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 谢觉哉 > 个人著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说“秀才”
谢觉哉
     
  往字面上讲,“秀才”二字用不着解释的。但社会上一般流传的对“秀才”的概念,却有好,有不好。
  科举时代,进了学①的人通称“秀才”。因为科举制度的内容落后,有些“秀才”确实是浅薄、无能、酸腐甚至无赖,因而引起人们对“秀才”的不快之感。《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现实的书,它说秀才是“学里酸子”,并摆出许多酸腐可笑的言论和事实。那位修补乐器的倪老爹说:“我从二十岁进学,到而今做了三十七年的秀才,就坏在读了这几句死书,拿不得轻,负不得重,一日穷似一日……。”前者说酸腐是“秀才”的特征,后者说“秀才”就是无用的代号。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正确的说法,秀才者优秀之才也。很古的时候,全国举“秀才”常不过几人,到明清时代通称进了学的人为“秀才”,但“秀才”是那时人才的唯一出身之路,因而人们也把“秀才”看做总是有能力有知识的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现在看来,不出门——“不离开办公室”怎么能知道天下事?但那时候的所谓“天下事”,仍然是秀才们要知道得多一些。
  科举时代,有秀才、举人、进士;进士的第一名叫“状元”,举人的第一名叫“解元”。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自然也可以行行出秀才。比如称会做庄稼的人为“田秀才”;称会做木器、造房子的人为“木秀才”等等。无产阶级要有自己的知识分子,也即是自己的“秀才”;工业,农业,手工业,运输业,科学部门,机关单位,都应该有,而且已经有了优秀杰出的人物,也即是有了自己的“秀才”。但不是旧时代的“秀才”,也不是指一般的科学技术人物,而是指有较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的人。他们能够分析情况,找出理由,解释清楚;想得出,说得出,也写得出;写出来,人人能看,也喜欢看,看了能有所得。这样的人现在还不多,但必须培养使它多起来,使它到处都有。
  有些不肯研究道理和不肯写文章的人,说这样的“秀才”我做不了。其实,成为“秀才”并不很难,只要老老实实的学。到群众中去,那里有很多内容丰富的事实,有很多优美准确的语言;向党、政府的文件学,那里有经过洗炼的群众意见的反映,有各项工作经验的总结,有革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实际经验;向马克思主义学,那里有到处适用的原理、原则、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向好的文艺作品学,那里将告诉你怎样修辞,怎样才合乎逻辑。然后加上自己用功、勤于思考、不骄不躁,经过相当时期的修养,自然就能写出有准确性、有鲜明性、有生动性的文章,够得上“秀才”了。“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旧时代做“秀才”的办法;现在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做群众的学生,然后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秀才”二字只是借用,并不是说现在就要立一个“秀才”的名义,或者学位,但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已经是事实上迫切的需要了。
  1958年5月13日
  ① 前清时代县里设有学官,专管秀才的。文章经过县试、府试、院试考中了的,以后即归学官管,叫“进了学”。

谢觉哉杂文选/谢觉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