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 > 剧作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康海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和戏曲作家。字德涵,号对山,别号浒西山人、*(左氵、右片)东渔父、太白山人。陕西武功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著名的“前七子”之一。明正德五年(1510),因刘瑾案株连而被罢官为民,归里家居,寄情山水,以声伎自娱。
  著作有诗文集《康对山文集》十卷,《康对山先生全集》四十五卷,散曲《讲东乐府》二卷及《武功县志》;杂剧有《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和《王兰卿贞烈传》两种。
  康海自幼好学,博览群书,精历算,尤喜律吕。青年时代,在京师馆博览元人杂剧和声律方面的书籍(《碧山乐府序》),对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
  罢官归里后,康海遍访秦中诸伎,而且与吕柟、马理、王九思、胡侍、张治道等研习秦声声乐,对周至、户县、扶风、眉县一带广为流传的曲子、道情、樵唱、佛曲下过一番功夫。与王九思共同创造康王腔。撰写有大量曲论,论述“精审”(陈中凡《中国音乐文学史序》)。康海家里设有家班,拥有一批技艺超群的歌儿家伎,其中著名的有金菊、小斗、芙蓉、彩莲,自谓“随身四帅”(冯梦龙《情史》卷五)。其继妻张氏,出身乐户,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成为他家班的台柱。家中的演出,更是“*(左走右耑)赸的东方透明”(《(*左氵右片)东乐府,清江饮,宴集》),对农村的秋神报赛演出,更为热心,经常以会首的身份,主持当地规模盛大的庙会。“数日间,乐工集者千人,商贾集者千余人,四方宾客长幼来观者数千人。”
  康海的代表剧作《中山狼》取材于其师马中锡的小说《中山狼传》。此剧采取寓言形式、拟人化的手法对东郭先生的温情主义作了善意的讽刺,对以恶报德、忘恩负义的中山狼的本性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政治角逐的残酷、世态的炎凉及人心可畏。其艺术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两个相反相成、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迂腐可笑的东郭先生是调和、折中和温情主义者的典型。中山狼则是一个本性残忍,阴险狡猾,一有机会就要吃人的豺狼形象。两种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全剧语言诙谐幽默,生动自然,畅达流利,富有表现力。
  康海明嘉靖十九年(1540)病逝于家中,终年六十五岁。“归田三十余年,殁以山人巾服自殓,囊橐萧然,唯大小鼓遗三百副,其风致如此。”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