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罗镇位于富县西南方向60公里处。葫芦河与南沟河在镇前携手东去,注入洛河。南北群山为屏,北山脚下有一宝塔,给镇子涂上了一层古老色彩。镇中有一险要土寨,在兵荒马乱之年,这里曾是周围富户的避难之所。这里川道平坦开阔,土地肥沃,盛产稻米,历史上就是一个人烟稠密、经济繁荣的贸易集镇,曾吸引过无数来自关中、陕北、甘肃庆阳等地的客商。
劳山、榆林桥战役之后,蒋介石急忙调整“围剿”部署,调东北军57军董英斌部的4个师由甘肃省庆阳、合水沿葫芦河向富县进犯,想构成葫芦河东西封锁线;调东北军67军王以哲部的一个师沿洛川、富县大道北上,接应董英斌部东进,援解甘泉、延安之危,打通洛川、富县与延安之间的联系,构成洛河南北封锁线。企图乘红军立足未稳,东西对进、南北夹攻,将红军围歼在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彭德怀、徐海东等率红军团以上干部,亲赴直罗镇勘察地形,测绘作战地图。为防止东北军利用镇东山寨固守,15军团派1营部队连夜拆除土寨围墙。同时,中央红军(一军团)在渭家河、姜家川集结待命,15军团在张村驿集结备战。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以后,红军指挥部命令15军团81师围攻甘泉。同时派出地方游击队和小股武装四处活动,引诱西线东北军就范。国民党“西北剿共总司令部”接到甘泉求援急电后,忙令董英斌率57军东进,解甘泉之围。57军4个师从甘肃太白镇出发,沿葫芦河顺川而下。11月20日上午,牛元锋率先头部队109师,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到达直罗,进入红军设置的“口袋阵”。毛泽东下令:一军团由北向南,15军团由南向北,连夜急行军,包围直罗镇。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毛泽东的指挥所设在直罗镇东北方向的吴家台高地,这里居高临下,可一览直罗镇全貌。战斗打响以后,毛泽东还一再指示各路红军:“要的是歼灭战”。
1935年11月21日拂晓总攻开始,南北两路红军就像猛虎下山一样,扑向直罗镇。枪声、杀声连成一片,降109师夹在两山之间的川道里,犹如关门打狗。牛元锋率部向南、向北突围几次均被打退,死伤不少,降者无数,士气低落,溃不成军,最后率500余名残兵败将退至土寨,固守待援。镇东土寨围墙,事前虽被红军拆除,但牛元锋进驻后下令连夜补修加固,加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5军团78师几次攻击,均未能凑效。周恩来深入前沿阵地了解寨内无粮没水,下令红军暂且包围,待其逃跑时将其歼灭。
国民党西北剿共司令部接到牛元锋告急电报,忙命西线董英斌率106师、11l师援救直罗,令进驻富县的67军117师,进占羊泉、张村驿,又令驻守黄陵的38军17师向南道德、寺仙进军,梦想东西夹击解决直罗之围。驻守黑水寺的111师刚一出动,即遭红军猛烈阻击,溃退西逃。红军分3路追击,11月23日106师的1个团在王家角附近被红军歼灭。东线117师在羊泉原被红军截击,未能西进。
牛元锋待援无望,饥渴难忍,于11月23日夜晚突围离寨,兵卒四散。牛元锋带40余人向西南方向逃命,红军一营部队跟踪追击。24日凌晨,在距直罗5公里的卧牛湾,将牛元锋及其残部全部歼灭。牛元锋被击毙。至此,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全歼牛元锋109师和106师的1个团,打死打伤1000余人,俘5300余人,缴获机枪、步枪3500余支,电台2部,子弹盟万余发,迫使西线董英斌57军退至甘肃合水,东线王以哲67军117师退至富县城区。
直罗镇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战役中,六届中共中央委员、一军团红4团政委黄更生、红2团团长李英华、聂荣臻的通讯员孙起峰和少共营的12名战士等光荣牺牲。
(富县政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