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阿宫腔——最后的玉兰花》 六、阿宫腔剧目 2.搬上大舞台后的剧目


  阿宫腔开始搬上大舞台的剧目是改编自皮影戏的旧传统剧目,一开始即努力解决由挑签影人到大舞台演出的表演、音乐、舞美等如何继承的问题。这最初的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解决了阿宫腔在男女同声同调,易于和秦腔串腔串调等问题,还明确了阿官腔在音乐唱腔的探索方向,突破了皮影戏说繁唱简的局限,突出追求阿宫腔典雅细腻、清丽柔婉的艺术特色。这是一个重要而智慧的选择,剧种特色确立了阿宫腔在众多的陕西地方戏的艺术地位。
  这一时期,排演剧目也选择适宜表现剧种特色的才子佳人戏为主,如《玉瓶赠金》《王魁负义》《锦香亭》《女巡按》等。从1958年到1961年的三年多时间里,这些剧目多次参加省级会演,并集中在省重点加工,有机会得到尚小云、封至模等名家精心指导。又安排到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巡回交流演出,最后又到北京汇报演出。大大开阔了艺术视野,一批在创作、导演、表演、音乐、舞美及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得到锻炼提高,凝聚为新的阿宫腔艺术综合创新实力,使一个县级演出团体形成了细腻扎实、认真严肃的艺术风格,并在以后的多年里得以相传,广受好评。我们不应该忽视,这是“大跃进”之后中国政治经济遇到困境的荒难之年,人体营养缺乏,人的思想也压抑受梏,而这尖角初露的娇娇玉兰,却得天独厚,含苞绽放,幽香可人,声动京华。这是一个县级剧团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是一个地方小戏生存成长的雨露春风,这是阿宫腔之大幸!我们深深怀念那个年月的护花人!
  《玉瓶赠金》 皮影阿宫腔传统剧目。1958年由富平剧团移植搬上大舞台,段天焕先生艺术指导。剧目内容见前皮影剧目介绍。
  《锦香亭》 阿宫腔传统剧目。1959年由富平剧团改编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节目。王玉珊改编,群乐皮影社艺术指导。执行导演杨远中,武打设计胡连壁,舞美潘桃青。
  剧本写唐时御史葛太古和李白痛斥安禄山专横朝野,被贬范阳。后安禄山造反,葛不从被禁。安子强逼葛女明侠为婚,被魏氏母女相救,丫环红玉替死。新科状元钟景奇因救葛御史被贬四川,路过常山遇虎,被雷万春相救。钟景奇后与郭子仪平安史之乱。葛明侠被郭子仪相救,奏明圣上,差人送亲范阳。李白被钟相邀前往葛府迎娶,误将碧秋送往去良辰成亲的葛处,双方彩轿同到,真假明侠难分,送亲双方互不相让,葛明侠见情使碧秋婚配雷天杰,各遂心愿。
  《女巡按》 阿宫腔保留剧目。有鱼讯、黄俊耀据清代戏剧家李十三《万福莲》改编的《女巡按》本,田汉改编的《谢瑶环》本。阿宫腔1960年据鱼讯、黄俊耀改编本整理排演。该剧艺术指导为陕西省戏曲剧院导演封至模、杨远中,武打设计胡连壁,音乐设计惠存季、李生辉、张启信,舞美潘桃青。
  剧本写宫女谢瑶环奉旨女扮男装巡按江南,民女肖慧娘为武三思三子武洪所抢,被义士袁华搭救,为谢所遇,谢留袁华,慧娘又巧遇游学归来的未婚夫龙向乾,二人去按院告状,谢以理公断,武咆哮公堂,被谢重责四十。武洪诬谢私通太湖叛民,上赐尚方宝剑,欲杀害谢瑶环。太湖英雄康振武访见袁华,劝谢弃官投民,谢犹豫不决。袁杀差逼反,战胜武洪,同奔太湖。
  《女巡按》1960年由富平县剧团首演,1961年赴京汇报演出,并巡回山东、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演出。主要演员有周青茹、冯碧茹、高爱玲、王淑媛、雷天民、何绥林、党碧侠、李亚玲、刘宝琴、冯淑云、周正中、李淑贤、柏福荣、张建章等。1979年由富平剧团二队复排,复排导演傅新元、冯碧茹,武打设计李炳恒,音乐设计惠存孝、党克荣,舞美设计潘桃青、刘积田。主要演员有暴建玲、唐先会、张荣华、唐小利、刘易云、李玉玲、杨小利、王拴印等。1981年12月在西安人民剧院汇报演出,陕西省广播电台录音。
  《王魁负义》 阿宫腔保留剧目。富平县剧团1960年据川剧本《情探》集体移植,王玉珊执笔。
  剧本写温柔善良的烟花女敫桂英去海神庙进香路上,搭救了赶考不第、乞讨莱阳、冻僵雪地的王魁,二人海盟山誓,结为夫妻。桂英伴王魁苦读,送王赴京应试。二人在海神庙神前盟誓,桂英断发相赠,表示忠贞不贰;王魁发誓,高中决不负恩。但王魁上京身荣,休弃糟糠,入赘相府。桂英见信悲愤难抑,奔海神庙哭诉打神,抱恨自缢。冤魂汴梁索命,活捉王魁。
  《王魁负义》1960年由富平县剧团首演。当年3月参加陕西省新搬上舞台剧种会演,即引起广泛好评,后赴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巡演。1961年8月,在西安请尚小云、封至模、李文蔚等名家对准备赴京的《王魁负义》精排细磨。9月赴北京演出后赴山东等地演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陕西日报》等发表文章,对《王魁负义》成功的演出予以热情肯定。先后有12个地方剧种、29个艺术单位学习《打神告庙》的演出,百代唱片公司为刘宝琴录制唱片,1976年底传统戏恢复上演后,在陕西及外省一些剧团仍继续复排演出《打神告庙》。
  该剧艺术指导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唱腔音乐指导富平县群众皮影社,初排导演杨远中、胡连壁、何福堂。赴京演出导演封至模、杨远中,音乐设计惠存孝、薛增录,舞台美术蔡鹤汀、潘桃青。刘宝琴、李珍珠饰演敫桂英,赵云侠饰王魁,何福堂饰王忠,冯碧茹饰小菊,柏福荣饰判官。此剧经几代人精心打磨,已成为观众喜爱赞叹的旦角演员的经典剧目。
  《九江口》 阿宫腔演出本,王玉珊根据同名京剧移植,1960年首次上演。剧本写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北汉王陈友谅派大将张定边久攻南昌不下,陈用美人计,拟骗朱元璋上当,朱元璋将计就计,派花云龙前去招亲,以里应外合,打败陈军。张定边识破朱元璋用计,屡谏于陈不从,料知必败,于九江口备船接应败退的陈友谅,陈始悔悟。
  该剧导演杨远中,音乐设计惠存孝、李生辉、张启信,舞美设计潘桃青。党治国饰陈友谅,刘稳新饰张定边,雷天民、何绥林饰花云龙,高爱玲饰公主,党碧侠饰皇后,权三民饰朱元璋。陕西省广播电台存有录音。
  1964年后的剧目
  1964年,全国禁演传统剧目。恢复上演传统剧目有到1977年下半年。此前10多年间,阿宫腔上演剧目主要是改编现代戏和学习“革命样板戏”。剧目有《江姐》《杨立贝》《红色娘子军》《杜鹃山》等。其间也随当时的政治形势创作上演一些小戏,如《应该管》《新媳妇》《审椅子》《两块六》《兵发十八湾》《两张大字报》等。1977年后艺术逐渐解冻,50年代的演员在艺术上更臻成熟,70年代培训的年轻演员崭露头角,排演了《白蛇传》《金鳞记》等传统剧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关注。从80年代开始,新老两代演员通力合作,连续排演了现代戏《两家亲》《三姑娘》《四季歌》,获得省市及国家多项奖励,阿宫腔又一次出省到兰州、山东等地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展览演出,从表演、音乐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探索和提高。
  《金鳞记》 王玉珊、傅新元1981年据田汉、安娥改编的湘剧《追鱼》移植。移植导演傅新元,音乐设计惠存孝、房志升、屈西各。舞美设计潘桃青、刘积田。剧本写书生张珍穷困之际,投亲相府,岳父宰相金宠、未婚妻金牡丹反目退亲,善良的鲤鱼精同情爱慕张珍,化作牡丹小姐与张珍相恋。真假牡丹闹得金宠无法分辨,请包拯过府断案,各执己见,使鲤鱼精幸免于难。金宠又请张天师捉妖,观音大士赶来拯救鲤鱼,鲤鱼情愿忍痛剥去鳞甲,到人间与张珍结为夫妻。
  该剧由富平剧团二队排演。唐小丽、杨小丽饰张珍,刘易云、王会丽饰鲤鱼精,王拴印饰金宠,张小娥、李玉玲饰金牡丹,郭民荣、路争胜饰真假包公。1987年以“苦斗”“剥甲”两个选场参加渭南地区青年演员调演,获武打集体奖,导演、音乐、舞美单项奖及多项演员奖。12月赴省汇报演出,副省长宋友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杰、周淳等多次观看演出,称赞青年演员阵容整齐、武打精彩,对“文革”后富平县很快恢复阿宫腔剧种,培养新人,予以肯定鼓励。《西安晚报》发表《秦代宫廷音乐阿宫腔又登舞台》,《陕西日报》发表《古老剧种开新花》,《人民日报》发表《阿宫腔后继有人》等文章宣传介绍。陕西广播电台录音播出。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金鳞记》年画四幅屏发行。
  《两家亲》 曾长安于1983年5月创作。1983年《西岳·戏剧增刊》发表。特邀艺术指导吴德、孙建章,导演刘稳新,音乐设计惠存孝、魏建文,舞美设计潘桃青、刘积田。
  剧本写在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墙之隔的两代人之间婚姻爱情的纠葛和观念差异。该剧以轻喜剧的表现方式,委婉明丽的阿宫腔音乐风格,艺术新人富于生活气息的本色表演,展现了改革之初当代农村喜人的生活情景。
  1983年9月,该剧由富平剧团首排演出,宋彩萍饰谷秀,祝传东饰何成江,刘立萍饰热火婶胡腊云,柳小宝饰田三娃,刘易云饰何芳芳,王明德饰郑干事,赵学贤饰田家坤。10月参加渭南地区创作剧目会演大会。会演《简报》第10期发表《浅说现代剧〈两家亲〉之新意》等文章。获演出综合奖、剧本创作二等奖、导演奖、舞美奖、音乐伴奏奖,王明德获表演二等奖,宋彩萍、刘易云获表演三等奖。1984年,参加陕西省创作剧目展览演出。1月23日晚,省委书记马文瑞观看演出并接见演出人员。《陕西日报》发表罗振岗评介文章《喜看两家咋结亲》。后经省文化厅推荐参加1984年全国现代题材戏曲、话剧、歌剧观摩演出预选。省文化厅主管厅长和艺术处与渭南地区文化局共同深入剧团协助剧目提高,并带有导演、舞美、灯光等专业人员具体指导,特别是著名导演孙建章以其对喜剧的独特把握和才华,使剧目有了面目一新的新感觉。文化部艺术局林毓熙、苏伟光于当年4月1日来富平观看演出并召开演出座谈会,认为“这个戏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几个形象都立起来了”,“我们看了一个基础很好的戏,看到了一个剧种的希望。”“这个剧种音乐本身有特色,在表现现代生活上没有受旧程式的束缚,没有丢掉本身,这个剧种是有希望的。”(引自1984年4月1日《演出座谈会纪要》)
  《三姑娘》 曾长安1986年创作。剧本有《西岳》1986年第3期发表本,省戏剧美学研究会、省艺术研究所戏剧创作研究室《喜剧美学研究通讯》1987年第5期发表本,《当代戏剧》1987年第2期发表本。导演杨惠珍(特邀)、刘稳新,音乐设计魏建文、张长兴,配器指挥张长兴,舞美设计刘路、尤宝成。
  剧本写当年果林村三姐妹对婚姻的选择,不能不受着贫困落后的农业经济制约——大姐秋玲为盖房攀亲,二姐雪玲为换粮成婚,三妹春玲为葬母许人。当农村改革的春风春雨洒遍大地,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时候,其间的恩恩怨怨、风风雨雨,又难解难说。几经波折,她们又重新找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三姑娘》由富平县剧团首排,樊惠芹饰叶春玲,宋彩萍饰叶雪玲,刘立萍饰叶秋玲,雷天民饰叶父,王拴印饰石庄庄,魏思军饰石社社,党碧侠饰石母,汝小利饰五全,王明德饰肖良。1986年12月参加渭南地区首届艺术节,获综合演出、剧本一等奖。1987年5月参加陕西省首届艺术节,获综合演出奖,创作一等奖及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10多个单项奖。《陕西日报》发表肖云儒《真是一台好戏》的文章,热情肯定了这个剧目:“三姑娘的创新,既打破了戏曲艺术封闭自足的系统,又避免了脱离生活和审美传统的新形式展览和生硬的横移。三姑娘的创新,表明民族传统形式反映当代生活具有活跃的生命力。”喜剧评论家陈孝英在《三姑娘》专辑发表《戏曲喜剧表现现代生活前景广阔》一文中说:“看了三姑娘,有一个突出的感受,那就是:用戏曲喜剧来表现现代题材似乎比较容易谐调现代生活内容与戏曲独特艺术形式的矛盾,比较容易使现代生活的内容适应和突破戏曲程式的规范,比较容易取得当代各阶层观众的认可。”同年9月,《三姑娘》又参加在兰州举行的首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演出。大会会刊和《甘肃日报》刊登杨惠珍写的《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曾长安写的《生活、思考、追求》等文章。1988年选入华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剧目选》一书。2002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戏剧集荟萃·曾长安卷》收存。2005年,陕西音像出版社发行《三姑娘》光盘。
  《四季歌》 曾长安1990年5月创作。剧本于1992年《西岳》一、二期合刊发表。导演杨惠珍(特邀)、王明德,音乐设计魏建文,音乐指导、配器薛生元,舞蹈设计高爱玲,舞美设计尤长路。
  剧本写盘石村几个普普通通的男男女女,小小苍生,在春风春雨的吹苏之下,开始萌动觉醒,试图支配自己的命运,来来与月月,石山、张山与秋嫂、二石与水莲几对人之间的婚姻纠葛,展示了浮躁心态下艰难的向往追求与理性的回归。人生四季、四季人生,往复萦回,促人深省。
  《四季歌》1990年由富平剧团首排演出,汝小利饰来来,宋彩萍饰月月,王明德饰石山,党碧侠饰秋嫂,张建章饰张三,王拴印饰二石,马海萍饰水莲。1990年12月参加渭南地区艺术节,获演出综合奖,创作一等奖,王明德、党碧侠、宋彩萍获表演一等奖,张建章、汝小利获表演二等奖。1992年4月23日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姚欣等五人来富平观看《四季歌》演出,当年7月参加在山东淄博举办的“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文化周报》发表崔天民《优美动人的四季歌》《西岳》发表《浮躁心态的理性审视》等文章。田涧青在评论中说:“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经济大潮中,还要不要建立新的人格精神?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以及人的个性确立?人的鲜活的生命是被金钱所奴役,还是为人的精神灵魂而提升?一句话:人应该为什么而活着?这是每个人必须认真对待的严肃课题。”1992年11月,该剧获陕西省新剧目观摩演出综合奖,优秀剧本创作奖,导演、音乐、演员奖等多项奖励。1994年获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剧目奖。
  这里的200多个阿宫剧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皮影传统剧目。二是阿宫腔搬上大舞台后上演剧目。三是创作和移植的现代剧目,为查阅方便,按笔画顺序收录。
  出 处:阿宫腔——最后的玉兰花/曾长安编著.—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