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戏曲音乐概论》 碗碗腔音乐三、器乐


  碗碗腔的乐队也叫“场面”,皮影时期混坐一起,搬上大舞台后,文、武场就分别居于舞台的两侧,文场在下场口,武场在上场口。后来由于乐队编制增加,文场集中居于乐池演奏。文场的职能主要是伴奏唱腔,演奏曲牌;武场主要为伴奏唱腔击节合拍,演奏开场,配合人物的表演,奏以相应的动作动铜器和起板铜器。
  碗碗腔早期(皮影形式)的乐队由四人组成,其分工如下:
  “前手”:担任全剧的唱、白,兼弹月琴、打边鼓、堂鼓、手锣等。
  “上档”:掌硬弦(二股弦),兼铙钹、唢呐、马号(喇叭)。
  “下档”:拉板胡,兼唢呐、马号、择人马、帮签子、添油灯。
  “后槽”(后台):敲邦子、击碗碗、铰子、大锣(勾锣),兼吹马号。
  演奏时由月琴、碗碗领奏;硬弦、板胡相衬,乐器虽少,但彼此配合紧密和谐,每件乐器都根据自身的性能和特点,将同一基本曲调加以个性化的发挥,三位一体,相得益彰,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杂乱,形成一种独具的伴奏形式。
  碗碗腔搬上大舞台后其乐队有了很大变化,1956年至1966年,在传统乐队基础上加进了二胡、扬琴、笛子、洞箫、琵琶、双簧管、大提琴、三角铁等中西乐器,组成为以民乐为主,西乐为辅的小型中西混合乐队。1972年至1982年,在以上乐队基础上,又增添了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以及排笙、定音鼓、吊钗、小军鼓等大量西洋乐器,编制由十多人增加到三十多人,成为一个中型的中西混合乐队,并设了专职指挥。1983年至今,又恢复以民族乐器为主,并吸收少量西洋乐器的中型混合乐队,减去大量西洋乐器,只保留了大提琴、低音提琴、定音鼓、吊钗、三角铁等,同时又增添了古筝、铝板琴、电子琴、笙、排鼓、柳琴、阮等中西乐器,编制人数减至二十多人。随着乐队体制的变化,从1972年起,在乐队音乐的编配方面,采用了支声、复调、和声、配器等作曲技法,丰富了色彩,增强了厚度,扩大了表现力,使伴奏艺术有了新发展。
  (一)文场及曲牌
  碗碗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月琴、硬弦(二股弦)、板胡。
  月琴,弹拨乐器,其结构由琴箱、琴柱、琴轴、琴弦、琴托、小码、品、春秋及拨子等部件组成。琴箱呈八角形,箱壁用核桃木制作,箱面以桐木板贴制,箱背面下五分之一处置一扶手,谓之春秋,黄檀木制作,宽约55mm,长约90mm。琴柱贯通箱内,与丁字横木相接,长约670mm,宽约40mm。柱上端刻为弦槽,置二至四孔,装置弦轴。槽下口设一山码,高约20mm,宽约60mm,码下依次贴品八至十个。箱底置有琴托,厚约13mm,长度略宽于箱底。拨子为龙柏木或活青竹制作,130mm,宽为10mm,厚约2mm,演奏时,左手中指戴金属指帽,右手执拨子,常用音域为C1—C2,定弦为5 1,擅用扫、拨、滚、弹、滑及加花等技巧,音色委婉柔和、清脆有力。
  硬弦,也称二股弦。由琴桐、琴柱、琴轴、琴弓等部件组成。琴桐呈圆形或八棱形、直径约90mm,以桐木或杉木板制作,长约135mm,筒面贴一桐木板。琴柱,多用乌木或其它硬木制成,为圆柱形,长约55mm。琴轴两根,系黄杨木所作,与腰码间距离约21mm。琴弓竹制,弦硬而粗,均用牛筋制作,现为钢丝弦。音域为a2—a3,定弦为6 3,演奏时,左手三指均戴金属指帽,不倒把,擅用滑音,音色尖细高亢。
  板胡,其形制与一般板胡相同,定弦为5 2演奏时左手三指均带金属指帽。
  碗碗腔文场曲牌音乐包括弦索曲牌和唢呐曲牌两类,共计有80余首。曲体结构分只曲或只曲反复和多曲联缀两种形式。运用时,需根具体场景、剧情的需要,以及曲牌的功能属性和连接规律而定。文场曲牌音乐一部分取自民间小曲和鼓吹,一部分则是从秦腔、眉户、同州梆子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融化而来。特别是唢呐曲牌,其多数与秦腔相近或相同,只是较秦腔原始,弦索曲牌与眉户相近。碗碗腔搬上大舞台演出之后,对传统曲牌进行了大胆革新,同时也编创了不少功能性的配乐,增强了音乐戏剧化功能,丰富了剧种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弦索曲牌主要用于揭示剧情,刻画人物,点化环境,渲染气氛,配合演员表演,衬托唱间加白,以及场次间的承前启后等。如[杀妲己]、[重台]等。
  唢呐曲牌主要用于帝王登殿,群臣朝拜,行兵布阵,饮酒宴乐,迎来送往,神仙聚会,婚丧嫁娶,以及用作引子、尾声等。
  (二)武场及锣鼓经
  武场,即打击乐。也叫锣鼓点、锣鼓经、铜器等。其作用和用法分为以下五种:
  1、开场铜器:由多种锣鼓点组成,用于开戏前“烘场子”、“造气氛”,以招徕观众。常用的有[马锣开场]、[十样景开场]和[桂花城开场]等。
  2、板头铜器:主要用于起板。其用法分为击乐单起(干起)和板头音乐结合两种形式。常用的有[安板]、[四棰]、[小草]、[原翻儿]、[带板]、[七棰]、[扬句子]、[滚白]、[垫板]等。
  3、动作铜器:主要用于演员表演,可单牌使用,也可视其需要,按联套规律多牌联套。常用的有[五棰]、[七棰]、[十棰]、[十四棰]、[擂棰]、[摩镭]、[豹子头]、[清场锣]、[列棰子]、[勾棰子]、[一扇坡]、[摆亮子]、[翻山鹞]、[南瓜蔓]等二、三十种。
  4、曲牌铜器:主要用于伴奏唢呐曲牌,以曲定名,无专用名称。弦索曲牌主要以梆子、碗碗击节,铜器一般不用或少用。
  5、效果铜器:如模拟或表现打更、风声、雨声、水声等。
  碗碗腔搬上大舞台之后,对传统锣鼓点有取有舍,但板头铜器大都保留,同时还吸收了秦腔、京剧和其它剧种的一些锣鼓点,以适应舞台演出和时代需要。
  出 处:陕西戏曲音乐概论/许德宝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