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玫瑰花——致李梅
王科学
那晚,看完戏走出剧院,我惊喜地发现天上下起了第一场春雨。当我涌入夜幕,任凭雨滴淋湿周身,竟疑为玫瑰花瓣自天抖落,仿佛夜空的雨雾都弥漫着玫瑰的暗香芳罄。那种久违的惬意和美感,都缘于看了一场好戏,这好戏便是李梅主演的眉户剧《迟开的玫瑰》。
凭心而论,作为演员,在圈内你不属于那种“靓”和“酷”的类型,若在影视界可能纳入“不上镜”的范畴。然而,上帝的赐予对谁都很公平,不会把人间的美集中在一人身上。这才给了你一口好噪子,一份悟性,外加一个任你发挥的舞台让你占尽风流尔雅。上帝并没有亏待你。
就这样,你才用自己与生俱来的资质优势,竭力弥补天赋的缺憾,把少女青春的梦想象赌注一样压在小小舞台。十几个春秋的唱念做打,几十个角色的粉墨亮相,几乎囊括了中国戏剧界所有大奖,真可谓成绩斐然,天遂人意。应该说,一个演员若到了这个份上,极其悠闲轻松地坐享其成也无可厚非。不甘寂寞的你,接二连三地亮相于舞台,唯恐自己从观众的视野里逐渐“淡出”,这才有了《迟开的玫瑰》里主人公李雪梅这个与你相差一个字的感人形象。
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又无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你就扮演了一个将上大学的普通女孩,母亲不幸车祸,一下子改变了憧憬着美好未来的雪梅的人生轨迹,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事业、幸福,一手撑起了五口之家,直到三十六岁才披上了婚纱——就是这平凡的剧情,我疑惑你凭什么,从观众的眼睛里博得那么多泪水和掌声?我敢说这种难度,不亚于“扎靠抡抢踢出手”的挥汗付出,更难的则是对一个演员个人综合素质的严峻考验。欣喜的是,你对角色性格的基准定位,情感流程的细腻把握,自我风格的优势发挥,都颇具功力,相当到位。从你本色自然的表演中,观众感受到了主人翁理性的人生境界和人格的崇高风范。那孕育在平凡中的伟大与高尚,使人启迪顿悟,催人振奋向上,这就是审美客体与主体真情传递的契合共振,这就是戏剧艺术的魅力所在。
其实,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你那出众的悟性和“唱功”。悟性,即“戏感”,对每一位演员都尤其重要,其所以你被公认是块唱戏的“料”,是由于你的每根神经细胞都充满了“戏味”,不用动作,只要在舞台上一站,哇!就是那么一回事儿!这种独特的戏剧感觉,你找到了。
那么,说到你的唱,我情有独钟,只要你演戏,我喜欢闭着眼睛听你唱。你给我强烈的印象是唱功大于作功(纯属个人偏爱,无意削弱你的演技)。如果说主人翁动人真切的形象是你演出来的,那么“李雪梅”心路历程的“亮点”则是你唱出来的。一个戏曲演员的声腔艺术,能达到令观众闭目欣赏的程度,除了要具有很深的声乐基础和嗓音条件外,就是善于把角色的真情、溶入唱腔之中,即“唱情”。
唱能传情。“唱”是“情”的升华,“情”是“唱”的灵魂。戏曲观众的欣赏心理,不光需要音色听觉上的快感享受,更寻求唱腔中情感表达的满足与共鸣。难怪你一开口,台下就鸦雀无声,不需睁大眼睛,只要闭目细听,人物的喜、怒、哀、乐,性格命运,就浮现脑际。而且那种直达心灵的穿透力和情绪宣泄时的感染力,极富生命内涵,把观众带入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之中。
这就是一个演员难得的成熟。这种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愿玫瑰花常开不懈,芳香四溢。
出处:当代戏剧. 1998-1999年(合订本)/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