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唱段常见字误一百例(续)


  拙文《秦腔唱段常见字误一百例》(以下简称“前文”)在本刊1996年第6期发表后,承蒙省内外专家、同行及广大观众的厚爱,对此举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并且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意见,希望能在人民群众欣赏民族戏曲艺术时排除来自误用语言文字的干扰,同时,又能在正确使用汉语汉字方面有所收益。诚如斯言,笔者殷殷之衷正在于此。也许是近几年来各种媒体在使用汉语汉字时“违章现象”过于显眼的缘故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各级新闻、出版、宣传、教育、文化部门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纠错力度,以纯洁语言环境,净化文字载体,使汉语汉字能够更好地 为人民生活和社会活动服务,为“四化”建设服务,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新闻出版界发专论、稿审读、剖实例、订制皮,对各种、出版物上的错别字、非正规简化字,自造字(以上统称为“字误”)进行“围剿”;广电系统对播音员、主持人实行业务考核,合格者方能“持证上岗”,还召开“观众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以改进工作;教育系统强化中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从小牢固树立起说话用字的规范意识和严格要求。一场“总体战”已经打响,其锋芒不仅指向见之于书籍报刊、荧屏、幻灯、音像制品上的种种字误,就连街头招牌匾额、楹联横幅上的字误也在扫荡之列。初 战以来成果斐然,看来还将持续开展下去。
  也许有人要问,我们秦腔界做得怎样呢?我的看法是成绩不算小,“病号”还不少,坚持“持久战”,必有好成效。所谓“病号”,既包括曾被“治”过、而今又重犯的老“病号”,也包括新发“病”的初诊“患者”;所谓“还不少”,是指同一种“病”,随着媒体增多而“感染”者众,还有些则本属可祛之“疾”,因“患者”轻视“病”情或延宕就“医”而“把病耽搁了”(如出版物付梓前审校欠过细,音像带送播前复查尚不周等),这就无形中壮大了“病号”队 伍,求“医”者按踵而至,焉有不“治”之理?再则,考虑到载有秦腔演唱材料的书刊及音像制品发行量与日俱增,“VCD”一族异军突起,电视节目上“星”更使秦声远播四海。所以,无论从何计议,纠正字误现象都显得尤为必要。据此,笔者从“前文”发表后所辑字误里再选一百例予以简述,作为“前文”之续,供广大读者和戏曲爱好者参考,亦求教于专家、同行及各界人士。需要说明的是:
  1、辑选范围除唱词外,又囊括板壳子、道白及叫板句;既包括摘自它处的字误,也包括本刊唱段中出现过的字误;
  2、只纠正字误,不再赘述字误类别、产生原因及纠正办法;
  3、“前文”已纠正过的(如总、耽、瞒、庭、竞、渡等)不再列出(个别字形虽同,但致错缘由不同的例外);
  4、根据读者建议,将字误分类排出。分在同一类的按出现于例句中第一个错别字(或非正规简化字、“自造”字)的笔画排列先后(如字典的排法),并将该字用大号字体排于句首,以示“验明正身”;
  5、纠错所依据的主要参考书有《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错别字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新华字典》(商务)、《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成语词典》(多种)、《中国戏曲曲艺辞典》、《秦腔词典》(敦煌文艺出版社)、《易俗社秦腔剧本选》(含续编)等。读者可进一步分析、研究。
  “岁月长长路长长”。字误的纠正决不会一次做过便一劳永逸,让我们记住过去,面对现实,放眼未来,群策群力,精心耕耘好鲜花竞开的戏曲园地吧。
  下边依次列出新续的一百例。
  一、音同(近)形似类
  1、方“我若舍了前方子,对不起九泉之下儿双亲。”(《包公三勘蝴蝶梦》王孟氏唱)“方”应为“房”。“前方”是与“后方”相对应的叫法,常用于战时。“前房”即前妻,“前房子”指丈夫前妻所生的孩子。
  2、风“只说是琴瑟友好配鸾风,“《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唱)“身穿上织锦龙风衣。”(《打金枝》公主唱)以上“风”应为“凤”。前者组词如东风、风气,后者组词如凤凰、龙凤呈样。二字部首内结构不同,且音同调不同。 
  3、奶“非是奶皇恩情断,”(《武则天》)“奶”应为(“乃”(乃义为“你的”)。“乃皇”是作为皇帝的武则天在晚辈面前的自称。
  4、那“天那,我骂也不敢骂了!”(《王宝钏》)“天那,他又过来了……”(出处同上)以上“那”应为“哪”。这里的“哪”不是疑问代词而是语气助词,在句中的作用是加重语气。
  5、岗“奉命改扮下山岗。”((真假李逵》李逵唱) “三霄童子下山岗。“(《姜子牙钓鱼》)“岗”应为“冈”(gang)。冈的繁体作“崗”,指山梁,如山冈,景阳冈、井 冈山等,“岗”(gang)繁体作“崗”,指隆起的土丘,如黄土岗子;又指工作或坚守的位置,如岗位、岗哨等。“岗” 未简化为“冈”。
  6、花“久向往人世间繁花锦绣,“(《白蛇传·断桥)白素贞唱)“儿的父招东床才享荣华。”(《斩秦英》银屏唱)以上“花”应为“华”。繁华是形容兴旺热闹的景象,荣华比喻兴盛或显达。
  7、吭“吭的我迎春女尤法可想,”(《卖苗郎)柳迎 春唱)“吭”应为“坑”。“吭”为吭声、吭气(说话)的吭,“坑”为坑害、坑人的坑。两字偏旁不同。
  8、贬“巧计针贬贪心人。”(《况钟断案》况钟唱)“贬”(bian)应为“砭”(bian)。砭为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比喻指出他人的错误和弊端。两字偏旁不同。
  9、杨“回杨州我与你修盖祠堂。”(《重台别》梅良玉唱)“杨”应为扬”,系专用地名用字误记所致(两字偏旁不同)。
  10、味“味良心学小人原为用计。”(《周仁回府》周仁唱)“味”(Wei)应为“昧”(mei)。昧良心即违背良心(下一步就要干坏事了)。两字偏旁不同,声母亦不同。
  11、枪“枪房又将穷家端”。(《祝福》祥林嫂唱)“多少民女被他枪,”(《打镇台》王镇唱)以上“枪”应为“抢”。枪为名词,抢为动词,两字偏旁不同。另外,此类形似字的右半部也容易写错,即将“仓”(繁体作“倉”)写成“仑”(繁体作“龠”),亦请多加注意。
  12、罗“陈世美秦香莲结为丝罗。”(《打镇台》王镇唱)“罗”应为“萝”。典出(古诗十九首》:“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和女萝都是蔓生植物,纠结一起,不易分开。后用“丝萝”比喻结婚。
  13、参“叫六弟参定太娘,待兄一叩三拜……”(《四郎探母》)“八姐九妹参娘来。”(出处同上)“参”应为“搀”(或“掺”),动词,义为用手扶人。
  14、洲“早早地把洪洲与爷腾下,”(《十八扯》孔英唱)“万里神洲春潮涌”。(表演唱《赞英雄》)以上“洲”应为“州”。系专用地名字用错,神州源于“赤县神州”,后被作为中国的代称。中国地名用“州”者多(如雍州、甘州、杭州、泉州等),只有极少数用“洲”(如株洲、官洲、桂洲等)。古洪州在今江西南昌一带。
  15、莽“头上打去乌纱帽,身上再脱莽龙袍”。(《十八扯》孔槐唱)“莽”应为“蟒”。蟒龙袍即蟒袍,明、清时朝廷大臣官服上绣有金黄色的蟒蛇,着此袍者官高位显。
  16、挂①“我爸穿的黄马挂”,(《教学》何为贵板壳子)“挂”应为“褂”。旧时称中式单上衣为马褂。
  17、挂②“徐三哥不得时大街游转,在大街占八挂计算流年。”(《斩单童》单童唱)“挂”应为“卦”(gua)。八卦为中国古代占卜之术,相传为伏羲所创,《易经)对其有详述。
  18、脑“那时节怒脑我青春少年。”(《逃国》伍员唱》“脑”应为(“恼”。“脑”为头脑之脑,“恼”为恼火之恼,两字偏旁不同。
  19、春“急忙取来钱五贯,拿回你家奉春萱。”(《卖苗郎》刘全仁唱)“春”应为“椿”,椿萱指父母。
  20、炼“只要你通大理精明干炼,”((打柴劝弟》陈勋唱)“炼”应为“练”。干练的意思是精干而熟练。“干”在这里读gan(如干部、骨干)而不读gan(如干净、干杯、干脆)。
  2l、栓“弟是马咱二人同槽来栓。”(《斩单童》单童唱)“栓”应为“拴”。栓为名词词素(如枪栓、消防栓),拴为动词。两字偏旁不同。
  22、秧“和渔婆速逃走免遭祸秧。”(《伍员杀府》伍员唱)“秧”应为“殃”。“秧”是秧苗、秧歌的秧,“殃”是灾殃、祸国殃民的殃。两字偏旁不同。
  23、倒“想不倒如今还要累兄长,”(《祝福》贺老六唱)“倒”应为“到”。倒、到均为常用字,致错原因极可能是校对时的疏忽,不会有人连“倒”“到”都分不开的(此类例还有一些)。
  24、凌“叫王朝将红凌戴爷头上,“(《打銮驾》包公唱)“凌”应为“绫”。“凌”为冰凌、欺凌之凌,“绫”是又光又薄的丝织品。
  25、祥“尊一声行善人细听端祥。”(《卖苗郎》柳迎春唱)“祥”应为“详”。“祥”为吉祥、龙凤呈样之祥,“详”为详细、详尽之详。“细听端详”即(把事情的原委)听仔细。
  26、崖“害得我兄妹俩天崖漂流。”(《哑女告状》掌上珠唱)“崖”应为“涯”。崖指高地的边沿,涯指水边(引申为边际),天涯漂流即四海漂流,漂流”亦作“飘流”。
  27、常①“父母之命难更改,我何常想嫁马文才。”(《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唱)“奴何常见你情义厚。”(《月下来迟》陈妙常唱)“常”应为“尝”。副词“何尝”有“哪里”、“怎么”、“怎么会”的意思,多用反问口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
  28、搔“一路上要公买莫要搔扰,”(《打銮驾》包公唱)“搔”应为“骚”。“搔”是用指甲挠(如搔痒痒),骚扰是制造不安宁。两字偏旁不同。
  29、腑“腑首黄牛献忠诚。”(表演唱《赞英雄》)“腑”应为“俯”。“腑”为肺腑之腑,“俯”为仰的反义词,义为向下、低头。鲁迅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二字偏旁不同。
  30、墓“可怜我身怀孕三月未满,盼只盼墓生子是个儿男,”“墓”应为“暮”。暮生子即遗腹子,指父亲死后才出生的孩子。
  3l、谨“周公谨为荆州日夜谋算,(《龙凤呈样·合婚》孙尚香唱)“谨”应为“瑾”。周公瑾即三国时东吴前部大都督周喻。“谨”为谨慎之谨,二字偏旁不同。
  32、澜“夜澜人静访一番。”(《游园逼宫》魏明帝唱)“澜”应为“阑”。“澜”为波澜、狂澜的澜,“阑”有尽、晚的意思,夜阑即深夜。
  33、遵“遵声大嫂你听真。”(《祝福》贺老六唱)”那家官儿不遵你,先斩后奏姑母知。”(《白叮本》武则天唱)以上“遵应为“尊”。以遵组词的如遵守、遵循;以尊组词的如尊敬、尊严。
  34、膝“夜膝膝,月朦朦;撩红袍,掌明灯。”(《打面缸》胡知县唱)“膝”应为“漆”。“膝”为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外部。漆是用漆树皮里的粘汁制成的涂料,用它漆过的家具又黑又亮。这里用漆采形容夜晚特别黑。
  35、餍“猛想起赵景棠朱砂肉餍。”(《放饭》朱春登唱)“餍”(yan)应为*”(yan)。“餍”为吃饱、满足的意思,“黡”指皮肤上的黑痣。
  36、*(左口右燕)“嚼碎仇恨强燕下,”(《“红灯记》李铁梅唱)“燕”应为“*(左口右燕”。燕少了偏旁“口”,动词则成了名词。*(左口右燕)现已简化为咽。
  37、颠“阿毛阿毛连声唤,哭我儿娘心疼烂似疯颠。”(《祝福》样林嫂唱)“颠’应为“癫”。“颠”为山颠、颠覆之颠。癫义为精神失常。
  38、缰“你念我母子二人苦苦哀求愿意赎罪赴边缰。”(《斩秦英》银屏唱)“缰”应为“疆”。“缰”为拴牲畜的缰绳的缰,“疆”为边疆、疆土、新疆的疆。
  39、辩“这凤冠如白雪难辩认。”(《痴梦》)“辩”应为“辨”。“辩”为辩论、分辩的辩,“辨”为辨别、辨析的辨,辨认即经过辨别后确认。辩、辨、辫、瓣等字中间不同,用时请注意区分。
  40、戴“悔不该同窗三戴情似海。”(《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唱)“戴”(dai)应为“载”(zai)。一载即一年。戴、载、栽、裁四字形似且韵母相同,用时请注意区分左下部。
  41、蘖“一心除蘖缘,念佛坐禅观。”(《数罗汉》姜琴秋唱)“我给你留下冤蘖帐,”(《祝福》贺老六唱)“蘖”应为“孽”。两字均读nie,前者为农作物分蘖的蘖,后者为罪孽、造孽的孽。二字虽音同但部首不同(前在木部,后在子部)。
  二、音同(近)形异类
  42、山岳“山岳压定众兵卒。”(《辕门斩子》杨延景唱)“山岳”应为“三约”(来自成语“约法三章”,典出《史记》和《汉书》)。这里指杨延景有严以治军的法规。
  43、见“打死人命无证见,”(《游黾山·会审》田云山唱)“遗下了那绣鞋本是证见,杀人犯是刘彪情节显然。”(《法门寺·告状》宋巧姣唱)以上“见”应为“件”。“证件”是证明身分和说明事物原貌的凭据。
  44、丑“尼姑的儿子丑十分。”(《庵堂认母》王志贞唱)“丑”(chou)应为“臭”(chou)。丑一般指长相、容貌不佳;臭与香相反,剧中的“臭”是指(尼姑的私生子在外)名声臭。
  45、兰“尿盆上镶的是五彩兰。”(《教学》何为贵板壳子》“兰”应为“蓝”。五彩蓝为民间工艺。“兰”繁体作“蘭”(如蘭花、蘭州)。“兰”不是“蓝”的简化字,我省蓝田县也不能写作兰田县。
  46、正“你我知交三年正,情意绵绵两相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唱)。“正”应为“整”。整的组词如“整数”、“完整”;正与反(负)互成反义词。“正”不是“整”的简化字。
  47、付“街邻借成桶担一付,言说卖水可以度日……(《火焰驹·卖水》李彦贵白)“付”应为“副”。副是量词,表示实物的一组或一套。“付”是付出的付。
  48、丢“你奴才捻子带线齐丢断。”(《三娘教子》王春娥唱)“丢”(dui)应为“揪”(jiu)。“丢”是失去、抛开的意思;“揪”是用手抓或拉使其分开的意思。
  49、处“卖我儿实处于无其奈间。”(《四贤册》赵月娥唱)“处”(chu)应为“出”(chu)。“处于”表示在某种地位或状态(如“七连处于前沿阵地”);“出于”表示采取某种行为的缘由(如“出于防洪的需要,必须拆除河道违章建筑)。
  50、妄“妄披人皮活世上。”(《周仁回府》李兰英唱)“妄”应为“枉”(意思是“白白地”)。
  51、曲“有口难辩这曲冤。”(《恩仇记》)“曲”应为“屈”。“屈冤”即冤枉、冤屈。
  52、执“执骰子,老碗转。”(《教学》何为贵板壳子)“执骰子一执瞪眼八。”(《拾黄金》胡来板壳子)“执” (zhi)应为“掷”(zhi)。“执”是执行、执政的执,“掷”为投 掷、掷铁饼的掷。二字音同调不同,另外,骰(tou)子俗称“色子”,是常见的一种赌具,演员在台上也都念shai 而不念tou,故句中写作“色子”较妥,写“骰”有点书面化,念tou反倒拗口。
  53、许“我兄弟许州曾失散。”(《斩颜良》关羽唱) “许”应为“徐”。《三国演义》第24、25回载:曹操率兵二十万东征徐州,刘备弃小沛而逃往青州投奔袁绍,张飞 在战场被击溃后逃至芒砀山中,后又占古城以称王,关 羽被困于土山,桃园三兄弟由此失散,该句唱词即指这 段往事。
  54、有“只觉衣宽带有松。(《王宝钏》)“有”应为 “又”。副词“又”在这里表示“宽”和“松”同时存在,且有调的意思。同样的用法如又快又好、又红又专等。用 动词“有”则义不通。
  55、后“除奸贼保社稷听后招安。”(《双背鞭》王明 芳唱)“后”(hou)应为“候”(hou)。“后”为先(前)之反,候则是等待的意思。
  56、血“一人倒下万人起,报仇血恨志更坚。”(《西 安事变》苏英唱)。“血”(xue)应为“雪”(xue)。雪恨就是洗掉仇恨。
  57、坝“小珍坝桥血花溅,滴血胜过语万平。”(《西安事变》苏英唱)“坝”应为“灞”。两这均读ba,但“灞”作为专用地名、水名用字,不与“坝”(如堤坝)通用。
  58、作“为的是我儿在世好作人。”(《庵堂认母》)“有钱之后怎作人?”(《市井民风》老钱唱)“少年人作事太狂妄,”(《夺锦楼》徐翰珊唱)以上“作”应为‘做”。“做人”是指待人接物、当个正派人;“做事”是从事某项工作或担任某一固定职务。
  59、报“田公子遭大难并无报怨,”(《游黾山·藏舟》胡凤莲唱)“你二老再莫要将他埋怨,他本是报不平英雄儿男。”(《出处同上》以上“报”(bao)应为“抱”(bao)。抱怨指心中的不满或埋怨;抱不平来自成语“抱打不平”,两处均应写作“抱”。系音同致误。
  60、忧“闷忧忧回家来说明情景,”(《周仁回府》周仁唱)“闷忧忧坐船舱左盘右算,”(《游黾山·藏舟》田玉川咀)”受奔波担惊慌长恨忧忧。”((白蛇传·断桥》白素贞唱)以上“忧忧”应为“悠悠”。“忧”是忧愁、忧虑之忧,“悠悠”常用来表示长久、遥远、从容不迫或持续不断的意思。
  61、伶“观此子聪明且伶便”,(《卖苗郎》刘全仁唱)“伶”应为“灵”,“伶”为伶仃、伶俐之伶。“灵”为灵活、灵巧、灵敏之灵。灵便指五官、四肢灵活、好使。
  62、即“你即然会说又会讲,”(《火焰驹·婚争》黄桂英唱)“即”应为“既”,既然为连词,有“已经这么着”的意思,常与副词“就”、“也”,“还”配合使用。此外,也常有把“即使”(连词)写成“既使”、即便(连词)写成“既便”的,均为错写。
  63、尚“女孩儿拉少年礼尚不端。”(《游黾山·藏舟》胡凤莲唱)“尚”应为“上”。唱词的意思是:少女用手去拉小伙子从礼节上来讲不够正派。成语“礼尚往来”中的“尚”是重视的意思,故有“来而不往非礼也”的讲究,用“尚”之处不可用“上”,反之亦然。
  64、依“为妻每日依门盼望,……”(《白蛇传》白素贞唱)“望潘郎斜依石台相久候。”(《月下来迟》陈妙常唱) “愿作桃李依门墙”(《翰墨缘》温席珍念)以上“依”应“倚”。“依”为依靠、依赖的依。表示身体靠在物体上用“倚”,如倚门而望、倚窗远眺等。
  65、昏“直饿得我二老神昏颠倒。”(《赵五娘吃糠》蔡父唱)“昏”(hun)应为“魂”(hun)。神魂颠倒为成语,义为精神恍惚,失去常态。
  66、奄“病奄奄衣宽带又松。”(《周仁回府》胡秀英唱》“奄”(yan)应为“恹”(yan)。“奄”义为气息微弱,“恹恹”表示有病的样子。
  67、胖“城隍庙里见胖官。”(《教学》何为贵板壳子)“胖”应为“判”。迷信传说中把在阎罗殿掌管生死簿的官叫判官。城隍庙中小鬼、判官的形象都十分可怕。二字偏旁不同,读音相近(声母同)。
  68、挖“好以似刀挖肠剑把心穿。”(《赵五娘吃糠》赵五娘唱)“好以似刀割肠剑把心挖。”(《放饭》朱春登唱) 以上“挖”(wa)应为“剜”(wan)。“挖”义为掘、掏,“剜”是用刀、铲等工具去掏取。
  69、段“正行走来且立站,忽然想起事一段。”(《四进士·柳林》杨存唱)“段”应为“端”,一端指一件(事)或(事情的)一个方面。
  70、徐“徐田射鹿耍花招。”(《下河东·巡营》赵匡胤唱)“徐”应为“许”。许田射鹿指曹操在许都(许昌)郊外)“陪”汉献帝田猎一事(事见《三国演义》第20回),是时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焰已很嚣张,皇帝已无实权。许田为地名,在许昌东不远处。
  71、振“喊杀声声振宇环。”(《哭秦庭》申包胥唱)“振”应为“震”。“振”是振作、振奋、手臂振动的振。京都沦陷为震撼全国的大事,理应用“震”。“宇环”亦可作“宇寰”。
  72、宴“老王宴驾龙归沧”(《二进宫》李艳妃唱)。“宴”(yan)应为“晏”(yan)。“实”为宴会、宴请之宴,宴驾之晏是“晏”而不是“宴”。晏驾是古代称帝王死亡的讳词。
  73、常②“虽说是寄人篱下非常久,”(《祝福》祥林嫂唱)“常”应为“长”。“非常久”即“不是长久”(之策) 。“非”若与后边的“常”组成“非常”一词,便是另番意思了。
  74、悬“本应立即吃刀悬。”(《斩秦英》皇后唱)“悬”(xuan)应为“弦”(xian)。古人以弓喻刀,把刀刃部分比作弓弦,吃刀弦即挨刀。陕西方言虽有将“弦”读作“玄”(与“悬”音同)的,但仍以普通话的读音(xian)为准,如胡琴弦的“弦”应读xian,而不应读xuan。
  75、黄“盼只盼有朝一日黄王爷家开科场,”(《春秋配·捡柴》李华唱)“黄”应为“皇”。皇王爷系指皇帝。
  76、掺“想睡觉了把铺盖一掺,”(《八件衣·义救》仁义板壳子)“掺”应为“绽”(zhan),“掺”为掺扶的掺,又作搀。关中话将“绽”读can,在作为动词时,是(把卷缠在一起的东西)解开或取开的意思。
  77、趁“句句话不趁女儿心。”(《王宝钏》)“若要趁了孤的意,马踏东吴血染泥。”(《大报仇》刘备唱)“配我本趁你父意,”(《五典坡·别窑》薛平贵唱)以上“趁”应为“称”(chen,组词如称职、对称),称心即满意,称还有一读音为cheng,组词如自称、简称等,另当别论。
  78、寒“寒舍俱在周家堤。”(《三滴血·虎口缘》贾莲香唱)“寒”应为“田”。“寒舍”是对自己住处的谦称。“田舍”指农家一般住宅。系音近(二字韵母相同)或对原作注意不够致错。
  79、槌“用铁槌四十斤败了秦军。”(《盗虎符》信陵君唱)“槌”应为“锤”。“槌”多指小巧的敲打工具,如鼓槌、棒槌等。“锤”则与之相反,此处用“锤”为妥。
  80、滔“鲁家人多福多寿乐滔滔。”(《祝福》祥林嫂唱)“滔”应为“陶”。“陶陶”为书面语,用来形容快乐、舒坦的心情。
  81、督“言说他父是李督堂。”(《柜中缘》许翠莲唱)“督”应为“都”。唐、宋时朝廷尚书省的总办公处称都堂,其两侧为六部办公处。
  82、像“但愿者爷明真像,以理公断放我还乡。”(《十五贯》熊友兰唱)“像”应为“相”(或“象”)。真相指(事件的)真实情况。
  83、滴“你看那滴水蜻蜒上下飞翻……”(《火焰驹·园会》芸香唱)“滴”应为“点”。蜻蜒点水是水边、池中常见的景象。
  84、碾“砸骨碾灰认得真。”(《玉堂春·会审》苏三唱)“碾”(nian)应为“研”(yan),“研”有细磨之义(如研墨、研药),“碾”有压、轧之义,演员在演唱时也都读yan而不读nian。
  85、撒“撒的鞋,提的斗,急急忙忙往前走。”(《杨三小》宾相板壳子)“撒”(sa)应为“靸”(sa).“撒”是撒种籽的撒;“靸”是方言词,把鞋帮踩在脚后跟下叫靸鞋。
  86、随“李黄家结亲盟天随人愿。”(《火焰驹·打路》黄桂英唱)“幸喜得配佳偶也算天随人愿。”(《双锦衣》姜琴秋唱)“今日苍天随人愿,我老汉有了戴孝男。”(《卖苗郎》刘全仁唱)以上“随”应为“遂”(顺、如意也)。遂愿义为愿望得以实现。
  87、翻“三打那白骨精易如翻掌,”(《猴拳馆》八戒唱)“翻”(fan)应为“反”(fan)。易如反掌为成语,形容(做某件事)就象把手掌翻转一下那么简单,毫不费劲。
  三、音异形似类
  88、戌“苏戌娟赴高桥去把亲省,”(《十五贯》况钟唱)“戍”(xu)应为“戊”(shu)。戊、戌、戍、戎、戒的读音分别为wu、xu、shu、rong、jie,但常因形似而用错,用时请留意。
  89、钩“惊动了鲤鱼不上钩,”(《十八扯》孔槐唱)“儿在花园把鱼钩,”((斩秦英》秦英唱)以上“钩”(gou)应为“钓”(diao)。二字虽偏旁相同但右半部不同,音义也不同,且前为名词,后为动词。
  90、刺“把针工刺绣儿懒爱,”(《河湾洗衣》田赛花唱)“剌”(1a)应为“刺”(ci)。两字的区别在于左半部仅一平(“一”)之差。刺绣俗称扎花,是民间妇女的一种手艺,我国苏绣、湘绣、杭绣驰名中外。
  91、裾“你我约下今日战,为什么身穿裾头戴凤冠?”(《十八扯》孔槐唱)“裾”(ju)应为“裙”(qun)。“裾”是衣服的大襟,“裙”是围在下身的服装。
  92、棱“贤公主你莫要两泪如棱,听本官把话对你学。”(《斩经堂》)“棱(leng)应为“梭”(suo)。“棱”是棱角、模棱两可的棱;“梭”是织布梭、来往穿梭的梭。其实,这里用“梭”来形容流泪并不恰当。
  四、误认简化字类
  93、令“我女儿今年年令浅,”(《看女》任柳氏唱)“令”应为“龄”,“龄”指岁数、工作年数,如年龄、工龄等,“龄”未简化为“令”。
  94、咀“曹差来伶言利咀张文远,”(《大报仇·争印》刘备唱)“咀”应为“嘴”,“嘴”有时被俗写为“咀”,但“嘴”并未简化为“咀”。何况,“咀”有时还读ju(如咀嚼)。
  95、顾“顾了个丫环懒的怕怕,”(《赖子救婶》赖子板壳子)“顾”应为“雇”。“顾”为照顾、左顾右盼的顾,“雇”为雇工的雇,“顾”未简化为“雇”。
  五、方言语音渗透类
  96,而“再打她珍珠伞耀而增光。”(《打銮驾》包公唱)此处“而”应为“日”。关中话“而”、“日”音同(均读er,如“日本”读音如“而本”),故“耀日增光”也误读(写)成“耀而增光”。普通话“日”读作ri,与关中读音相差甚远。
  97、沾“长寿王不画押此事沾牙。”(《白叮本》武则天唱)“沾”应为“粘”。“沾”只有一个读音zhan,组词如沾染、泪沾衣、沾沾自喜等。“粘”既有zhan的读音(组词如粘连、粘贴等),又有nian的读音(关中话读如“然”ran)。普通话说的“粘(nian)乎乎”,关中话则是“然(ran)乎乎”。关中话的“然”实际应写作“粘”(nian)。同理,这句唱词中的“沾牙”实应为“粘牙”,演员演出时也是读ran而不读zhan。
  98、渺“父子们相逢渺无踪。”(《血泪仇》王东才唱)“却怎么多年来音信渺然。”(《软玉屏》魏纫秋唱)“奴夫上京应名考试,一去数载渺无音信。”((卖苗郎)柳迎春唱)以上“缈”应为“杳”。关中话读”杳”如“渺”(miao),所以也误将“杳”写成“缈”了(这与普通话把“杳”读作yao相差甚远)。尽管演员在演唱时都是读miao的,但若写于书面则必须是“杳”。
  99、赏“一是债务未还赏,”(《祝福》贺老六唱)“赏”(shang)应为“偿”(chang)。因关中活读“赔偿”如“赔赏”,所以也就把“偿”写作“赏”了。与上条一样,地方戏曲演员可以用地方语音演唱,但写于书面,则必须符合国家的文字规范,不能顺着地方语音去找字、写字。
  100、覆“上覆涿州范阳人。”(《花亭相会》高文举唱)“覆”应为“书”。因关中部分地区(如长安、户县)将“书”(shu)读作”覆”(fu),故也有人将“上书”写作“上覆”。“上书”的意思是(信)上面写(着)”,戏中也常有“上书╳个大字”的台词。“覆”有盖、翻等义。与书信内容不沾边。
  出处:当代戏剧. 1998-1999年(合订本)/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9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