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贺龙
>
全文图书
>
贺龙口述自传
湘鄂西的游击战争(下)——你是机会主义路线
刘树发,王小平
部队在枝柘坪时,鄂西特委派人送信来,严厉批评邓中夏。当时我并不知道信的内容。有一次,邓中夏念诗给我听,我说我不懂,他就谈起他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邓说:国际路线、中央路线我都执行了,我是在中央路线与国际路线之间摇摆的。我说:你是机会主义路线!他伤了心,拍桌子问:哪个讲的?我说是我讲的。
在枝柘坪会议上争论很凶。一是“上山路线”、“退却逃跑”大帽子都给邓戴上了。二是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①。对这个改编,大家很不满意,认为邓中夏犯了错误要我们都受处分。三是大家要求回洪湖苏区,先把立三路线搞清,再是把邓中夏同志领导的这一段做出结论。
在会议中,邓中夏同志作了决议,他坚决不同意回洪湖。决议中说:“从[纵]井救人,(人固不救)救者必死”,主张开辟荆(门)、当(阳)、远(安)苏区以救洪湖苏区。
部队听说向洪湖方向发展,情绪很高,一天就打下了野三关,歼川军戴天明旅一部,跟着追过江,占巴东。过(长)江第二天,红七师占兴山,红八师占秭归。接着,部队向荆(门)、当(阳)、远(安)方向进发。打到荆门、远安后,我叫王一鸣插一条腿到沙洋去,使部队从潜江回到洪湖去。邓中夏同志却不同意,硬要二军打当阳,要在鄂北找“井冈山”。部队刚围当阳,宜昌、沙市敌人援兵已到。打了一天,部队伤亡很大。邓中夏同志没有经过商量,从荆门把王一鸣同志调回来,又马上要许光达增援。接着,在马良坪又被迫打了一仗。
在房县时,邓中夏同志没有什么转变。当时,在地方上“肃反”斗争也错杀了一些人,地方工作有很大的削弱。打土豪及搞粮食侵犯了中农的利益,搞白木耳连贫农的利益也侵犯了。“千里房县一条线”,几十万人口要养几万人,群众发动不起来。房县土改表面上改了,实际上没有改。
在军事上也有争论。到房县不久,敌人分两路进攻房县。一路是张连三②走郧阳西面绕道到房县,另一路是范石生③从石花街正面过来。我主张集中全力消灭张连三,尔后从武当山背绕过去打范石生。但邓中夏同志不同意,要部队两面作战,对张连三防守,大队伍去打范石生。那时,天正下大雨,房县只留有贾鸣钟④一个团,其余部队,连卢冬生的警卫营都出发了。敌张连三部突然接近了房县。那是一个背水战,部队拼命地打。如果守不住房县,部队也就收不拢了。打了七天,后来又调一个团打张连三。如果当时不分兵是可以全部消灭张连三的。
打张连三时,李成蹊⑤当时在红二十一团当营长,他打得很好,坚决守住了;也是背水战,水势很大。打了张连三,再从侧翼打范石生,从左边绕过去打的。此时,听说新六军⑥沿襄河而上,已到达刘猴集。新六军又从刘猴集到襄(阳)、枣(阳)、宜(昌)苏区,帮助红九军攻打了不少据点,范石生部被迫撤退。
①1931年3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红二军团部队改编为第七、第八两师,笫七师师长孙德清兼,政委李剑如;第八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另由洪湖苏区的部队编成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陈培荫。
②张连三:鄂豫边一股悍匪的头子。
③范石生(1887—1939):字小泉,云南省河西(今峨山)县人。时任国民党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兼襄樊警备司令。
④贾鸣钟:陕西人,党员,红八师二十二团团长。
⑤李成蹊:湖南桑植人,党员。
⑥1930年底在杨林寺战斗中与主力失掉联系的六军十七师一部分先后回到苏区,经过整编,称“新六军”,由段德昌指挥。
贺龙口述自传/刘树发,王小平.—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