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毛泽东与秦腔


  在中国这个戏曲艺术的大国里,拥有三百多个地方剧种,秦腔只是其中之一。然而,就是这个区区“乱弹”戏,凭借着自己的天籁地赋,最直接、最系统、最早地接受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光辉照耀,亲聆毛主席的谆谆教诲。毛主席对秦腔的关怀,主要是通过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前身)的成立、壮大和发展及其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活动来体现的。
  1938年4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工人代表大会的戏曲晚会上,观看秦腔《五典坡》、《二进宫》等戏时,便以其无产阶级的胸怀,高屋建瓴的革命文艺思想和锐敏的洞察力,向工会负责人毛齐华说:“你看老百姓来这么多,老年人穿着新衣服,女青年搽粉戴花的,男女老少,把剧场挤得满满的,群众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群众喜欢的形式我们应该搞,就是内容太旧了,应该有新的革命的内容。”齐华指着身后的柯仲平说;“这是文协老柯,他是专搞文化工作的……”毛主席转身向柯仲平:“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搞?”柯仲平答:“应该,应该。”毛主席说:“要搞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的形式。”这是划进代的声音,不管是对秦腔发出的改革指示,也是对整个传统戏曲发出的进军令。
  柯仲平接受丁毛主席指示,晚会一结束,就找人商量如何搞这件事,第二天,就开始筹建秦腔剧团。随之,在延安师范学校“乡土剧团”和延安市“群众业余剧团”的基础上,经过调整、充实,正式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
  7月4日,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在延安火神庙戏台举行公演,演出了反映抗日斗争内容的秦腔现代戏《一条路》、《回关东》等,十分成功。这是秦腔演“新的革命的内容”剧目的肇端,标志着秦腔走上革命道路,获得新生。
  毛主席召示柯仲平、马健翎等艺术家们,通过秦腔作试点,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对传统戏曲进行改造,使其成为革命文艺的组成部分,最终建立无产阶级新文化。“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是为新政治服务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这个反映新政治新经济的文化,在当时就是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新文化。秦腔就是“要向着创造抗战的民族大众艺术文学这个方向努力”。不是要把过去的旧戏不要了,恰恰相反,我们还是热烈爱护这些娱乐的。”“旧有的民族艺术,也是我们制造大众文艺的一个最中心的基础。”他们要利用秦腔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装进抗日救国的新内容。“创造抗战的民族大众的文学艺术”。(以上均引自柯仲平《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这种做法,当时称为“旧瓶装新酒”,即是“运用旧的民族形式,创造新的民族形式。”新民族形式的核心是“喜闻乐见”,即就是“中国大众的喜闻乐见”。这种“新民族形式”,“中国大众的喜闻乐见”,就是“新秦腔”。民众剧团在演出的舞台两侧挂着一幅对联:“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事,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横额:“团结抗战”。
  1938年,马健翎创作了话剧《国魂》,是描写一位共产党员知识分子通过党的地下组织打入日军内部进行抗日活动的故事。用方言排演,第一次为抗日军政大学师生试演,毛主席看了戏,随即接见了马健翎,说:“你这戏写得很成功,很好,如果把它改为秦腔,作用就更大了。”很快,马健翎就把它改成秦腔,演出时毛主席又看了,群众异常激动,毛主席也拍了手。几天之后,毛主席给柯仲平写了封亲笔信,信中说:“请你转告马健翎同志,应当把这个戏的名字由《国魂》改为《中国魂》。”这虽是一字之改,却是画龙点睛之笔,更加突出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思想。
  革命任务的需要,血与火的召唤,文艺家们怀着救国救民之心,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创作排演了大量革命现代戏。如《查路条》、《三岔口》、《干到底》、《穷人恨》等。这此戏有反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有揭露国民党反人民丑恶的本质的,有配合大生产运动的等。新的秦腔革命现代戏所描写的都是工人、农民、八路军指战员、进步知识分子等劳动人民群众,如义勇军郑二虎、老农妇刘姥姥、共产党员知识分子唐俊峰、抗日游击队长吴刚、被压迫农民王仁厚等,他们都成为秦腔舞台上的主人,时代的主宰者,社会巨轮的推动者。这就一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抬舞台的局面,把被封建统治阶级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了过来。创业的艺术家们,正是在毛主席的麾旗下,以其超常的胆识丢掉全部旧有的封建内容和部分传统旧形式为代价,换取了为火热的政治斗争服务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这一与广大群众血肉相关的新秦腔。
  让人引以为荣和骄傲的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地域环境、政治条件的原因,毛主席有关于文艺的方针政策,是从地方性(具体的)为发端,而后上升为普遍性的指导。诚如著名评论家胡采回忆他当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时的情况:“毛主席总结、研究、吸取了多方面的经验教训、情况和问题,其中也包括民众剧团的经验在内,发表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次座谈会柯仲平、马健翎都参加了。柯仲平并在会上讲了民众剧团下乡演出受到群众热情欢迎的情况。他说剧团每到一地演完后,当离开的时候,群众总是恋恋不舍地把剧团送得很远,还送给很多慰劳品。你们要在哪些地方找我们剧团,怎么找呢?你们只要顺着鸡蛋壳、花生壳、水果皮、红枣核多的道路走就可找到。他还说,我们就是演《小放牛》,你瞧不起《小放牛》吗?老百姓却很喜欢。参加会议的毛主席笑了,诙谐地说:“你们如果老是《小放牛》,就没有鸡蛋吃了。”这件事,随后毛主席还写进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座谈会结束后,柯仲平向全团传达了毛主席讲话的精神和会议情况,此后,剧团的方向越明了,干劲更大了。
  通过多年的创作演出实践,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剧目内容丰富,表演形式日益成熟,音乐曲牌逐渐完善,舞台美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改变了照搬传统程式的做法,跳出了初期自报家门。穿时装做传统动作的蹩足现象。原来小型剧目多,单纯摹仿生活多;这时大型剧目多,艺术地再现生活多。因此,艺术质量高,演出感染力强,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剧目,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特别是《血泪仇》等大型剧目及新编历史剧《鱼腹山》的创作演出,把艺术质量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准。
  对于艺术家们的贡献和民众剧团的成绩,毛主席了然于心。1943年秋,毛主席在枣园接见了柯仲平、杨醉乡、马健翎,他说:“请来‘三贤’,有二位‘美髯公’,一位‘佘太君’。你们是苏区的文艺先驱,一个抗战剧团,一个民众剧团,好象两个深受群众欢迎的播种队,走到那里就将抗日的种子撒到那里。”又说:“云南诗人柯仲平真有股犟劲,你们民众剧团比抗战剧团成立晚几年,但也是在创作力量和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诞生的,一个时期,靠种田做工写剧本,走大众化的道路,深入根据地,大写根据地,连续创作和演出了《一条路》、《查路条》、《好男儿》等剧目。每到一地,一演就是天亮。这很好,既是大众性的,又是艺术性的,体现了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这次谈话,毛主席对民众剧团从诞生到成长,从剧目到演出,从生活条件到工作环境,从创作方法到艺术道路作了系统地、全而地、高度概括地总结和评价,也是对剧团方向和道路的首肯。更为称庆的是,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毛主席作了《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的讲演,其中明确提出要有“新秦腔”的口号。如果说,毛主席在看了《五典坡》等戏时所作的指示是召示性的号召,“新秦腔”的提出,便是总结性的论断,是对秦腔改革成功的明确肯定。从此,秦腔踏上了深刻而又艰巨的改革道路,同时也进入健康发展的辉煌时期。
  毛主席对民众剧团的关怀无微不至,经常看剧团的戏,“小长征”(注)归来当晚,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就观看了汇报演出。一次,剧团在杨家岭礼堂演出新排演的揭露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真反共阴谋的《保卫和平》,毛主席看了戏,结束时,一边鼓掌,一边称赞:“好!好!”1946年10月,中共中央为欢迎王震和三五九旅从中原解放区回到延安,毛主席、朱德、周恩来陪同王震及全旅指战员再次观看了《保卫和平》,第二天,毛主席让中央宣传部写了表扬信,向全团宣读。毛主席还给剧团以物质资助,建团初期,困难重重,他捐赠了三百元,后在党中央所在地的杨家岭一侧为剧团安排新住地。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
  秦腔这一古老剧种,在毛主席的亲手培育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照耀下,终于从故有的旧秦腔嬗变为一个新的载体——新秦腔。新秦腔不只是对旧形式的利用即“旧瓶装新酒”,而是一个彻底的变革。它打破了旧秦腔固有的程式,而以一种新的样式演绎革命的内容,是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新文化,是无产阶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秦腔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在旧剧革命中,具有开创性,开了地方戏曲改革的先河,为中国戏曲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创出了一条成功的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对此,专家学者多有评价。贺敬之说:“民众剧团在我国革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戏剧文化有重要意义。”《中国现代文学简史》指出:“‘五四’以后,一些有志之士,包括梅兰芳、欧阳予倩等,也都做过一些改革的尝试,收效都不大”。其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戏曲,那一套自成体系的表演程式……而未经较大的改革,是难以搬用来表现现代生活的。在抗日根据地,早有某些专业群众剧团用旧戏曲形式表演现代戏,因未解决上述问题,成绩不佳。”“最有成绩的是柯仲平、马健翎领导的民众剧团……他们对当地农民熟悉的剧种秦腔进行了改革……称为新秦腔。”梅兰芳先生获知毛主席说过“秦腔是对革命有功的戏。”特地率领他的剧团来到西安学习民众剧团的经验,决心把京剧推上表现现代生活的道路。
  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对秦腔仍然关怀如初。1952年全国戏剧会演,毛主席在中南海观看了西北演出团演出的秦腔《打柴劝弟》。1958年,他老人家到东北视察时,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会见了正在那里拍摄第一部秦腔戏曲影片《火焰驹》的演职人员,并同他们谈话留影,消息发布后,广大秦腔文艺工作者受到很大激励,决心把秦腔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值此建国五十周年之际,作为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新秦腔,回顾总结其发展壮大的历程,有着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新秦腔的改革之路,集中体现着那个特定时期党的文艺政策、文艺精神的全貌,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在秦腔改革中取得的胜利,从学术的角度讲,也更有利于我们研究毛泽的文艺思想。
  (注)小长征: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不久,便从延安出发,下乡演出将近两个月,遂经延长、延川、定边等地。步行1250公里。“各地民众对他们的戏剧,备极爱好与拥护”,“亦收到极大的成绩。”回到延安后,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及中共中央宣传部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表彰。《新中华报》曾发表题为《民众剧团胜利地完成了“小长征”》的文章。
  (该文系作者《名人与秦腔》文稿之一)
  出处:当代戏剧. 1998-1999年(合订本)/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9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