 中共中央来电指示:日寇有举行反苏战争之危险,应侦察敌情飞报。速与北平英国领事馆建立电台通讯。为拖住敌人,即准备一破路计划。
  7月2日 收到聂、萧(克)、程(子华)来电,对彭、左关于冀南斗争“仍以公开的武装斗争为主”的方针,提出不同意见,估计今后形势发展,认为武装斗争应逐渐变为隐蔽潜伏,以配合其他斗争形式为好。 
  7月7日 在晋冀鲁豫边临时参议会上发表演讲,回顾“七七”以来国内外情势的变化和共产党八路军领导华北人民在敌后四年斗争取得的成绩,认为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基础,但经济文化还显然落后于政治的进步,要实现圆满的新民主主义,就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
  7月11日 朱、彭指示坚持冀中之战略:半月来华北敌沿平汉、津浦北撤兵力在十万以上,有大规模“扫荡”晋察冀边区,特别是冀中区之极大可能。冀中区须迅速进行反“扫荡”准备;整备地方武装,地方兵团似应采用大连小团制,使能在任何情况下独立坚持冀中的游击战争;紧缩党政军机关,野战军准备向路西或冀南转移,群众准备空舍清野。路西及平西部队主力、冀南区部队准备策应冀中区之反“扫荡”作战。
  7月19日 致电聂荣臻,请派人下山与豫北地委联系,豫北地方党组织在济源发动起来地方自卫团已有六七百人枪。
  7月23日 向毛泽东报告晋、冀等地国民党军对我进攻,发动摩擦之情形。
  7月24日 向中共中央军委报告:获国民党执行委员会破坏我根据地工作计划,主要内容是搜罗叛徒进行专门训练,以打入我内部,进行破坏活动和策反。
  8月8日 同左权致电聂荣臻,同意聂关于秋后敌将进行长期、残酷的大“扫荡”的估计,并告以每月可发给聂区2000发炮弹,趁正太路南可通行,派队将子弹壳及萧克送总部之150瓦特大电台送来,并接运掷弹筒、炮弹回边区。
  8月15日 指示聂荣臻、萧克等对进攻平西、五台的日军实行积极的、分散的游击战,可派大量干部去乡村广泛发动游击战争,日夜袭扰敌人,待其疲惫退却时,我主力再寻求有利部分决战,切勿过早决战。电示贺龙、关向应、程子华、吕正操以游击战配合之。
  8月17日 毛泽东来电:国民党自中条山溃退后,中条山十县多为伪军,派一个团带干部去发动游击战争,如有必要还可酌量多派一点,以不使卫(立煌)感到威胁为度。阎锡山与蒋矛盾甚大,向我们拉拢;王靖国部队东进,目的在占地盘吃饭,我们应让他占一部分地盘,不与摩擦。
  8月19日 致电毛泽东转周恩来:阎锡山暗中令赵承绶出面联日。中条山国民党几个军退出后,存弹五六千万发,炮弹十余万发、九个军械所,大部为敌所获。中条山全无中央军,伪组织普遍建立。拟派两个团南下中条发展游击战争,否则河防及西北均危险。
  8月25日 致电八路军各部:敌6万余集于晋察冀边,估计此次“扫荡”“严重性远非昔比”。令一二〇师沿同蒲、一二九师沿正太路作分批不断破袭,以配合晋察冀区之反“扫荡”。
  8月28日 命周希汉、聂真率太岳纵队进至中条山区,建议划归陈赓、薄一波指挥。
  8月30日 敌开始以彻底摧毁晋察冀边区为目的的大扫荡,抢粮毁苗,大肆烧杀,图破坏八路军后方之供给,寻找主力决战,并分区进行扫荡。彭、左再次向邻接晋察冀边区之各个根据地作部署:以有力兵团向边区周围各主要交通线路开展广泛游击战,以分散调动进攻之敌。限一二〇师、一二九师于9月3日开始破击。
  8月31日 朱、彭答复国民党军令部:赵世铃在浮山与决死队孙定国部冲突,系因赵部将孙派去之联络参谋张子盛枪决,并割心挖眼,后又进攻孙部。
  9月6日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剑英来电,称陕北部队因生产、战斗任务严重,疲劳减员,总部宜督促各地区迅速完成补充留守兵团兵员之任务。
  9月17日 同左权令延庆地区部队逐渐向热河推进。
  9月18日 出席一二九师运动会开幕式,检阅了部队,并在会上讲话,号召用大会精神粉碎敌人的“扫荡”。
  10月10日 朱、彭、罗(瑞卿)、陆(定一)写信,号召全军指战员、政工人员,迎击日寇即将进行的对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战略扫荡,指出,敌寇的“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将重现于我区,局势是严重的,全根据地已进入决定生死存亡的时期。要求大家紧急动员,迅速作战斗准备;掩护和协助群众秋收;加强自己的力量,消灭奸细,在统一的坚强意志下开展对敌斗争,战斗到最后一滴血,粉碎敌之“扫荡”。
  10月11日 复电国民党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敌以8万之众犯晋察冀边区,经二月苦战,已告一段落。阜平已克,敌我双方伤亡均重大。各根据地形势俱极紧张。敌三十六师团、四十一师团、十六混成旅共三万余人,目前又对太岳区“扫荡”,正与我对战中。另告:如敌未犯潼、洛及豫西南,仍以随大军进退为宜;如敌攻潼、洛及豫西南,则可相机转入敌后,与八路军或新四军联络。
  10月13—14日 在北方局党校讲课,题目为《中国革命战争问题》。共讲了七节:中国的特点与中国革命战争;历史证明中国革命的特点是武装人民反对武装反革命;长期战争中的战略转变;克服保守主义与集中主义两种偏向;敌后武装的编制和组织;军队补充问题;军队教育问题。
  10月15日 同左权、罗瑞卿向各兵团发出关于提高干部文化教育的指示。指出,目前干部文化教育存在一些缺点,如在政治理论教育上不切实际,背诵条文;文化教育成绩微弱;大批久经斗争的工农干部科学知识之缺乏、文化程度之浅薄仍属惊人。提高文化是增进一切知识之钥匙;为提高军事技术,准备掌握新兵器,加强工农干部的文化与自然科学教育有很大意义。要求各根据地建立一陆军中学性质之学校,以三年为一期,初期主要学文化与自然科学,末期学军事、政治理论,抽调中下级干部就学。在职干部亦要编组,学国文及自然科学,实行作文和测验制度。
  10月23日 致电袁晓轩⑥:洛阳办事处没有坚决执行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绝对分开的原则,便利了国民党特务对我地方组织的侦察,是地方组织遭受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后洛阳办事处主要任务是进行统战工作,绝对禁止再与地方组织有任何联系。
  11月1日 在中共中央北方局于辽县下南会村召开的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敌寇治安强化运动下的阴谋与我们的基本任务》的长篇报告。该报告第一部分指出,敌“治安强化”的内容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其基本政治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掠夺中国的人力、财力、物力。其政策主要是:强化伪军、伪政权;强化保甲制度,以巩固其对乡村的统治;扶植封建迷信组织;组织特务性的新民会、兴亚会等;引诱收买我党我军极少数坏分子叛变投敌。在军事上则分割与封锁根据地,由分散的线式“扫荡”变为长期的、集中优势兵力的纵深“扫荡”,由分区围攻到分区“清剿”,由长驱直入到步步为营,由分进合击到“铁壁合围”,由无组织的烧杀抢掠到有组织的“三光”。实行夜袭、奔袭,图消灭我抗日力量,确实掌握沦陷区。从今年3月开始第一期“治安强化”以来,现开始第三期,我根据地已缩小了1/6。第二部分谈敌人对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统治办法:对已强化的统治区,利用汉奸出头,而自己则做后台老板;对开始强化的地区,在高度镇压下,一步步逼向伪化与特务化;对抗日根据地,在进攻时采取毁灭政策,在平时进行特务活动。其统治的基本方法是“以华制华”,“以华乱华”,这是敌人总结了对我东北、华北和朝鲜统治的经验教训而制定的一套严密毒辣的办法。第三部分分析敌后形势,指出今后斗争还将空前尖锐。在华北敌后,人口上我占l/4(约2200万人),地域我占6/10,城市我占2%。军事力量上,华北有敌军325000人,与我作战者265000人,加伪军117000,与我兵力大致相等,而技术装备极不相称,因此在战斗力上表现为敌强我弱,于是根据地游击性加强。但敌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是暂时的;我在政治上、国际形势上,得人民拥护上是优势。报告第四部分提出在敌后的三个基本中心任务:一、开展伪军伪组织工作。对伪军伪组织公开反对、打击、孤立之,坚决镇压死心塌地的汉奸,但同时要在“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基本口号下,争取伪军伪组织,对其中的两面派(表面上应付敌人而秘密卫护抗日等)应帮助其进步,一般采取宽大政策。二、开展敌占区与接敌区的群众工作,方针是团结一切中国人,保护一切牛国人的利益,广泛应用革命的两面政策,长期隐蔽,建立地下组织。在乡村可组织秘密小型武装。报告强调争取知识分子是开展敌占区和接敌区工作的桥梁,并制订了对付敌人的自首阴谋的详细的相应的政策。三、坚持根据地。继续坚持根据地的三大任务:武装建设、政权建设、党与群众工作的建设。目前的工作重心是:武装建设着重地方武装建设,建设数百支脱离生产的强有力的游击队,建设百万不脱离生产的有战斗力的民兵,把游击战争开展成为普遍的群众运动,成为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主要助手;政权建设着重充实内容,即建设政权的各级政府,健全各级政权的组织机构,创造适合新机构的大众的民主的作风;党和群众工作重心在建设和巩固支部;经济建设工作应纠正过左的空谈主义,坚持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以坚持统一战线,战胜日寇。
  11月8日 批评冀中军区10月对各分区的指示中“今年是决定命运的一年”的提法不正确。指出,这种提法将使下属发生轻敌与忽视战争长期性的思想。
  11月10日 发出关于应付敌人“扫荡”的具体规定,以打击敌人敢于以一个大队在根据地内夜间无顾虑的行动,增加敌人的困难。
  11月14日 朱、彭电贺冯五祥六十寿辰。
  11月24日 总结黄崖洞水腰兵工厂保卫战⑦的经验教训。在敌我技术条件悬殊的情况下,黄崖洞保卫战创造了中日战争中敌我伤亡对比的新纪录,即七与一之比。彭德怀总结说,黄崖洞战斗中手榴弹、掷弹筒、地雷的作用特别大,应妥为使用。
  △ 部署一二九师冬季规复黎城:令新一旅主力逼退黎城之敌以规复黎城;三八六旅在黎城南,七七二团在襄垣南,太岳区部队在屯留、长子,冀南部队在平汉东侧配合。
  11月25日 致电中共中央,为左权申诉冤情,略谓左权曾因托派问题受处分,据左权谈,他并未与托派有任何联系,在国际时,仅与江浙同乡会中某些人有过来往,国际劝告后,即断绝。几年来,对左权的处分虽在事实上已撤销,但未作明确结论,致左权对此事时有苦闷。根据我对左权同志的了解,他在中央苏区及长征时期,对党的路线是忠诚的,对工作是积极的、负责任的。年来在政治上有较高的进步,过去的问题应该清理一下。建议中央撤销他的处分,使其安心。
  11月29日 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并杨尚昆、彭真;11月1日北方局开会,敌突然进攻。从3月敌实行“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后,华北战争更加复杂(内战时想象不到的复杂)。地方干部损失很大,北方局需派得力的巡视团去各地了解实情,解决问题。现北方局本身不强,对工作不无重创。
  12月4日 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向冀南学生作《对冀南工作转变的估计与问题的提出》的报告,对冀南过去工作发生的“左”的错误及其根源、造成的损失及纠正情况作了详细分析,指出冀南工作在转变中最弱的一环是群众工作,存在党脱离群众的现象,并提出了巩固冀南党的意见。
  12月8日 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作报告。结束时说:“刚才接到消息,日寇与英、美宣战”,“战争开始的阶段日寇打几个胜仗是完全可能的”,但日寇“最后必然失败”。
  12月13日 同左权等致电中共中央,祝贺新年。
  △ 在《新华日报》华北版上向坚持敌后的国际反法西斯东方民族觉醒联盟等团体的全体同志祝贺新年。
  12月18日 发出关于山东工作的指示:对日本和英美的战争应作长期的估计,“以战养战”仍是日本的战略方针之一,华北战局的严重性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改变。山东情形异常复杂,主观上亦有相当的弱点,应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伪军伪组织的工作,改善同顽军的关系,深入根据地各方面的工作,克服粗枝大叶的作风。
  ① 1941年1月6日—12日,新四军军部及部队万余人奉命转移,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被国民党七万余军队围攻,死伤惨重,是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② 十二条,指1941年1月20日毛泽东提出的解决皖南事变的十二条办法:第一,悬崖勒马,停止挑衅;第二,取消1月17日的反动命令,并宣布自己是完全错了;第三,惩办皖南事变的祸首何应钛、顾祝同、上官云相三人;第四,恢复叶挺自由,继续充当新四军军长;第五,交还皖南新四军全部人枪;第六,抚恤皖南新四军全部伤亡将士;第七,撤退华中的“剿共”军;第八,平毁西北的封锁线;第九,释放全国一切被捕的爱国政治犯;第十,废止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第十一,实行三民主义,服从《总理遗嘱》;第十二,逮捕各亲日派首领,交付国法审判。
  ③ 指1941年4月9日汪精卫在南京建立的伪政府。
  ④ 皖南事变后,2月2日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在新四军问题没有满意解决前,八路军停止向蒋介石作任何呈报。
  ⑤ 陈赓、薄一波,此后分别任八路军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
  ⑥ 袁晓轩,时任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处长。
  ⑦ 1941年10月底,日军7000余人对太行区发动所谓“捕捉奇袭”的“扫荡”。11月9日,敌三十六师团3000余人奔袭八路军总部及水腰兵工厂所在地黎城北之黄崖洞。彭德怀、左权指挥总部特务团凭险抗击,毙伤敌800余。16日转移。兵工厂大部分机器埋藏或转移,但厂址及遗留设施遭破坏。八路军从侧背追敌,又毙伤敌300余,余敌连夜撤回潞城。八路军伤亡140人。22日,太行区历时22天的反“扫荡”作战结束。
  

彭德怀年谱/王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