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戏曲音乐概论》 陕北秧歌戏音乐三、唱腔音乐


  陕北秧歌戏的唱腔结构为曲牌体,唱腔曲调由秧歌调,民歌小调和兄弟剧种尤其是迷胡音乐构成。
  (一)唱腔曲调的类别
  1.秧歌调
  秧歌调,指陕北秧歌社火中常用的曲调。最常见的类似关中秧歌〔四六曲〕结构的〔沿门子曲〕(即群众所称的〔秧歌调〕)。这种曲调为七言四句体歌词。第二乐句、第四乐句均有两小节的打击乐过门。第四乐句后加两小节的帮腔,然后再重复第四乐句,后加6—8小节的打击乐。由于在秧歌队沿门向群众拜年的活动中,艺人们即兴编唱的拜年词、视贺词用的就是这种曲调,故称为“沿门子曲”。因其短小活泼,易于即兴配词演唱,又有打击乐器的烘托,使其热烈欢快,故被秧歌队所常用。这类常用曲调还有〔水船曲〕、〔跑旱船〕、〔小放牛〕等,都是在秧歌歌舞活动中普遍运用的曲调。实为秧歌戏中的一曲多用曲牌。
  2.民歌小调
  民歌小调是指保留民歌形态的曲调,这类曲调既是秧歌戏表演的内容,又可作单独的民歌演唱。如〔信天游〕、〔绣荷包〕、〔令令郎〕等,一般用一曲釆用分节歌形式,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另外,还有一种专曲专用的民歌小调,如《兄妹开荒》中所用的曲调,只能为《兄妹开荒》所用,其它剧目是不可用的。
  3.借用兄弟剧种音乐
  随着陕北秧歌戏音乐的发展,许多剧的唱腔音乐借用兄弟剧种而来,只是保留了秧歌戏的演出形式。如《夫妻识字》就是采用迷胡音乐来演唱的。
  (二)陕北秧歌戏的音乐特征
  早期的陕北秧歌戏多为一剧一曲,选曲上依符剧情的需要,较为灵活,不同的艺人演出可选用不同的曲调。搬上大戏舞台后,一本(折)戏中常常选用多首曲调,有的曲调可独立完成某一段唱,而有的唱腔却常常由几首曲调联缀而成。这种多首曲调联缀而成的唱腔,一般均为同一调式,显得自然、流畅、风格上也相对统一。
  陕北秧歌戏音乐来自于地方民间音乐,它与陕北民歌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一样深刻,顺耳入味,多唱不烦、再听不厌,富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唱腔音乐的结构大多为一段体,其音阶多为七声,以徵调式为主,旋律中的7音一般情况下均为b7微升,与陕西其它剧种音乐有相似之处。
  传统秧歌戏因无文场伴奏,因而演唱者的嗓音好坏就是一把尺子,所以调高均由演唱者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而定。搬上大戏舞台后有了文场伴奏,依照曲牌的不同,有定F调、G调以及D调。男女声音域基本相同,均在十三、四度左右,特殊唱腔,有时女声的音域竞达两个八度。
  出 处:陕西戏曲音乐概论/许德宝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