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三秦戏苑的第二个春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戏曲发展莫不如此。1998年以来,许多带有规律性的文艺现象已在三秦大地显现;颇值得我们欣喜和深思:(l)为庆祝建国50周年而创造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时代精神、生活气息的水灵灵的戏剧佳作。(2)认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得力举措。去年省文化厅派出10余人到上海戏剧学院编剧班进修学习,今年还将派出一批导演到中国戏曲学院去深造。各地市也开始注意把目光放到培养接班人和后续部队上来,力图为2I世纪的戏剧事业腾飞发展积攒后劲。(3)西安易俗社去年三上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新改编的折子戏《镇台念书》、《醉打山门》、《司马拜台》。今年从春节到5月份,两个队在陕甘两省的定点演出接连不断。(4)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每周一个新戏,春节期间都没有停止排练,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由青年团排出了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秦腔团排出新编历史剧《回荆州》,眉碗团排出眉户现代戏《好年好月》,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竞争前进,质量上乘。这在戏曲研究院60多年的历史上都是少见的现象。今年九至十月,将是我省以戏曲研究院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收获的金季,将为共和国的50华诞献上鲜艳的寿桃,增添浓烈的喜庆气氛。(5)周至县剧团的科学管理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连年创佳绩,一步一台阶;礼泉县剧团实行股份制,保持了在我省每年演出500场的最高记录。这些典型都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启迪,秦腔的根深深地扎在群众中,这是它永不衰竭的生命之源。(6)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包装和传播戏曲,扩大了戏曲的受众面。从**年省文化厅、省振兴秦腔办公室,把秦腔名家唱段以VCD光盘形式包装后,市面上已出现了上百种秦腔等地方戏光盘。如果把1987~1991年我省戏剧创作演出旺季视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浪潮,那么目前出现的可喜现象则是我省戏剧繁荣的第二个春天。
  带着春天的喜讯我们将跨人新的世纪之门。在思考秦腔等戏曲事业在新世纪的命运和发展时,就必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站在国际市场,站在世界共享科技文明成果的角度来考虑。首先是在因特网上建立秦腔网站,把秦腔剧目、历史渊源、风格特点、行当人物、脸谱、音乐唱腔、表导演等输人电脑网络,让全球都来阅览秦腔,推动秦腔向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演进和发展,让它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在未来的无限时空中翱翔。争取和征服更多的青少年观众和海内外读者,扩大它的生存空间和演出市场。
  坚持继承、改革、出新是秦腔等戏曲剧种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虽然这些剧种都是封建大农业文化的产物,但它毕竟是经过万千艺人长期艺术实践积累总结出来的虚拟化、程式化、写意化的一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娱乐形式,一种审美状态。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无限的时空自由,可以称之为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体现了一个地域、一个国家的民族的思维、生产、生活等的表达方式及语言、性格、审美等特点。秦腔积累的剧目数千种之多,随之而来的表演程式、音乐唱腔就可想而知。这些年来,省市抓创作、改革的东西多了,抓继承的就远远不够。相反,一些县剧团,一些民间艺人由于要有大量适应市场演出的剧目,就把许多传统的剧目、表演程式和绝活技巧等继承了下来,这种不均衡现象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调整,做到先继承后改革、再发展。只有站在深厚的传统艺术的肩膀上,我们才能在与时代接轨时,运用自如,左右逢源。同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个不同层面、不同地域里的人们的审美情趣,确定对口定位的剧目、演员;根据国外市场、城市、农村的不同对象研究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对秦腔的改革要采取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的原则,不能把秦腔体现的阳刚之美、慷慨激昂、豪迈悲壮的风格特点改掉,都成了越剧、黄梅戏那样软绵绵的东西。不要忘了秦腔在战争年月所演的《还我河山》、《血泪仇》等剧目,激励人们爱国战斗热情所起的历史作用,所作的特殊贡献。也不要忘了我们还会遇到侵略战争,而秦腔就是戏曲舞台的“国歌”,是战斗进行曲,是反侵略的前进号角。秦腔也有委婉细腻、缠绵绯侧、阴柔之美的一面,只是有待于我们很好地认识并进一步加以开掘的问题。总之改革要采取慎重的态度,不能把特性改掉。要适应和引导观众欣赏消费,而不能失去传统精神的魅力,在杨树上结出个柳枝来。当然时代在发展,也可能出现象“戏歌”那样的新样式,但它还是离不开一个戏字。还没有形成定局,还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才能推广。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