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艺海无涯 赤子奋舟——记青年表演艺术家李小锋


  正像美是只为人而存在的那样,演员是只为观众而存在的。李小锋正是一个把自己艺术生命之根扎在广大观众之中的优秀演员。那些相继颁发给他的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西北五省(区)电视大赛一等奖和陕西省戏曲汇演一等奖等十多项大奖,固然是他艺术生命中的熠熠亮点,更令人注目的是,在戏曲已不再是昔日艺坛霸主的形势下,他的演艺却如日中天。来自三秦大地以及邻近几省广大观众的热情邀演接踵而至,有时甚至使他几乎应接不暇。台湾、香港、澳门和德国柏林也来邀请他作交流访问演出。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以及中央电视台一频道、三频道、十一频道和国际频道都分别为他录制了个人表演艺术专题节目向全省、全国和世界播放。陕西音像出版社、广东忠州音像出版社更把他的演出剧目全部录制成光碟向全国发行以飨大众。不少年轻人登门或写信热切要求学他的拿手好戏,他的代表唱段正在陕、甘、宁、青、新等省专业演员和群众中不胫而走,广为流行传唱……
  所有这一切当然不是来自好运天成。值得深思的是在这些春华秋实的背后,蕴含着怎样内在的必然规律? 
  “演员身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个性”(俄·梅耶荷德语)。李小锋是有个性的。”有明确理想并为之精心实践”——这就是他奋进在艺术道路上的鲜明个性。
  李小锋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戏曲演员的艺术生命也是由他代表性剧目的魅力决定的。如果只停滞于一般化的表演而不能磨砺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剧目,他终将成为水上浮萍、艺术道路上的流浪汉。他决心认真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创新,为磨砺出自己的代表性剧目而拼搏。在30年的艺术实践中,有哪些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给了他启示和动力呢?第一,戏曲表演艺术体系说到底是一个复杂高难的艺术技巧体系。一个戏曲演员必须首先有扎实的基本功,表演才能富有表现力、韵律和美感。李小锋自幼在艺校学艺七年,打下了坚实的腰腿功、身架功、毯子功、把子功等繁难的幼功功底,曾有一口气打五十个“旋子”和连翻七个“虎跳前扑”的不凡记录,此后更一直坚持练功不懈,加上他嗓音嘹亮、音域宽阔、唱功过硬,这些正是他在表演艺术上继承和创新得天独厚的根底和起飞点。
  第二,一个演员在艺术上的崛起,除了靠自身的条件和努力以外,更要靠“一师,二友,三观众”(梅兰芳语)的集体智慧和大力相助。要有戏曲专家、学者,根据他的演艺特长,专门为他打造剧本、设计唱腔和舞台表演,使他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艺术个性魅力,这样才能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而最终形成他们的代表剧目。李小锋演出的《白逼宫》一剧的继承和创新便是这样。《白逼宫》是一出表现汉献帝对抗曹操篡权阴谋的斗争失败后,反遭曹操武力逼宫残酷迫害时的心灵历程,而在表演上唱、做、扑、跌都很繁重的秦腔传统剧。根据李小锋文武全才、唱功见长的特点,由省艺校老师岳天民、梁建国专门帮他研究改编剧本、设计唱腔,加工舞台表演,汲取京剧立意,把原剧汉献帝一味戚戚哀鸣的主要唱段“咱父子好比那……”的排比句,全部改为“欺寡人好一似……”的排比句,凸现了人物内心对曹操的反抗怒火和痛苦压抑相交织的精神波澜。整个唱段集中了秦腔传统唱腔的精华,专腔设计,一气呵成,并对矛盾激化顶点时的唱腔板式作了重要调整,将曹操逼宫时汉献帝唱的“二六板”变成“双锤代板”使剧情更加紧凑激烈;在表演上增加了“高台下桌抢背”以及“540度转身僵尸”等高难技巧动作,使全剧面貌焕然一新,演员的个性才华尽显。因此,演出一炮打响,终于成了他最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代表剧目之一。李小锋的“黄金搭档”是他艺校同学、现在是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剧团的主要琴师邓增琦、主要鼓师罗新昌。他们在和李小锋常年的艺术磨合中,与他一同研究、创新、排练,对他的唱腔和动作熟悉得细致入微;在舞台上一腔一调、一招一式地为他增色传情。
  第三,李小锋在《打柴劝弟》的继承创新上体现了另一条艺术规律,即以不同风格去诠释同一剧目也能获得观众认可。他对这出秦腔传统剧目情有独钟,尤其对剧中陈勋这个角色由衷喜爱。陈勋家贫,和兄弟手足情深,他不辞劳苦,每日上山打柴,供给兄弟读书上进,情节十分感人。但此剧原是戏曲前辈苏育民的代表剧目。苏氏天生体魄健壮,加上表演情真意切,他所塑造的活生生的劳动人民形象至今无人企及。李小锋和他相比,不如他那样强健粗壮,没有这样自然天成的先天条件。李小锋一面潜心一字一腔地学习继承苏育民的唱腔声情,一方面反复探索,终于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根据自身条件不靠体魄粗壮来标榜这个劳动人民形象——如果苏氏塑造的是一个敦实老到的大哥哥,那么自己就要塑造一个一心为了供给兄弟读书,不畏艰苦,以苦为乐,一出场就是一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内心燃烧着美好希望的青年劳动者。这年轻人也许比他兄弟并大不了几岁,但他有着真情似火的热心,他对兄弟的种种劝说时,既不失天真稚气的一面,又有诚实善良的一面。这样,如果说苏氏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是使人可亲可敬,那么,李小锋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就更有些使人觉得纯真可爱。经过这样的继承创新,千锤百炼,他演出的《打柴劝弟》同样使不少观众深为感动,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热烈欢迎,在1996年10月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戏曲“金三角汇演”中获得了表演一等奖;1997年中央电视台一频道“九州戏苑”随之录制了全剧向全国播放;2000年被选为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节目;2003年李小锋也主要因《打柴劝弟》以及《白逼宫》、《盘肠战》三个折子戏而荣获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这是戏曲表演艺术发展长河中合乎规律的百花齐放。
  李小锋坚信,不深入继承、创新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锐意创新,戏曲的美学个性便不能不断焕发新的光彩。他的另外几出当红剧目全本戏《周仁回府》、折子戏《花亭相会》和《坐宫》都遵循这个规律,在师、友的合作下,从剧本到表演都进行了精心的继承和创新,在演出中动以真情,使这些剧目既是韵味浓烈的秦腔,又渗透着新的个性光彩,成为他和广大观众的审美情趣息息相通的艺术生命线。
  在李小锋的心目中,尽一切努力磨砺优秀剧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深入群众,还戏于民”。多年来他走遍了三秦大地的城市、山区、农村、厂矿,并且远至宁夏银川、青海西宁以及甘肃兰州、天水、白银、会宁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偏远市县和少数民族地区,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不少观众更要拥到后台以能和他本人握手为快。为了回报观众的热情和厚爱,他看到偏远群众看戏不容易,特把自己的演出剧照、剧情介绍等印成精美的画页赠送大家,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向热情观众赠送自己的演出光碟,使人们通过音像的接触了解戏曲,喜爱戏曲,也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他的一份真情。
  坚持为全面提高艺术素质而不断努力奋进是小锋坚定的志愿。多年来,他坚持读书学习,钻研美学和戏曲表演美学。1994年他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为师,以求表演艺术上的精进。1999年,他被破格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员。2003年,他出版了美学专著《美的断想》。2004年考入了陕西省委党校,致力于提高自己的马列主义哲学水平,随之又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为全面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而不断努力奋进。
  这些,就是李小锋通过自己的实践向人们展示出来的他的演员个性。他的个性化的从艺道路已促使他的艺术追求成果不菲。那么,在未来的奋进道路上,他又将会不断焕发出怎样的艺术生命之光来呢?
  我们将拭目以待。
  出处:戏曲艺术. 2007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