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阿宫腔——最后的玉兰花》三、阿宫腔戏曲音乐 1.阿宫腔唱腔


老艺人惠存孝演奏二弦;


  阿宫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板式结构严谨,其板式的组合对剧情的发展及感情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板式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板眼或板路,阿宫腔和秦腔的板式基本相同,以拍板和鼓击拍,板表示强拍或次强拍。眼是击鼓为点,表示弱板或次弱板,二者合称板眼。板式成套的基本规律先是散节奏型,次是慢节奏型,再是中节奏型转快节奏型,最后提板或留板。
  这种板式的节奏有四种,即一板一眼(2/4节拍),一板三眼(4/4节拍),有板无眼(1/4节拍),无板无眼(散板)。一板一眼的速度较快,适用于说诉叙事,一板三眼速度缓慢,多用于抒情场景。有板无眼更多的用于剧情紧张和矛盾冲突激烈的情况下。无板无眼的唱腔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散板形式,能充分自由地展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就是这种基本板式组合和板式节奏的灵活变化。形成了阿宫腔的六大类板式。
  (1)慢板,为一板三眼4/4节拍,是阿宫腔很有特色的重要板式。节奏严格,曲调悠扬婉转,抒情性很强,常有较长的拖腔和假声的运用,长于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因速度不同,又有慢三眼和快三眼之分。慢三眼有[塌板],快三眼有[拦头板][紧塌板]等,常用于人物情感激动的场面。另有一种新创的[连音板],用于剧间的对话或叙事。
  慢板唱腔根据不同角色和剧中人物的感情表达的需要,在起板、落音和间奏过门等方面都有多种多样的变化,特别是慢板的拖腔,因有遏低(真嗓)翻高(假嗓)而丰富多彩,独具一格。拖腔中的假声主要用于小生和小旦的唱腔,正旦、丑角也用,老旦、须生、花脸一般不用。拖腔中的“依、咽”等衬字,吐字宜轻,点到为止,断而未断,余韵幽长。不可将衬字咬得太重太直,使拖腔失去幽雅细腻的特色。这是阿宫腔非常重要的一种音乐技巧,因此行内有“三唱不及一遏”之说。
  (2)二六板,是阿宫腔的原始板式,其他板式都是由此变化而成,是阿宫腔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板式。它节奏紧凑而灵活,叙事说情皆宜,是表现阿宫腔明快清丽特色的主要板式。它有快慢、欢音、苦音之分。慢二六为一板一眼2/4节拍,节奏适中。快二六为有板无眼1/4节拍,节奏较快。因起板与落板不同,又有摇板、原板、七锤摇板、带摇板等。
  二六板唱法多样,运用灵活,变化自由,一般只将首句分为三个音节,其他唱句可为三个、两个或一个音节。一般十字句唱法为三三四,七字句唱法为二二三。
  (3)二倒板,又名导板、二导板。慢速为2/4节拍、快速为1/4节拍。这是一种必须和其他板连接、不能单独使用的板式。是保留二六板一板一眼的前提下,通过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板式,一般只有一个乐句,即有上句而无下句。它使用在唱的首句,起着导入其他板路唱腔的作用。或用于唱段中间,起着过渡的作用。它既可叙事,又可抒情,基本节奏特点是“碰板”开唱,和从高音开始的旋律结合时,往往能够表现出人物内心激烈的情绪。它有紧慢之别,也分欢音和苦音。
  (4)带板,是阿宫腔中戏剧性很强的一种板式。它能突出语言和节奏的特点,常在戏剧矛盾发展到高潮,人物情感非常冲动时运用。既可独立使用,又不与其他段式相互连接。因节奏特点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大致可分为双锤带板、拉锤带板、五锤带板、七锤带板、剁锤带板等。带板唱腔不受节拍与时值的限制,紧打慢唱,自由灵活,可以尽情发挥。带板的落板形式有三:留板——表示一段唱腔唱完后,需要暂停,而音乐不停,下面还要接唱。齐板——表示一段唱腔已完全结束,下面接道白或动作。荒板——表示全剧唱腔到此全部结束。
  (5)箭板,又叫尖板、垫板、简板等。它是根据戏剧情绪和音乐表现的需要,直接从带板中发展而成的板式。属散板结构,节奏自由,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无板无眼,曲调连贯,抒情性强,还可以根据剧情与人物感情的需要,极致发挥,或倾泻、或爆发、或怒吼、或悲号,都可从这个不受节拍与时值限制的板式中一吐为快。是最长于表现慷慨激烈、紧张奔放的板式。它也有快慢、欢音、苦音之分,它的唱句可长可短,十字、七字、五字均可。
  尖板只有句头过门,没有句中过门。唱句中间只有打击乐衬势,因此称垫板。它可数句连唱,也作为大段唱腔板路的引句。
  (6)滚板,是一种吟诉性板式,半吟半唱,无板无限,节奏自由。它是直接由尖板发展而成的一种板式,唱词有规整句,有长短句,也有一字一音或一字多音结合的散唱式。极善于表达一种极为悲痛、酸楚、伤感的情绪,它只有苦音,没有欢音。它可以同其他板路结合,或作大段唱腔和起始,或插入唱腔中间。它的开头十分讲究,即必须由一板三眼的慢板转入一板一眼,再转入无板无眼的散板,速度由极慢转快,在抒情上力度极强。
  (7)彩腔,是阿宫腔音乐中特殊腔调,即假嗓拖腔,俗称“二音子”。它在阿宫腔的运用比其他戏曲对假嗓的运用要多,不仅在剧情发展到高潮时和人物情感十分激动的情景下运用,在一般唱腔的落音也运用依、呀、咽等衬字拖腔放音,且流畅自如悦耳动听。在最高调时的翻高遏低,更是发自丹田,流于喉腔,出于鼻孔,声韵高越,音调激扬,音域宽阔达到两个高八度。有人称“啸音”,古人有“啸歌伤怀”“长啸哀鸣”之说,因此也成就了阿宫腔哀婉动人、幽雅细腻的艺术特色。
  阿宫腔拖腔用真假嗓结合发声,丹田喉鼻音流啭共鸣,不易掌握,会者妙音天成,让人惊魂热心,不会者断气走音,不成腔调,因此遏止功夫成为业内评价一个演员演唱优劣的重要标准。
  (8)阿宫腔唱腔的创新探索。
  阿宫腔搬上大舞台后,为了解决男女唱腔谐调和发声效果等问题,在音乐唱腔设计上作了不少探索和革新,创作了一些适合阿宫腔剧种特色的新唱腔。如在移植演出《杜鹃山》时,雷刚哭大江一段唱腔就是新创的,它是在把握阿宫腔唱腔特色基础上,吸收眉户《老龙哭海》曲调而创作的,它既合于阿宫腔激越委婉的风格,又能充分表现雷刚悔恨交加的悲愤心情,演唱时悲壮激昂,受到各界的好评。
  又如阿宫腔花脸的唱腔,化用了蒲剧的一些发音方法到阿宫腔调中,舍去某些不适于花脸拖音的“依、咽”衬字,听起来和谐悦耳,不沉不躁,充分表现了人物刚直不阿、主持正义、明辨是非、敢作敢当的性格。
  为了准确表现剧中人物思想感情,在慢板基础上创作了[连音慢板]板式,用在《白蛇传》“游湖”一场中缠绵深情的对唱中。若用慢板,委婉有余而欢欣不足,若用二六板,欢欣有过而稍失羞怯,用新创作的[连音慢板]演唱,既能表现男女青年初恋时欢欣喜悦的内心活动,又能恰当表现初恋时羞涩矜持之态,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现代戏的演出中,又在唱腔改革上作出了新的尝试。如在《两家亲》中谷秀和成江门里门外的唱腔,就大胆借用了歌剧中男女二部合唱、对唱,深刻揭示了人物复杂多虑的心态。又如在《四季歌》三场中,月儿绝望轻生的一段唱,不仅打破了戏曲常用的七字、十字结构,用了类似词牌的五、四、三字句,音乐设计大胆创新,从人物情景出发,设计出了一套感人至深的阿宫腔唱腔,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出 处:阿宫腔 最后的玉兰花/曾长安编著.—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