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曹普超——一位追新求美的花脸演员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排演的新编秦腔历史剧《雀台歌女》描写了洛阳名伎来莺儿与魏王曹操之间信念的冲突、情感的撞击,塑造了不畏权势、不屑伪诈的真情女子来莺儿,色厉内荏、性情复杂的曹操等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演出后反响热烈。剧中饰演曹操的青年花脸演员曹普超由于表演传神细腻、唱腔浑厚苍劲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得到了各界观众的认可和业内专家的肯定。
  曹普超,13岁在户县学艺,1987年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青年团的演员们与普超艺龄相同,年纪相仿,但他们都经过严格规范的训练。风格粗犷的曹普超,突然间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幸运的是,他有了很多学习机会。他向院内的老一代花脸演员请教,并找来京剧大师裘盛戎、优秀京剧演员孟广禄等人的录像,细细观摩。渐渐地,他融入了青年团这个集体的艺术氛围,改变了以往只重程式、不重内心的表演方式。不久,由曹普超、穆小鹏等人联袂演出的折子戏《劝将》上演并受到好评,他品尝到了努力的结果。2000年,团里排演新编古装剧《柳书传奇》,普超继出演了《赵氏孤儿》中的屠岸贾、《西湖遗恨》中的贾似道等角色之后,又一次担任了主要角色之一柳公权的重任。这是他第一次进行全新的创造,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与排《劝将》时的导演孙建章一招一式、一字一句去辅导、训练不同,此剧的导演马科先生更着重于对演员创造性的开发。他在马导的启发下,反复研读剧本,查阅资料,用大气的表演勾画出了柳公权饱学儒雅、气宇轩昂的形象,并因此荣获首届中国秦腔节优秀表演奖、第二届陕西红梅大赛一等奖,奠定了事业的坚实基础,晋升为国家二级演员。
  在传统戏曲中,曹操向来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冷酷无情,喜怒无常、杀人如麻的乱世奸雄。而在《雀台歌女》中的曹操,强势之中透着虚弱,铁腕之下不乏柔情。疑心重,算计精,内心极为复杂。怎样把握人物表演的分寸,普超并无自信。加上他外形比较瘦小,实在无王者的雄风,不少人表示担心。但是,他决心知难而上,迎接这次挑战。他通读了《三国演义》,探讨曹操的性格形成及发展,又仔细观摩京剧《曹操与杨修》的录像,学习尚长荣先生的表现技艺。渐渐地,曹操作为一个“人”在他心中鲜活起来。他感受到了人物的苦闷、空虚、愤懑和强权者居高临下的“爱情”。在演出中,他的表演情真意切,层次分明,情绪转换自然可信,个性发展符合逻辑。他摆脱了“脸谱化”的倾向,在秦腔舞台上塑造出了别具一格的魏王曹操。
  在曹操独上雀台一场,普超一袭白衣,缓步登场:“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势力使人争,嗣环自相残……”。沉重的脚步,苍凉的语调,透出不被人理解的无奈心情和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处境。一大段道白,豁然拉近了观众与曹操的距离,使人感受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心中五味杂陈的情感涌动。普超的细腻刻画不仅准确地传递出剧本所提供的信息,也让人们看到了曹操激烈复杂的心理矛盾和情绪流程。一个花脸演员,在挖掘人物内心,表现人物心理方面能够做的如此细致、深刻,难能可贵。
  曹普超的唱腔高昂洪亮,大气磅礴,吐字清晰,恪守规范,不随意怒吼,不刺耳噪杂。为了抒人物之情,他的行腔颇具匠心。发声共鸣非常到位,音韵转换十分圆活。气韵处理轻重得当,行腔浑厚,拖腔酣畅。发秦声之韵,具京剧之风。他的花脸唱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了创新的意味,更易被新时代的观众所接受。
  曹普超认为,秦腔演员不能沉迷于观众的掌声,为叫好而乱“挣”,而要唱出情感,唱出人物内涵,唱出花脸艺术的文化意蕴。为了使观众得到高层次的艺术享受,他一直在不懈地追求。他愿以全部精力,投身于艺术事业,让自己的演艺水平不断提升。
  出处:戏曲艺术. 2007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