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勤学苦练功夫自现——记秦腔优秀青年演员丁小玲


  自打录音机、录像机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后,我欣赏秦腔的“规格”也随之跃上了新“台阶”剧目繁多、行当齐全、形式多样的秦腔录音带、录像带、秦腔卡拉0K带为我开辟了一片欣赏秦腔的新天地,特别是九十年代骤然兴起的秦腔VCD,更把我带进了五彩缤纷的秦腔园地。渐渐地,通过反复欣赏与琢磨,一个音调甜润、光彩照人的旦角形象风姿飘逸地从我的音像柜中走了出来……她,就是我要访问的秦腔优秀青年演员丁小玲。
  丁小玲是西安易俗社的青年旦角演员,近十年来,她先后应省内外音像出版部门邀请录制出版盒式音带近30盘、秦腔录像带近30盘,秦腔VCDl5张,内容涉及秦腔本戏、折子戏、唱段、秦腔卡拉0K选段的导唱和表演等。可以说,丁小玲是幸运的,当代科技新成果为她的演唱插上远翔的翅膀,使之飞进千家万户。再加上她多次在电视戏曲晚会上亮过相,主演的《柜中缘》选段又在中央电视台“九州戏苑”栏目中播放过,于是自然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秦腔优秀青年演员。经过几次访问之后,我对这位活跃在秦腔舞台上的新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丁小玲师从肖若兰、全巧民,主攻小旦、花旦。从艺十几年来,饰演过《柜中缘》中的许翠莲、《三滴血》中的贾莲香、《夺锦楼》中的钱瑶英、《火焰驹》中的芸香、《铡美案》中的公主、《春秋配》中的姜秋莲、《冼夫人》中的黄凤姣、《双锦衣》中的姜琴秋等众多年龄不同、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她的扮相美如珠玉、秀若芝兰;她的戏路宽绰,既可饰演纯洁善良的小家碧玉,又可饰演名门闺秀,还能饰演聪明伶俐的丫环。她的嗓音圆润醇美、吐字清晰、行腔抑扬适度、高低缓疾恰到火候,有如翠柳莺啼、细流穿过碎石、幽泉流于花丛之妙。使观众产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之感,因而受到专家、前辈和观众的赞赏,尤其得到了中青年戏迷的喜爱。她的演唱曾荣获西安市首届青年演员汇演表演奖、陕西省第一届秦腔卡拉OK电视大赛专业组二等奖、第二届大赛一等奖、陕西省首届戏剧节调演演员二等奖、陕西省秦腔流派唱腔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丁小玲自幼喜爱文艺,学校每有文艺演出,她都登台演唱。有一次,她从收音机里听到秦腔正宗李正敏先生的优美唱腔后,一下子迷上了秦腔。从此后,她就在课余时,手里捧着一台收音机,如痴如醉地收听电台播送的李正敏、何振中、肖若兰、全巧民、马友仙等名演员所演唱的秦腔,可以说是广播带她迈进了秦腔艺术殿堂。1979年,西安易俗社招生,丁小玲如愿以偿,成为为数不多的被录取者之一。
  进易俗社以后,由于她缺乏系统的乐理基础知识,兼之又是插班生,所以她比别的学生更刻苦、更认真。“闻鸡起舞”,天上还是满天繁星,她就悄悄起来,独自一个人跑到排练场地,调嗓子、练功,直到东方曙光升起方才回宿舍准备上课。上课时,她对老师的讲授,专心领悟,特别注意学习老师的一招一式,不厌其烦地聆听前辈们的演唱选段,吸收、借鉴、融化,化彼为己。排练中,她将老师们的经验程式和演唱技巧巧妙地糅进自己的动作和演唱中。就是平时骑车外出或买菜做饭时,也总是嘴里哼哼唱唱、手上比比划划,模仿着老师的唱腔和表演程式。由于她“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曾被别人误认为是个神经病患者。其实,丁小玲这样做,是在继承老师的技巧并刻意创新。
  丁小玲说得好,“炊沙作糜终不饱”。在从事秦腔艺术的行当中不应囿于一个剧种,而是要积极吸取京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剧种的长处和精华,在行腔、用气、吐字等方面兼收并蓄。就是凭着这股肯钻肯学的认真劲儿,丁小玲的演唱技巧提高很快。
  《柜中缘》是一出著名的秦腔传统戏,从民国初年上演至今经久不衰,并被京、川、汉等剧种及话剧移植演出,其中许翠莲这一角色众多秦腔名家都曾饰演过无数次。这样一部重头戏,初次落到丁小玲肩上,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老戏如何创出新意?如何让观众认可“这一个”许翠莲呢?这既是演员也是观众都关心的问题,排练时值三伏,丁小玲跟着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唱腔地练,不放过一点一滴。又借来录像带,仔细揣摩,不满意就重来,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至达到满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勤学苦练终于换来了观众的掌声,在舞台上,她把一个纯真善良又满含羞涩与委屈的少女刻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许翠莲来好羞惭”一板唱段,许翠莲好心相救李映南,不料却被不明真相的哥哥淘气无端抢白,一肚子委屈无从诉说,最终只能“无奈了我把相公怨”。此处,丁小玲的眼神运用准确生动:她先看一眼哥哥,满含委屈与嗔怒,再转身瞟一眼相公、又带着埋怨和无奈,然后以缠绵委婉的唱腔,表达出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把许翠莲此时欲言而不能的复杂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实可信、跃然眼前。
  让更多的人爱秦腔、唱秦腔,尤其是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秦腔是丁小玲的愿望。1988年以来,她和陕西音像出版社、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新世纪音像出版社合作录制、拍摄了近60盘录音带和录像带,演唱了众多秦腔名家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唱腔。1997年参加了深圳激光节目出版发行公司汇集陕、甘两省秦腔演员马友仙、郝彩凤、张兰秦、左福成、张宝玮、李发牢等联袂拍摄的秦腔第一盘本戏剧目《铡美案》VCD光盘。同年又录制拍摄了《秦腔卡拉OK精粹》及《名人名戏名唱段秦腔卡拉OK》VCD光盘十余盘。其中《洪湖赤卫队》韩英唱段“秋风吹月儿高湖水浩荡”、《红灯记》李铁梅唱段“爹爹给我无价宝”、《花木兰》中花木兰唱段“劝爹爹放宽心村头站稳”最能代表丁小玲那种高昂、激越、抒情的演唱风格。借着现代化的传播载体,她清脆、圆润、甜美的秦腔唱腔,随着电波、磁盘,飞出陕西,走入神州大地的千家万户。甘肃、河南等省的戏迷听了它的演唱,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件,予以称赞、肯定。这无声的语言,给丁小玲攀登艺术高峰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丁小玲有一个如鼓瑟琴、幸福美满的家庭。爱人杨虎出自梨园之家,为西安市秦腔一团乐队队员,也是丁小玲最好的观(听)众,每次看完她的演出,总是第一个进行评论,帮她分析唱腔的运用,纠正演唱技艺中的不足之处。采访中,杨虎不时地对妻子的艺术造诣进行分析、评论,并常常画龙点睛地加上一两句赞许的言辞,让人顿觉这个家庭有着一种“妇唱夫随”、相知相惜的和谐的、令人倾羡的氛围,就连他们的女儿三岁时也能哼唱几段秦腔呢。在这个家庭里,秦腔是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丁小玲生活的主要内容。她深情地说,我这辈子爱定秦腔了,虽然唱戏是苦得多,但陶陶然乐在其中。认真、热情地酷爱秦腔是丁小玲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也是她对待秦腔艺术严肃而真诚的态度,秦腔界有这样执著的优秀青年演员,是广大专业人士和戏迷朋友值得欣慰和高兴的事。
  衷心祝愿丁小玲这朵梨园里耀眼的花蕾,在秦腔舞台上大放异彩。
  出处:当代戏剧. 1998-1999年(合订本)/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9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