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西湖遗恨》——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

    
  《西湖遗恨》是根据《游西湖》改编的大型秦腔古代剧。描写了南宋末年,李御史之女李慧娘由太学生员裴瑞卿相伴,去为被权奸贾似道诬陷致死的父亲扫墓,与贾狭路相遇,贾见慧娘丽质貌美,强劫慧娘到贾府。裴瑞卿因怒揭权奸暴戾而身陷囹圄。慧娘因不从贾贼淫威而被残杀。慧娘与裴生两人青梅竹马,对爱情忠贞不渝,慧娘身虽死而情不泯,感动了九天玄女,赐给阴阳宝扇。慧娘之魂化作复仇女神,与贾及前来杀害裴生的贾府家将廖寅展开殊死搏斗,终于救裴除奸。慧娘与裴生终因“阴阳难合”而情爱两分,遗恨西湖之畔。
  《西湖遗恨》保留原作精髓,着力深化主题,强化了主人公李慧娘、裴瑞卿这一对古代青年男女生死不渝的爱情主线,突出了他们对弄权误国、摧毁爱情的奸相贾似道的强烈反抗精神。同时运用浓墨重彩的现代艺术手段,丰富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赋予这部传统悲剧以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戏剧色彩和摄人魂魄的艺术魅力。上演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多次面向全国播出该剧,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并发表评论文章,中国剧协、陕西戏剧界也分别组织召开《西湖遗恨》研讨、座谈会,给予高度评价。主演李梅因剧中的出色表现而被誉为“秦腔一枝梅”。
  自1991年起,《西湖遗恨》多次被选调进京,参加“亚洲传统戏剧国际研讨会”演出、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展演等活动,均大获成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特题词盛赞:“秦腔一绝,堪称国宝”。1991年,该剧参加西北五省(区)民族戏曲邀请赛,荣获演出一等奖、剧本二等奖等多项奖励。翌年,在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中获优秀剧目奖。
  《西湖遗恨》还多次走向海外、走出国门,所到之处,深受欢迎,为民族戏曲艺术赢得声誉。1990年,赴香港地区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引起强烈反响,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等16家报纸先后发表评论、报道,香港电台将全剧播出以飨听众。1992年,《西湖遗恨》应邀赴芬兰访问演出,1997年被选中赴欧,参加荷兰大剧院建院十周年庆典演出,倾倒了欧洲观众。荷兰诸多报刊都在显著位置报道该剧消息和发表评论,认为“秦腔音乐非常美妙,动人心弦”,“男女主角备受喜爱,李梅女士扮演的李慧娘、李小锋先生扮演的裴生声情并茂,感情逼真”,“演出非常成功,对荷兰观众来说是一个极罕见的机会”。看到戏剧高潮时,荷兰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呐喊声。谢幕时观众狂热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掌声往往长达15分钟,并全体起立,久久不愿离去。《西湖遗恨》让欧洲观众领略了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它超越了地域、种族、语言的界限,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而国外观众对该剧剧情的准确理解和对秦腔艺术的赞赏也印证了人类情感及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共通性。
  《西湖遗恨》是几代艺术家精心打磨、不断完善的戏剧精品,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雄厚艺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陕西地方戏曲的绚丽瑰宝。
  (原载于《戏曲艺术》2007年第16期)
  出 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理论文集1 戏剧评论文选/陈彦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