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北秧歌实录》 陕北秧歌 (六)跳法与场记说明1












  伞头()男,2人,均右手“握伞”,简称“伞1、2”。
  文身子()女,12人,均右手“握扇”,左手持绢,简称“女1至12”。
  武身子()男,12人,均右手“握扇”,简称“男1至12”。
  蛮婆()1人,男扮。右手握笤帚,左手握擀面杖,简称“婆”。
  蛮汉()1人,右手握烟袋锅,简称“汉”。
  货担()1人,身背布褡裢,右手持拨浪鼓,简称“货”。
  妖婆()1人,男扮,简称“妖”。
  算命先生()1人,简称“算”。
  毛达子()1人,右手执皮马鞭,简称“达”。
  二流子()1人,右手握打狗棍,简称“流”。
  唐僧()1人,简称“僧”。
  孙大圣()1人,手持金箍棒,简称“猴”。
  猪八戒()1人,肩扛钉耙,简称“猪”。
  沙和尚()1人,肩挑扁担,简称“沙”。
  起场
  “起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前后,在会长家院中堂屋门前,或村中宽阔场地上进行表演。“﹞﹝”表示门,“”表示桌子,“”代表会长,“”代表唢呐和打击乐队。表演中凡演员成一纵队或横队时,只标明首、尾符号,中间以直线连接。
  1.秧歌队来到会长院内,面向桌子按图示队形站好。会长宣读秧歌队成员名单,并把灯笼伞授于伞1,由伞 1任场中指挥,伞2辅助,并担负组织唱秧歌、收钱财等事宜。然后会长给伞头斟酒三杯,伞头喝完酒后,宣布当年秧歌演出活动计划,包括队员应遵守的各项规定与纪律后,发话号令,伞头指挥,顿时鞭炮、锣鼓齐鸣(曲牌不拘),唢呐高奏,全体秧歌队员按伞2、武身子、文身子、蛮婆、蛮汉、货郎,妖婆、算命先生、毛达子、二流子、唐僧、孙大圣、猪八戒、沙和尚的顺序排列,由伞1率领成一路纵队,逆时针方向扭舞绕场成圆圈。
  [大摆队]、[新家什]、[长流水]、[胜利战鼓]连续演奏、无限反复,伞做“平步转伞”;众做“前进扭步”,在伞1的带领下,依次走“龙摆尾”、“二龙出水”等队形图案(走那几个图案,由伞1视情况自定),每个舞者尽情欢跳,并不时地自由换做“小摆十字步”、“中摆三进一退步”、“二进二退步”、“转角步”等各种动作。乐队演奏速度渐快,众情绪更高,直至尽兴,成下图位置(以下场记图中未标出符号的角色均跟随男1号走大圈)。
  2.(锣鼓、唢呐骤停)伞1走入场中唱秧歌(曲调自选,歌词即兴编唱),表示对神会组织秧歌活动的感谢和要求秧歌队员积极搞好当年秧歌活动的意愿。伞1唱完后退至场外箭头处,伞2走至场中接唱,唱时,可以自由走动,做些即兴表演。如果还有能唱的歌手,可接过伞1手中的伞进行演唱。凡能演唱的歌手都可上场表演一番。歌手演唱时,其他人继续逆时针方向自由的慢步走大圈,并接唱每段歌词的最后一句。打击乐可于众唱时进行伴奏以烘托情绪。待所有上场歌手唱完后,伞1挥伞指挥打击乐队在前引路,二伞头跟在打击乐队后面率领秧歌队排成两路纵队,依次扭出大门,前去谒庙。
  谒庙
  秧歌队起场后,一路扭舞走至附近的神庙内大殿广场(或庙前空场)。“”代表彩旗手,“”代表神庙大殿。
  唢呐与打击乐连续演奏,自由反复(曲牌不拘),秧歌队在伞头带领下做“十字跳跃步”、“二跳二扭步”、“一字莲花步”、“大站风摆柳”、“小站风摆柳”等,进入神庙广场后,燃鞭放炮,彩旗手站在庙门内两侧,打击乐和唢呐站在广场一角敲打吹奏。伞1率众顺时针方向绕转两大圈后排成图示位置,全体面向大殿左膝跪地。神会会长朝神像(龙王或土地)磕头烧香后,伞头跪在地上唱数段敬神的秧歌词,众接唱尾句,表达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愿。然后朝神像磕三个头,即由伞头率众在广场扭跳秧歌,队形画面由伞头即兴安排。全体舞者神态虔诚,表演认真,意为娱神。即使表演中跳乱、跳错了,大家认为神也不会怪罪。群众常说:“给神神唱跌了(即唱错了)神神不会怪罪”。实则是正式闹秧歌前的一次彩排。演练结束,“谒庙”活动即告完成。大家就顺原路回村,准备第二天一早进行的“沿门子”活动。
  沿门子
  “沿门子”于谒庙后的第二天清晨,在本村中各家各户的院落或窑前进行。沿门子俗称“排门秧歌”,属陕北秧歌中的一种传统习俗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初八、初九,秧歌队敬神谒庙后,即挨家挨户地进行拜年活动。过去民间沿门时,先从村中有钱的大户开始;新秧歌运动后,秧歌队先从当地政府、驻军、机关、学校开始,然后逐次向烈、军属,干部家属以及全村群众拜年。没有公家单位的村庄,大都是从东向西,或按地势从高向低挨门游转。一般先由神会会长按沿门顺序提前打招呼,秧歌队来至门前,主家在门口鸣炮迎接。秧歌队进院后,先在场中绕转大场,基本队形以“踩四角”、“绕∞字”、“双龙摆尾”、“卷白菜”等为主,伞头可根据场地大小和具体情况灵活安排。绕完大场后,伞头站在场中向主家唱拜年歌,内容大都表示拜年祝福的吉利话;众舞者则逆时针方向自由的慢步转圆圈,接唱每段唱词最后一句。唱完拜年歌后,也可以表演如《踢场子》、《水船》、《跑驴》等小场节目。一般沿门时,由于村子大、住户多,往往在每户唱完拜年歌后就结束了。有时从清晨转到黄昏,一天转二十多家,争取几天内把全村各家都走遍。主家都热切希望秧歌队能进院入户,吹吹打打,扭扭跳跳,说这样能消灾免难,四季平安。因此,各家都以自己的家境和经济条件,提前做好接待秧歌队的准备。待秧歌队表演结束后,主家有的送烟送酒,有的送糖送点心,还有的送上包有钱的红包。会长将礼物倒入竹篮或口袋里背走,沿门子活动后,对秧歌队员论功分配。
  过街秧歌
  秧歌队在路上的行进表演,均称为“过街秧歌”。不论是去谒庙、沿门子,还是去邻村互访,或参加秧歌比赛时的“踩大场”的途中,或农历正月十五晚的“转九曲”等,打击乐队均在队首,大鼓在打击乐队最前列的中间,铙、镲、锣等走在大鼓两侧或鼓后,唢呐在乐队的后边。两个伞头领众舞者紧跟在打击乐后、成两路纵队按节奏扭跳,跳累了就跟着行进,遇见观众人多时,再表演各种队形画面。过街秧歌的基本队形如下:
  1.打击乐与唢呐(曲牌自选)同时演奏,无限反复,全体在伞头的带领下,做“小摆十字步”按图示路线走“双龙吐水”队形前进。
  2.全体做“中摆十字步”、“转角步”等,按图示路线走“双过街”队形前进。
  3.全体做“十字跳跃步”、“十字扭腰步”、“抬轿步”等,按图示路线(亦称“双过街”)前进。
  4.全体做“大站风摆柳”、“小站风摆柳”、“横扭步”,走“双龙摆尾”队形前进。
  5.全体做“二跳二扭步”、“二退二进步”、“转角步”等,走“双串铃”队形前进(蛮婆、蛮汉及各个喜剧角色跟在队尾),做“蛮婆步”、“蛮汉步”自由表演,相互挑逗,以活跃情绪和增强喜庆的气氛。
  搭彩门
  秧歌队结束本村的沿门子活动后,即开始农历正月十一至十四日进行的迎接外村秧歌队来访和交流演出活动的准备。一般是外村来访后,第三天本村即回访。活动时,除两村的秧歌队外,客队还增设“报马”一人,报马穿传统戏曲中的校尉服,或头扎白毛巾(额前系结),穿对襟上衣、中式长裤、黑布鞋、扎红布腰带,骑马或骑毛驴。主队增设一名仪程官,丑扮,鼻梁画豆腐块,戴传统戏曲的丑官圆翅乌纱帽,翻穿白羊皮袄、扎红腰带。
  为了欢度春节,迎接外村秧歌队来本村拜年访问,秧歌队要于春节前,在本村村口、村中街心十字路口、村中广场口,用木椽、松柏、各色纸花、大红对联,各搭一座高约丈余,宽约8尺的彩门(艹)。来访的秧歌队必须在每道彩门前,接受主队秧歌队伞头以盘歌(对歌)形式的提问,并立即以歌作答。问答中,要是客队的伞头回答不了主队伞头的提问,往往被拒之门外,不能进村表演。如果客队伞头在每道彩门前对答如流,圆满完成主村伞头的提问,主队就会热烈欢迎客队进村,在广场上进行表演。
  搭彩门的一般程式为,客队的报马于先一天给主村通报,主村立即筹备迎接。第二天客村秧歌队来访前,报马提前进村向主村神会会长通报,主村秧歌队立即来到村口彩门里迎接。当地俗称主村秧歌队为“里彩”(即在彩门里),来访的秧歌队为“外彩”(在彩门外)。两队伞头对唱前,主村秧歌队先由四个小伙子抬张方桌(□)放在彩门中间,挡住客队进门的路,仪程官站在桌子上向客队唱秧歌,进行盘歌。客队伞头答上后,仪程官跳下桌子站在一旁,让主队伞头继续向客队盘歌提问。两队伞头对唱问答时,秧歌队员均原位扭“十字步”,接唱每段唱词的最后一句。形式如下。
  搭彩门
  打击乐与唢呐同时演奏(曲牌自选),无限反复,两秧歌队做“小摆十字步”,按图示位置站好后,乐队骤停。主村伞头边唱边扭“平步转伞”,向客队伞头提问。客队伞头动作相同,边唱边扭“平步转伞”,及时回答提问。一般问答三次即可结束。如客队伞头都答上了,就让客队进入第一道彩门,主队在前引导,客队在后相随,至第二道彩门时,主、客队分站彩门内外,面相对继续对唱问、答。
  经过三道彩门的程式基本相同。形式如下:
  迎外彩
  1.打击乐与唢呐连续演奏,无限反复,两队秧歌各在伞头的带领下,成一路纵队做“大摆三进一退步”、“二进二退步”、“转角步”等,按图示路线时走“绕∞字”,表示彩门已打开,然后成下图位置。
  2.主队秧歌成一路纵队站于彩门内左侧,列队欢迎“外彩”,客队按图示路线进门后,全体成两路纵队扭“十字跳跃步”,走向村中广场表演“踩大场”。
  踩大场
  踩大场是秧歌队的主要表演形式,也是秧歌表演的高潮。正月十四、十五日,各村秧歌云集广场,进行相互比赛,当地俗称“赛秧歌”。踩大场通过展示服装、化装、动作、队形画面,以及舞蹈编排表演,乐队伴奏,和演员情绪,演出效果,评定各队艺术水平和表演质量的高低。因此,各秧歌队均希望通过踩大场,与他队争高比低。踩大场实际上也是全乡,甚至是全县范围的秧歌会演和相互观摩的极好机会,它有力的推动了秧歌活动的普及和提高。
  踩大场的基本程序为:先由伞头率领全体表演者在场中绕转,一般以走队形图案为主,少则走四个队形,多时可变化十六个。变换队形图案和秧歌动作,全由伞头即兴安排。走完队形图案后,伞头在场中唱拜年歌,秧歌队逆时针方向自由地慢步转个大圈。伞头唱完秧歌后,再率秧歌队绕转一、两个图案。全体即下场。接着表演各种小场节目,常见的有《二人场子》、《三人场子》、《跑驴》、《腰鼓》、《水船》等。小场节目的形式和多少,均根据各秧歌队人员和条件自定。小场表演结束后,再由伞头率领秧歌队绕转大场。此刻表演速度渐快,舞者情绪高涨,乐队伴奏热烈红火。最后大都在“卷白菜”图案中,以欢快、激越、奔放的气氛结束表演。以下仅举几例:
  挂四斗
  打击乐与唢呐同时演奏,无限反复,伞头率领全体依次做“二跳二扭步”、“三进一退步”、“转角步”,按图示路线成一路纵队上场。
  绕∞字
  全体做“大站风摆柳”、“小站风摆柳”,按图示路线行进。
  蛇盘蛋
  众人在伞头率领下做“小摆十字步”、“小摆三进一退步”、“大摆十字步”,按图示路线行进。
  卷白菜
  伞头率领全体做“前进扭步”、“转角步”、“十字跳跃步”,按图示路线绕转“卷白菜”后,从场右后角下场。
  转九曲
  多在村外耕地中选一块较为平坦的广场,用包谷杆(高约1.2米,以“○”表示)三百六十一根,按图示插入土中成“九曲阵”(见“九曲阵”图)。每根包谷杆间距约1米,用绳子连结成宽约1米的回环通道,图中形成九个城子。每根包谷杆顶各挂一盏红(绿)色的小纸灯,也可用半截挖空心盛满食用油的白萝卜插在杆顶上。在阵南面中间,分别用木椽、松枝、彩灯、纸花各搭一座进口和出口。入夜点燃油灯,使九曲灯场如繁星熠熠,蒙罩着一种神秘的气氛。九曲阵又称“九曲黄河阵”,相传是从姜子牙布的军阵图演变而来的。当地群众认为游了九曲阵可以消灾免难。因而,正月十五晚几乎是全村男女齐出动,各家老少一同游。游转开始,先鸣放鞭炮和三眼铳,然后锣鼓、唢呐在前引导,秧歌队紧跟,全村群众鱼贯相随,开始入阵游转。游阵时,打击乐与唢呐连续演奏,无限反复。秧歌队员在伞头的率领下边扭边转,动作以“前进扭步”为主。秧歌队从出口走出来后,便自动解散(见“游阵示意图”)。群众则陆续游转至午夜后,一声炮(三眼铳)响,群众争先抢灯,相传抢了红灯生男孩,抢到绿灯要女孩。凡抢到小灯者,在第二年转九曲时,要自动地送盏新灯,以表心愿。正月十五转完九曲后,春节闹秧歌的活动就全部结束。
  踢场子
  “踢场子”是陕北秧歌小场表演的重要形式,主要流传于榆林地区的绥德、米脂、子洲、吴堡、佳县等地。其中以一男一女表演的称“二人场子”,一男二女表演的称“三人场子”。男的称“挎鼓子”或“鼓子手”;女的(大都是男扮女装)称“包头”。此外,还有四人、八人甚至一、二十人参加表演的集体踢场子。“二人场子”的内容主要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和相互之间嬉戏,挑逗的情趣;“三人场子”表现的则是大、小老婆之间争风吃醋的情节。此外,还有蛮婆、蛮汉表演的“老人场子”,动作夸张,表演风趣,故又称其为“丑场子”。吸收民间一些拳术动作,表演刚健、有力的踢场子称“武场子”;风格抒情优美、活泼欢快的为“文场子”或叫“胭粉场子”。秧歌队踩完大场后,踢场子便作为小场节目登场,有时可以连续组织多对交替上场表演。大场秧歌以强烈的情绪和浩大的场面给人们以感染,踢场子则以对人物细腻生动的塑造,丰富优美的舞姿和充满生活情趣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表演时,乐队司鼓者根据挎鼓子的手势,跺脚及吆喝发出的信号,指挥乐队转换伴奏速度和轻重强弱的变化。舞者的动作随意性很大,即可自由连接,也可按动作规律变化不同的路线,但动作必须踩点踏拍,交流感情和亮相时要与伴奏者默契配合,使表演和伴奏情绪同起共伏,活而不乱,浑然一体。
  踢场子除了跟随大场秧歌活动外,还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舞蹈形式单独表演。
  挎鼓子()男一人,右手持扇,简称“男”。
  包头()女(也可男扮女装),右手“夹扇”,左手“捏绢”,简称“女”。
  二人场子
  1.[大摆队]二人跑“圆场步”按图示路线出场至箭头处,面向1点。
  2.男做“二起脚”;女做“踏步”,同时右手“转扇”、左手“绕绢”成“托按掌”。男做右“冲拳”;女做“凤凰展翅”,二人对看交流感情。接着男右转身面对女做“三脚不落地之一”,同时女右转身面对男做“面花”,二人边做边换位,成下图位置。
  3.男面向女做右“冲拳”;女面向男做“凤凰展翅”。男接做“摆手平步”,女做“摆裙步”,各按图示路线“扭∞字”回原位,仍面相对后,男做左、右“挡步”,女做左、右“凤凰展翅”。
  4.男做“三脚不落地之一”,女做“面花”,二人按图示路线交换位置。(以下开始“走四门”)
  5.男面向女做“金猴拜佛”;女面向男做“偷看遮面”。接着男做“摆手平步”,女做“转扇步”,各按图示路线至箭头处面相对。
  6.男面向女做“上步击掌”;女面向男做“扑面照镜”。然后男做右“挡步”、“三脚不落地之一”;女做“偷看遮面”、“面花”。男做“二郎担山”,女向左做“凤凰展翅”。男随即面向女做左“挡步”,女向右做“凤凰展翅”。男接做“三脚不落地之一”,女向右做“踏步翻身”。二人按图示路线,在对绕中做以上动作成下图位置。
  7.男面向女做“商羊腿龙爪”接“金鸡独立”;女做“转身芙蓉花”后做“缠腰风摆柳”。二人对看亮相。
  男保持“金鸡独立”姿势向右自转一圈,同时,女做“引路扇”、“抖扇步”,按图示路线围男跑圈(艺人称“里外城”)后,二人面相对。
  8.男面向女做左、右“金猴拜佛”;女面向男做左、右“凤凰展翅”。然后男原地做“点步摆手”;女向左转半圈面向1点,做“绕扇退步”至男身前。男随即右膝跪地,双手(手心向上)伸向女腰两侧;同时女面向1点做“跌软腰”第一至三拍动作。男保持跪地姿势,双手向前猛推女后腰;女顺势向前做“跌软腰”第四至六拍动作。男迅速右脚起向前跳至女右侧,女向左一步,二人面相对,做“打手转身”成下图位置。
  9.男、女面相对做“吸腿打脚”后,男做“摆手平步”,女做“绕扇步”,按图示路线各至下图位置。
  10.二人按图示路线跑“圆场步”,至台左、右前,面相对。到位后,男做“二起脚”,女右“踏步”的同时右手“外转扇”、左手“外绕绢”,顺势至右“托按掌”位。二人对看,交流感情。片刻后,男原地做“金鸡独立”,女做“仙女望凡”,二人对看,交流感情。然后,男、女同做“野鸡钻膀之二”,成下图位置(“走四门”至此结束)。
  11.二人面相对做“扑花打架”后,在台中做“双摆手之一”,再做“吸腿打脚”成面相对亮相。
  男做“摆手平步”,女做“绕扇步”,按图示路线(艺人称“牛眼睛”)交换位置。
  12.男做“抓风抱拳”、女做“摘金环”交换位置,再右脚起跑“圆场步”,按图示路线变叉换位至台前面相对。
  13.男做“三脚不落地之一”,按图示路线跳至女身左后;同时女做“踏步翻身”,按图示路线至箭头处。男随即左脚旁跨成左“旁弓步”,左手扶女腰后,右手从左向右上划成“托掌”;同时女左脚起,向左后转一圈至男左侧站右“踏步”,上身靠住男左肩,右手“外转扇”至“托掌”位,左手“外绕绢”成“按掌”。二人对看,亮相结束表演。二人向观众鞠躬后,从台左后跑下场。
  二人场子中的“武场”、“丑场”的表演程式与本场记基本相同,只是动作风格有明鲜区别。表演时可由演员自行组织安排。
  三人场子
  1.[三人场子曲]三人起右脚跑“圆场步”,按图示路线出场。至场中于最后一拍时,男做“二起脚”;二女站右“踏步”,右手“外转扇”至“托掌”位(扇面向后,扇口向左),左手“握绢”叉腰。
  2.男原地做“凤凰双展翅”;二女面对男做“摘金环”,三人对看交流感情,亮相。接着,男做“跪步摆手”;二女做“抱扇步”,按图示路线围男转大圈一圈半,成下图位置。女转圈时,上身右拧边转边与男交流感情。(以下开始“走四门”)
  3.男面向1点做“上步击掌”、“弓步虎看”、“三脚不落地之一”,再接做“凤凰双展翅”;二女按图示路线,面对男做“摘金环”、左“踏步翻身”、“扑面照镜”,再做“转身芙蓉花”各至箭头处,面对男。
  4.男做“摆手平步”;女做“绕扇步”三人相互对看,按图示路线“绕∞字”两圈半成下图位置。
  5.男做“二起脚”;女1右脚向右一步,撤左脚成左“踏步蹲”;女2做女1对称动作。男原地做“凤凰双展翅”;女面对男做“整衣”。然后男做“三脚不落地之二”;女做“面花”,三人按图示路线换位成下图位置。
  6.男做“上步击掌”、“弓步虎看”,同时女做“凤凰展翅”。男接做“摆手平步”,同时二女做“转扇步”,按图示路线走“双对角”两遍半成下图位置。三人边走边相交对看,交流感情。
  7.男做“上步击掌”后,接做“金鸡独立”;女面向男做“摘金环”。接着三人按图示路线同做“绣女闪腰”,最后一拍时,女顺势闪腰向前跑。然后,男做“后飞燕”(或做“扫堂打地”,也可做“跨腿騗跳”);同时女做“面花”。男接做“压腕耸肩”;女做“闪腰风摆柳”,三人对看,交流感情。
  8.男做“摆手平步”,按图路线连续走小三角形;同时二女做“翻扇步”,按图示路线走“剪子股”图案回原位。三人成下图位置。
  9.男做“抓风抱拳”;女面向男做“扑面照镜”。男接做“双打脚”,二女做“偷看遮面”,三人相互对看,交流感情。然后,男向前做“三脚不落地之一”;二女对称地做“踏步翻身”,顺势按图示路线走至下图位置。(“走四门”结束)
  10.男做“金鸡独立”,女做“转身芙蓉花”,三人面向1点亮相,静止片刻。男左脚起,按图示路线向左转一圈至台中,面向1点做“跪步摆手”;女1做“转扇步”在里圈逆时针方向,女2做“绕扇步”顺时针方向,各围男转一圈成下图位置。(上述路线艺人称“里外城”)
  11.三人面相对做“凤凰三点头”成下图位置。
  12.男做“摆手平步”,绕一小圈后面向8点;二女面对男做“抖扇步”,按图示路线至下图位置。(艺人称为“蛇蜕皮”)
  13.男做“上步击掌”接“金鸡独立”;二女面对男做“跌软腰”。然后,男做“三脚不落地之二”,同时女做“面花”,三人按图示路线至台左前。男原地跳起,落地成“大八字步半蹲”,双手左右分开扶二女的后腰;女1站右“踏步”,右手“外转扇”至“托掌”位,左手“外绕绢”至“按掌”位;女2换握扇子、手绢,做女1的对称动作。三人紧靠成一排,相互对看亮相,然后走至场中,同向观众行鞠躬礼,从场左后下场。
  绘图 郭敦
  出 处:陕北秧歌实录/海海著.—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 2006重印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