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 > 戏曲史学与戏曲理论研究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李桐轩


  李桐轩(1860一1932)戏剧活动家,秦腔剧作家。名良材,字桐轩,号莲舌居士。陕西蒲城人。贡生,肄业于三原宏道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陕西同盟会,任陕西咨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起义时,他冒险赴湖北为革命军联络。民国建立后。被聘为陕西督军府修史局总纂、省长署顾问、省政府顾问,全国读音统一会会员。到北平参加会议。民国元年(1912),在修史局与修纂孙仁玉共同商议组织新戏曲剧社,发起创办易俗伶学社。他们十分重视戏剧的教育功能,认为比之学堂、报章、演说,“声满天下,遍达于妇孺之耳鼓眼帘,而有兴致,有趣味,印诸脑海最深者,其唯戏剧乎!”(《易俗社缘起》)他在易俗社,先后担任社长、评议、编辑,为之倾注了后半生心血。在《答长公》,《偶成赠社友》等诗中自嘲:“我本出世人,忽作入世想。寄迹在梨园,游神在渺莽”。“结社得良朋,易俗传清响。寻乐且偷闲,敢希知者赏”。“晨兴教歌舞,亲履粉墨场。知我谓我乐,不知谓我狂”,民国十一年三月,以六十多岁的高龄,亲赴汉口代理易俗分社的事务。高培支称赞道:“李桐老为本社没齿不贰之臣”。
  民国二年,李桐轩编写了《甄别旧戏草》,列举三百零六出传统剧目,根据“以影响于人心为断”的标准,分为“可去者”、“可改者”、“可取者”三大类。作为选择和编演的标准。他创作剧目甚丰,先后共编写大小剧目二十多种。早在清末就编写了揭露清朝黑暗统治的《黑世界》。易俗社成立后编写有本戏《一字狱》、《天足会》、《亡国痛》、《鬼教育》、《人伦鉴》、折戏《豚尾记》、《贺家坟》、《强项令》、《文山殉国》,宣传爱国思想,破除封建迷信,提倡民主、科学。所写剧本,讲究诗韵,造句甚佳。另有《民兴集》、《蒲城县志》及诗文十多种。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在西安病逝,终年七十二岁。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