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彭德怀 > 全文图书 > 彭德怀年谱
|
1965年 67岁 |
王焰 |
|
|
1964年12月20日—1965年1月4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撤销了彭德怀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听到消息后说:“早该这样了。” 1月19日 散步时说:“1955年我到莫斯科参观时,苏联人说,苏联同志对中国同志一点也不保密,参观什么都可以。我说参观下海军吧。结果两种东西没让看。这一次给我上了一课。在抗美援朝战争时,苏联援助的坦克都是旧的,重新上了点油[漆];有的坦克还有炮眼,用洋灰糊上了。” 1月20日 说:“真正好的哲学〔著作〕,没有一点错误的哲学著作,还是毛泽东同志写的《矛盾论》、《实践论》。” 2月7日 晚饭后说:“明年在鱼池里种藕,在院子里种几棵枣树,我也吃不上了。” 2月9日 说:“从长征开始八万人,经过爬雪山过草地,还剩下七个人。由于山高空气稀薄,很多人都死了。我要不让警卫员把我拉下来,也就牺牲了。” 2月17日 中央专案审查委员会常委会传达2月14日中央办公厅关于中央决定将彭德怀专案审查委员会和习仲勋专案审查委员会合并为彭德怀、习仲勋专案审查委员会的通知。 3月17日 在院内栽两棵梨树,一棵枣树,一棵杏树。想多栽些果树,把吴家花园变成果园。 3月28日 用抽水机抽鱼池里的水,挖池泥、种藕。 4月15日 在散步路上说:“我要到农村去。农业上有不少知识。” 5月5日 康生两次在政治局会议上讲:“我跟毛主席提出《海瑞罢官》与彭德怀有关,与庐山会议有关。” 7月7日 按照贺龙、康生的指示,中央党校派副校长贾震、李一非和杨长春来吴家花园问彭德怀谈话。向贾震等三人谈了在中央苏区时学习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在延安时学习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和在吴家花园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情况后说:“我就是那封信写坏了。不写那封信,主席会改的。总的说来,那封信可以不写。但是,按我这个人来说,当时不能不写。”“对庐山会议我没有意见。也可以教育人。就是有两条我硬是不能同意。一条同外国人搞颠覆活动。如果查出有什么叛国活动。按国法办。”说这句话时用两手敲着茶几。“还有一条,说我搞小组织活动。我历来没有,也未想到,请中央去查。如有按党纪处理。”“从一九五九年到现在,已有六年。全国都在紧张环境中搞建设,大家都在忙于工作。我在这六年没做一点工作,尸位索餐,心中有愧。我现在六十七岁,身体很好,还能活十年,在这个院内劳动,我栽有葡萄、苹果树。”“十中全会以前,中央文件照送。我对《经济消息》最有兴趣。十中全会以后,什么文件也没有了。我现在就像是个脱党分子。组织生活也没过。”“我不会像高岗一样去自杀,我这个人不会开小差。”“现在,我想到云南或到贵州山区农村去,一边劳动,一边做点基层研究工作。我在这里不便出去,一出门附近村子就有人叫我‘老彭’,小孩们叫‘彭爷爷’。这一带大学生很多,我也不愿见他们。总是黄昏时出去,在马路上散散步。”最后说:“你们向中央及杨尚昆同志反映我的意见,让我离开这里去农村搞点工作。要是中央不同意,就换个地方。要是还要我在这里,把我这里所有的人员全撤去,汽车也可以交出去,留下一个看门的和三间房就行了。我自己能劳动。” 7月12日 林枫①在《贾震、李一非、杨长春同彭德怀谈话纪要》上批:“印送主席、政治局常委、书记处各同志、贺龙、安子文同志。” 9月7日 上午,彭、习专案审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康生说,中央最近分配这些人的工作,有些人可能认为他们的问题解决了。中央分配他们的工作,我们了解有两方面:一、更便于我们审查他们的活动,所以我们不要松气(有人插话:他们一出去就会叫)。二、党还表示希望,希望他们转过来。转不转过来全看他们自己。 △ 晚上,散步时说:“现在的粮食政策不好,应该少征多购,征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其他都购,这样就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社员有什么收入呀,就靠卖点粮食分点钱。” 9月10日 彭真指示乔明甫②:明天他要给彭德怀谈话,让乔明甫和贾震参加。贾震即通知彭:明天一同去人民大会堂,中央有人和他谈话。 9月11日 上午,由贾震陪同到人民大会堂。彭真说:“我代表中央谈话,中央决定你去三线③当副总指挥。”彭德怀说:“我是共产党员,服从分配。但我犯了错误,说话没人听,说错了人家怀疑,说对人家也怀疑。我过去向中央反映过,希望到农村调查,希中央考虑,不去三线工作,没经验。”彭真讲三线建设情况、人员组成情况,讲李井泉是总指挥。又说:“在延安时我们对你有意见。吵了四十天,拿你的话来说,骂娘四十天。但到了抗美援朝,我还是听你的,而且是集体领导嘛。”彭德怀说:“我这人就是牛脾气,有意见还是要提。别人我不同意还是要坚持我的意见。军委扩大会议说我有山头、宗派主义,我没有乱说。如果我像苏联那样乱说,就一定要伤害不少好人。在万人大会上少奇说我里通外国。我跟外国人有什么关系?碰巧了我到欧洲走了一趟。我与外国人没有什么关系。”彭真说:“别人批评会不合实际情况吗?你现在翻案翻不了,也翻不动。你还是下去安心工作。”彭德怀说:“上次人大撤了我副总理职务,现在这样很自然。我希望明年开九大撤掉我政治局委员……” 9月14日 上午,根据彭真、林枫指示,贾震、李一非到吴家花园同彭德怀谈话,听他对11日的谈话有什么反应。贾震问:“彭真同志已同你谈话了,你的工作定下了吧!”彭德怀说:“我也不晓得我提的意见(彭真)反映给中央没有?我向彭真同志讲了三条理由。我还有三点要求,就是想到农村去蹲点。我这个人就是脾气毛躁。我到农村去,人家不会骂我的娘,我不会骂他的娘。要是中央不同意,我换个地方。给我三间房子,汽车以及这里所有人员都可以撤去嘛。我就怕到三线去工作。人家干劲大,对我免得有顾虑。我不是胆小鬼,但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怕过。”后来谈到“较量”的问题,说:“这个问题将来要谈清楚的。说我跟人小声小气地谈过,这不是事实,是推测出来的。”“那天谈话,总的是满意的,但有一点我不同意,现在不同意,将来也不会同意,见面时还会谈。说我‘较量’,不是事实,根本不存在较量问题。我还较量什么。几次队伍都给改编了。在出了草地甘肃的××(地方记不清),把三军团编入一军团,我也没意见。队伍只剩下万把人,打一仗,就损失一千多,这个烂摊子我是自告奋勇去的。”“我对他(毛泽东)过去是不认识。平江起义时,是大哥二哥的关系。到1928年才认识他。那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没有看到。《古田会议决议》我到延安弼时同志处,才看到的。对他总的是满意的。直到延安整风时,我是真心地佩服的,也亲口喊过‘毛泽东万岁’。”又谈了苏联赫鲁晓夫搞阴谋和庐山会议上为何不提主观主义而提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问题。 9月21日 晚上,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略谓:“八中全会已经过去六年多了,常在电视里看到您的身体很健康,实在很高兴。我这六年中除读些书外,还学点园艺,初步掌握了果木嫁接等技术,并从书报杂志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农业生产、管理和作物栽培等材料,增加了一点农业生产知识。”“十中全会时,中央办公厅转来了政治局常委会的通知,言对我的问题正审查,因而这三年中(除)〔仅〕一九六三年三月写过一次简短的信给中央,请求允许我下乡长期蹲点。此信未蒙示复后,也就没有再向中央请求工作,以免增加中央同志麻烦。”“彭真同志于本月十一日在人民大会堂约见了我,转告了中央意见,要我去西南地区第三线工作。当时觉得突然,有些疑惧。国防工业与其他工业或多或少有一定联系,我对此行本来就无知,……我对这些问题是有顾虑的,这些顾虑已向彭真和贾震同志谈过,并请转报中央,是否能分配我去范围更小的地方去做点基层工作,例如去农村蹲点或到一个厂矿去做部分工作,我愿意在这样基层工作岗位上做到最后一天。但是一个共产党员接受党分配的工作,应该是无条件的。上述情况,经中央考虑后,对分配我的工作之事,无论改变或不改变决定,我都服从。在对我的工作决定后,希望主席或者刘、周、邓④副主席约谈一次,给予教益。” 9月23日 上午7时半,突然接到中南海毛泽东秘书电话,说主席约他8时半谈话。即乘车前往中南海颐年堂。 对这次谈话,追记了《毛主席谈话纪要》,主要内容如下: 主席说:“早在等着,还没有睡觉。昨天下午接到你的信,也高兴得睡不着。”他继续说:“你这个人有个犟脾气,几年也不写信,要写信就写八万言。今天还有少奇、小平、彭真同志等,一会儿就来参加;周总理因去接西哈努克,故不能来。我们一起谈谈吧。”我说:“好。我要谈的话,于九月(十三日)〔十一日〕彭真同志代表中央和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谈了一个多小时。彭真同志对我说,主席提议、党中央通过,要我去西南区参加第三线工业建设。我对这项工作不胜任,故于前日(九月二十一日)写了一个简短的信给中央,请求去农村搞农业工作。我对彭真、贾震同志也是这样谈的。近几年来我在收集农作物栽培管理以及果木嫁接等技术材料,准备还乡参加农业生产。”主席说:“现在要建设大小三线,准备战争。按比例西南投资最多,战略后方也特别重要。你去西南区是适当的,将来还可带一点兵去打仗,以便恢复名誉。”我答:“搞工业是外行,完全无知。政治上也不好做工作。在庐山会议时,主席问到对我的决议案如何,当时我向主席做了三条保证。”主席问:“哪三条?”我说:“在任何情祝下不会做反革命;在任何情况下不会自杀;今后工作是不好做了,劳动生产自食其力。”主席说:“后面两条我还记得。也许真理在你那边。”谈至此,小平、彭真同志先到,稍后少奇同志也到,时已八时四十分了。他们到齐后略事闲谈了一会。 主席说:“彭德怀同志去也许会搞出一点名堂来。建立党〔的〕统一领导,成立三线建设总指挥部,李井泉为主,彭为副,还有程子华。”少奇、小平同声赞成我去。我说:“我去搞工业是外行。时间紧迫,恐有所负。我想去边疆搞农业。”在坐者都不同意。他们说,对于搞工业都不懂,都在摸索。主席说:“彭去西南区,这是党的政策。如有人不同意时,要他同我来淡。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诚心诚意的。”他继续说:“对老彭的看法应当是一分为二。我自己也是这样。”他继续谈到一些历史事实:在立三路线时,三军团的干部反对过赣江,彭说,要过赣江,一言为定,即过了赣江。在粉碎蒋介石的一、二、三次“围剿”时,我们合作得很好。反革命的富田事变,写出了三封挑拨离间的假信,送给朱德、彭德怀、黄公略三人,彭立即派专人将此信送来,三军团前委会还开了会,发表了宣言反对了富田事变。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斗争,也是坚定的。解放战争在西北战场的成绩也是肯定的,那么一点军队打败国民党胡宗南等那样强大的军队。这件事使我经常想起来。在我的选集上还保存你的名字。为什么一个人犯了错误,一定就要否定一切呢?主席继续说:“你还是去西南区吧!”我说:“一个共产党员为党工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过去党分配给我的任何工作,都没有像这次疑惧。”少奇、小平同志齐声说:“还是去的好。”彭真说:“一个犯了错误的人,开始去工作时,总是有些缺乏信心,过一时期慢慢就会好的。”主席说:“请少奇、小平同志召集西南区有关同志开一次会,把问题讲清楚。如果有人不同意,要他来找我谈。”时已十三时半。谈了五个半小时。主席还未吃午饭,也未睡午觉,似乎有些疲倦了。为了照顾他的健康,我说:“以后有机会再谈吧。”即告别。 9月27日 致信邓小平:“九月十一日彭真同志约我谈话转告了中央决定。由我去西南区作李井泉的助手,主要是搞国防工作(当时我是这样体会的,可能有误解),因此需要了解国防工业现在生产情况,人民解放军现在装备情况,尖端技术情况以及与国防工业有关的其他情况。而我对上述情况都不了解。九月(二十五日)〔二十三日〕,主席和刘、邓副主席等约见谈话,回住地后,忆及谈话过程,并未肯定我去西南搞国防工业。似此,上述各项情况我就不需要了解它了。请您在安排同某些同志谈话时,省去上述项目。在您方便时,诚恳地请求约见一次。” 10月6日 邓小平通知他在怀仁堂谈话。邓小平说:“主席交代的召集西南区在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负责人开一次会,要待刘少奇从东北回来才能开。你去西南区工作,可先做准备工作。业务人家都外行,政治上照主席说的要相互信任。” △ 去杨尚昆家里,谈了临行前要杨尚昆帮助办的事情。 10月16日 晚上,刘少奇召集西南组李井泉、程子华、李大章、贾启允、廖志高、阎红彦⑤开会。邓小平、彭真出席会议。刘少奇说:“中央决定把彭德怀分配到西南工作。彭德怀过去的问题是中央解决的,西南局不要问。彭德怀过去的问题,既往不咎,努力工作,作出成绩,建立威信(毛主席讲的四句话)。”彭德怀说:“我根本没有反党罪行。”邓小平说;“你过去意见可以保留,今后好好干,保持晚节就行了。”彭德怀走后,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又研究了彭德怀的生活安排、看文件和传达问题。 10月17日 把吴家花园结的苹果摘下来。召开工作人员座谈会。 10月24日 中央党校派人来挂甲屯调查彭德怀情况,并写出《彭德怀在挂甲屯的一些活动》情况报告。报告最后说:“由于彭德怀利用群众的封建落后思想进行拉拢,加上小恩小惠,处处装出关心群众疾苦的样子,迷惑了相当一部分人。成年人称为他‘彭老头’,小孩都叫他‘彭爷爷’。有的群众说,‘彭老头来了以后,挂甲屯有了福’,彭老头真是好人,国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彭老头给解决了(指安电灯)。尤其是吴家花园周围的人,一提起‘彭老头’、‘彭爷爷’,真有点感恩不尽的味道,有的老太太甚至表示永世不忘。” 10月下旬 程子华到吴家花园看望彭德怀,介绍了三线建委情况。 11月10日 上海《文汇报》刊登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姚文元的批判文章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所谓的“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又把“翻案风”同庐山会议、彭德怀联系起来。 11月12日 坐车到北京医院检查身体。在此前后,把去西南大三线工作一事写信告诉了住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妻子浦安修,浦安修去吴家花园为彭德怀送行并且说:“你先去,我随后就跟你去成都。” 11月24日 对来看望的贾震、李一非说:“以后党校编印出什么教材,希望送我一份。我还是党校的学生。” 11月28日 上午,贾震、李一非到吴家花园送行。彭德怀说:“我要走了。本来要到党校看你们的。在党校已六年了。谢谢你们。”并表示想要艾思奇关于学习毛泽东“四论”的辅导报告。 △ 下午,从北京出发去成都。杨献珍、贾震等中央党校领导人到车站送行。 11月30日 到达成都。三线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沛到车站迎接,并安排有关事宜。住春熙路永兴巷7号。 12月初 在四川省厅局长会议上,廖志高传达中央指示:为加强西南工作和三线建设,中央决定派彭总到西南工作。应尊重他,我们不应不变眼光。彭总改正错误好。彭总大家熟,这个人深入。彭总来西南前,刘、邓、彭都谈了话。应向他汇报,绝密文件当然可以看,不能对他保密,中央是信任他的。 12月2—6日 听取三线建设委员会各局负责人汇报三线建设情况。 12月7—8日 由杨沛等陪同到成都六五厂(无缝钢管厂)视察,了解建厂、生产情况。 12月9—10日 到德阳第二重型钢铁厂和东方电机厂视察。 12月12—26日 到重庆参加三线建设委员会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会议中间到广安县看了三三八厂和三〇八厂干打垒房子;到南充了解以厂带社的情况,参观了南充丝绸厂。会议快结束时,李井泉到会说:“彭德怀来了。” 12月27—28日 从重庆到内江、自贡,观看天然气和盐井生产情况,还看了焦炭厂生产情况。 12月29日 到威远县观看天然气井等。 12月30日 返回成都。 ① 林枫,时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 ② 乔明甫,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③ 在1964年5月至6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从存在新的世界战争的严重危险的估计出发,提出在原子弹时期全国作一、二、三线的布局,下决心搞三线建设。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3月29日,中共中央作书《关于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复》,同意以李井泉为主任,程子华、阎秀峰为副主任。 ④ 邓小平,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⑤ 李井泉,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兼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程子华,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李大章,时任四川省省长。贾启允,时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时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时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
|
彭德怀年谱/王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