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赵伯平剧作忆评(续二)


  《祈半仙》是“一箭双雕”、“一搭两用”的戏”就是说,它用一个故事,抨击了两个不同的人物——算卦人和汉奸。一个卜卦算命人,因其姓祈而自称“祈半仙”,并在卦桌裙上书有“祈半仙”三个大字,日每摆在游人甚多的地方招摇撞骗。从演出角度说:祈半仙摆好算卦“道具”,“二郎担山”坐定后,大喝一声:“算卦不留情,留情卦不灵!”一个身着长袍,头戴礼帽的人——汉奸上场了,他唱完几句戏,与祈半仙搭上话,并声称自己一向看重算卦职业,特来请教于祈。祈凭自己的经验和眼力,知道来者不比一般,亦非是真心求教算卦,所以他用江湖言辞敷衍塞责,并说自己没有什么卦术,只是混一碗饭吃。此时一个庄稼汉手提一个已经熄灭灯火的灯笼,气喘嘘嘘地上了场,唱了几句戏,内容是把牛没了,急于找牛,然后说白:“咦,这里有个算卦先生,我何不请他算上一卦。”于是上前打躬作揖。下面是他们一段对话:
  庄稼汉 先生卦灵,请给我算一卦。
  祈半仙 (站起观察对方)你姓张?
  庄稼汉 是,是,我姓张。
  祈半仙 你从东边来?
  庄稼汉 对,对,我是从东边来的。
  祈半仙 老哥,你把牛没咧,是不是?
  庄稼汉 哎呀先生,你真是灵验的活神仙(作揖)。我就是把牛没咧。先生,请你算一算,能不能把牛找回来?
  祈半仙 你去北门外,在一个染坊隔壁去找。
  庄稼汉 能找见吗?
  祈半仙 快点去就能找见。去迟咧就怕找不见了。到那时你别怪我。
  庄稼汉 好好,我就去。(付钱,下场)
  汉 奸 哈哈,你真有一套。我问你:你怎么知道他姓张?
  祈半仙 你没看见他手上打的灯笼?灯笼上有“积善堂记”四个字,“堂”字为他家族的号,“积”(積)是“禾”与“责”左右二字合成。张王李赵的张,也是“弓”与“长”左右二字合成。既然灯笼上写着“积善堂记”四个字,它必然是张公积善堂,所以我说他姓张。
  汉 奸 有名堂,有名堂。我再问你,你咋知道他是从东边来的?
  祈半仙 昨晚后半夜不是下了一场西飘雨吗?你看他前湿后干,他不是从东边来,还能从哪边来?
  汉 奸 有眼力,有眼力。那你又咋能知道他把牛没咧?
  祈半仙 嗨,你看他那个样子,骡子马他喂不起,驴劲小,用处不大,只有养牛才合算。你要知道:牛是庄稼汉的命根子。要不,他为啥半夜三更出来找呢?所以我说他没的是牛。
  汉 奸 有道理,有道理。咦,你为啥叫他到北门外一家染坊隔壁去找?
  祈半仙 北门外有一家染坊,染坊隔壁有一杀坊,凡偷来的牛都卖给那里。所以我叫他到北门外染坊隔壁去找。
  汉 奸 说得对,说得对。要是把牛杀咧,他去了找不见咋办?
  祈半仙 所以我叫他快点去。我还对他说:去迟了找不见别怪我。这是有言在先啊。
  汉 奸 哈哈。有一套,有一套。佩服,佩服。
  祈半仙 凡是来算卦的人,一是他信卦,二是他笨蛋。笨蛋人信算卦,信卦人是笨蛋。像你这样精明人,绝不信卦,也不会找我来算卦,你说对不?
  祈半仙的这番话,和前面解释他为啥能把找牛人的事说准的那些话,都是为了揭穿卜卦算命。这就像玩魔术的在表演中穿插一个“揭底”节目,自我揭穿,说明魔术是假的。祈半仙所说的,其实就是否定算命。戏剧作品能有这样的写法,实属少见,也是赵老的高明之处。算卦人自己否定自己,自我揭穿,要比别人说算命是骗人更有说服力。话说回来,祈半仙作为算命人,他是不会轻意“否定算命”、“自我揭穿”的。他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作者安排了个能使祈半仙认为是“绝不信卦”的“精明人”汉奸这个人物。他在这个人物面前如此这般,是他对他不可造次,采取主动(自我揭穿),以防对方刁什么难、捣什么鬼、圆滑世故的表现;是他擅能看风使舵、左右逢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职业本能的反映。这里表明,赵老写戏,很注重对人物的把握,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安排情节、编写剧词的。所以说,祈半仙“否定算命”、“自我揭穿”的表现,是合情合理的,是符合人物形象的。
  戏的发展,进入第二个层次,就是汉奸利用祈半仙,让祈半仙在算命时,散布谣言。这就是汉奸这个人物登场的最终目的。此时,一对老年夫妇上场唱“二六板”。从戏文里表明他家比较富有,还有一美貌的女儿,就是对当前局势担忧,怕女儿出事,因而前来卜卦。老汉一开口就问,“日本会不会打来?”祈半仙的回答是:“不会打来”。汉奸在祈身后把祈拉了一把,使个“要打来”的手势。祈明白了汉奸的意思,转过脸又对老汉说:“我说打不来,是我们想着打不来,但是……”说到这里,把手伸向汉奸要钱,汉奸给他手里塞了几张钞票,祈接了钱便接着说:“但是日本兵打仗厉害,也会打来的。”这老俩口听了此话,恐惶起来。妇人上前说话:“先生,我家女儿已长大成人,相貌出众,要是日本兵打来,我女儿该走向哪里?”祈说:“那不得了,日本兵杀人放火奸淫虏掠,他们到了那里就专门找大姑娘。但是……”把一只手又伸向汉奸,汉奸又给他塞钱,他再转了话头说:“但是不几天就有个有钱有势的人来到你家提亲,只要你女儿许给他,他就会保护你的女儿。”往后,老俩口还问了几件事情,祈半仙仍然用上述办法,先说西,后用“但是”变成东,一次次把汉奸的钱“要”到自己手里。老俩口下场以后,祈半仙说:“准备好,快去给你自己说亲去吧。”汉奸嘻嘻哈哈地说:“你可真的厉害,把我的钱弄到你的腰包去了。”祈半仙诡谲地为自己辩护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说的那些话,要是叫纠察队知道了,不得了哇!”凑巧,话一落点,两名青年纠察队员就来了。他们是工人打扮,带着“纠察”二字的红袖章。上场后甲唱道:“祈半仙摆卦摊胡说八道,乙唱:“因此上来找他查问一遭。”接着就是下面一段对话:
  纠察甲 祈半仙,你给人算命为什么要胡说八道?
  祈半仙 这、这、这从何说起呀?我本本份份算命,没有胡说八道,不信请问这位,他—直在这儿。
  汉 奸 是呀,是呀(与祈调换位置),我一直 在这里,他没有胡说什么。请问二位,你们听到什么?
  纠察乙 你既然在这里,我问你,他说日本兵就要打来了,这话他说过没有?
  汉 奸 这、这话说是说来,但是——(向后伸手,祈给塞钱),但是他说这话是别人胡说的,是谣言,不要相信。
  接下来,纠察队员和汉奸在一问一答的几个回合中,汉奸也用了几个“但是”,祈半仙亦几次给塞钱,把汉奸给他塞的,他反塞完了,又把自己腰包的钱掏空塞尽。纠察队员甲最后问:“他说日本打来以后、中国会怎么样?”汉奸又说到“但是”,把手往后一伸时,祈半仙慌了,反复在身上掏也掏不出钱来。纠察队员乙紧逼再问:“但是什么?”汉奸再说:“但是”再把手往后伸向祈,祈急了,他边打汉奸伸过来的空手边说:“要完咧”。汉奸接过这个话把对纠察队员说:“你呀,他说,要完咧”。此时纠察队员大怒,起唱。在唱的中间,推翻了卦桌,把祈半仙推来推去,汉奸借机溜走。纠察队员唱完甲说:“你不但用算命骗取民众银钱,你还造谣惑众,扰乱人心,像你这破坏抗战的汉奸,必拿法办。”说着就动手捆绑祈半仙。祈半仙急于,说:“我不是汉奸,要说汉奸,就是刚才那个人,那些话都是他叫我说的。”纠察队员乙说:“既然他是汉奸,等我们把他捉拿再说,走!”纠察队员押祈半仙下场。剧终。
  后边的戏比较热闹,也很有趣。作者用“但是”、“但是”这一情节,刻画了一个世故、刁滑的算命人,和一个鬼祟、狡诈的汗奸。从全剧来看,祈半仙是主线人物,他先是以算命为名,凭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及“察颜观色”等经验,骗得请卦人的信任。后来被汉奸利用,落了个替汉奸散布谣言的罪名而被捆绑。汉奸是个副线人物,他缠绕在主线上衬托了祈半仙人物形象的完成。但到了戏的后半节,成了虚为副线,实为主线人物了。无论第一部分的“但是”还是第二部分的“但是”,都是以他为主。不过在第一部分的“但是”中,他在暗里起作用,即操纵、指挥着祈半仙按照他的意思说话。第二部分的“但是”他在明处起作用,即代替祈半仙回话,名包祈实保自己。最后,耙子一倒打,把祈半仙打入法网,弄成他的替罪羊,他就此完成了任务,逃之夭夭。
  这是个喜剧。贯穿全剧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社会污垢算卦的,一个是民族败类汉奸。如果采用严肃手法表现他们,那将会把他们放在与普通人相对等的位置上,予以平视,视其为坏人,看了他们的罪恶行径,也将会令人发指,可气而可恨。而这个戏采取的却是诙谐手法,它把这两个人物放在比普通人低矮的位置上,予以下视,视其为戏猴,看了他们滑稽出丑的表演,令人轻松,可乐而可笑,由此可看出赵老写反面人物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情趣。不仅是这个戏,在他所写的五个戏中的反面人物,赵老都予以诙谐的丑化,酿出很有意蕴的笑料,以达讽刺和嘲弄的目的。
  出处:当代戏剧. 1998-1999年(合订本)/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9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