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戏曲编剧为何越来越少


  戏曲编剧越来越少,固然与戏曲越来越不景气的“大气候”有关,但这并不是戏曲编剧越来越少的全部原因。以笔者之见,至少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关卡多。有的圈内人把关卡多总结为三句话。领导要主旋律,专家要深立意,观众要好故事。一部大戏,想同时让三方面都满意确实很难。领导不满意便不能搬上舞台,专家不满意便不能得奖,观众不满意便没有票房。“一人难称百人心”。所以原有的戏曲编剧大量流失,新生力量不敢轻易涉足。  
  2、待遇低。戏曲编剧除了拿“俸禄”外,很难拿到稿酬,即使好不容易拿到,也少得可怜。较之别的体裁,实在差距太大。笔者一位写戏的朋友,“磨”了三个来月,写出一部三万多字的大戏剧本。在北京一个刊物发表后,仅得稿酬600元;而他仅用一天时间写出的三千来字的纪实文学,在南方一家刊物发表后得稿酬900元。写作时间是剧本的九十分之一,稿酬却高出百分之五十。更不用说,发一部大戏与发一篇纪实文学之难度是没法相比的。另据报载,北京一位戏曲编剧,为数十元医药费能否报,竟上了院务会。可见该编剧当时的经济状况并不太佳,否则不会因为区区几十元找这个麻烦了。后来该编剧“改换门庭”,写上了电视剧本,没几年便开上了自己的小车。
  3、写作难。据笔者一位尝试过各种文体的朋友说,较之别的文体,戏曲剧本写作更难。关卡多不说,还特别耗时、费力。写别的文体,一天五、六千字,多时上万字;戏曲剧本两天写完一场三千来字也就蛮不错了。因为唱词不仅要合辙押韵,还必须讲究上下句,尤其是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不讲上下句外行也许看不出来,但内行一看你写的唱词就知道你是外行,他写一部三、五万字的中篇,一个星期即可完稿;写一部两万多字的戏曲剧本,半个月能写成还是最快的。
  4、园地少。对于绝大多数戏曲编剧来说,除了中国剧协的刊物《剧本》外,能发外地大型戏曲剧本的恐怕就只有北京的《新剧本》了。各省(市、自治区)的刊物又多是双月刊,满打满算也发不到二十个剧本。不要说一年发一个剧本,就是两年发一个剧本,也算是“幸运”的了。极乐观的估计,一个省(市、自治区)一年排上10个大戏,全国也只有310个戏,而电视剧一年要拍万集以上。
  这一多、一低、一难、一少,足可以使“老”编剧大量流失,新编剧望而却步。
  出处:当代戏剧. 2000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200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