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故居,位于瓦窑堡城内前河滩二道街西北军委遗址院内。院内共有砖窑和石窑12孔。周恩来住在南院北起第二孔和第三孔砖窑内。窑洞坐东面西,进深均为8米,宽3米,高4米,两窑之间有过洞相通。窑前有砖砌月台,月台中段砌有踏步。
1935年12月13日,周恩来同毛泽东到达瓦窑堡,主持西北军委日常工作。
周恩来在此居住期间,出席了12月17日至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根据会议通过的《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12月24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共同拟定了《关于四十天准备行动的计划》,开始进行东征的准备工作。瓦窑堡会议还决定成立由周恩来兼任书记的中央白军工作委员会(后改为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会后,周恩来还拟定了《关于陕北游击战争检查与发展》的报告提纲和《后方工作计划》,为巩固与扩大西北苏区,及红军东征抗日作了周密的部署和后勤准备工作。1936年1月1日,周恩来出席在瓦窑堡齐家湾举行的红军运动会,并领导全体指战员宣读抗日誓词。周恩来还对在榆林桥战役中被俘的东北军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谈话,促使他的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1月19日,周恩来和毛泽东、彭德怀签发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东进抗日与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1月31日至2月4日,周恩来出席了在延长城内举行的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周恩来等留驻西北苏区,以保证牢牢巩固黄河渡口和我军后勤供应。随后,周恩来返回瓦窑堡。2月10日,周恩来亲自安排李克农去洛川与东北军谈判。3月20日至27日,周恩来出席了在东征前线的石楼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派遣周恩来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到延安同张学良会谈。会后,周恩来和张闻天离开石楼,返回瓦窑堡。在返回途中,沿路检查了延长、延川等县的扩红工作和军事后勤工作。
4月7日,周恩来离开瓦窑堡,前往延安。4月9日晚开始在延安城内一座基督教堂内同张学良进行会谈,至10日凌晨4时。会谈中,周恩来高屋建瓴、深刻精辟的分析和周密细致的考虑,使张学良解决了很多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在联共抗日的问题上表示了极大的热忱。这次会谈,为中国共产党同张学良、杨虎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开始了周恩来同国民党长达十年之久的谈判。
4月15日、16日、17日,三天之内,周恩来连续三次在瓦窑堡致信军委后方办事处兵站部部长杨立三和政委李文楷,对我军打通延川永和关黄河渡口以支援东征红军等事宜,作了十分周密的安排部署。4月下旬,东征红军决定回师陕北,周恩来又组织成立了由后方办事处参谋长张云逸为司令员的渡河司令部,使渡河西返的准备工作周密细致,保证了东征红军的胜利回师。
东征红军回师后,周恩来在延川太相寺参加了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5月15日,周恩来在太相寺分别致信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和国民党政府铁道部劳工科长谌小岑,希望他们能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奔走呼号。18日,周恩来同毛泽东、彭德怀在太相寺发布了西征战役命令,决定组织西方野战军,开始西征。21日,周恩来同毛泽东等回到瓦窑堡。5月28日,周恩来出席了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主要研究军事行动问题。6月中旬,周恩来方东北军进攻瓦窑堡一事,几次和东北军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互相致电,商议了红军退出瓦窑堡和六十七军进占的具体办法。6月21日,国民党八十六师师长高双成一部突然从横山方向袭击瓦窑堡。周恩来立即组织守城红军奋力夺回了失守的瓦窑堡城东北角,从而掩护了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撤离。之后,周恩来即离开瓦窑堡,随中共中央机关一道向保安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