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医院位于延安北川5公里处李家洼村山洼上。建院时借用了本村农民15孔石窑开展工作,接着在这个山洼上打土窑洞9层100多孔作病房,修石窑3孔作院部和手术室。1942年以后,又修一座宽敞的瓦房作为手术室,同时修建了医院大门。现在保留的有石窑18孔和十几孔土窑洞以及院大门。医院大门是石砌拱形大门,毛泽东题写的“中央医院”四个大字刻在右门柱上,“延安学生疗养院”七个字刻在左门柱上;石拱正中间雕刻一颗五角星,左右两面分别刻有用英文书写的中央医院和延安学生疗养院字样。
延安学生疗养院是在国际学联和全国学生救济总会赞助下创办的。当时全国各地以至海外有许多青年学生来到延安,有些人由于受国民党的摧残和艰苦的跋涉,加之不能立即适应延安水土,生病者较多,延安各医疗单位都及时地给予治疗。1938年6月底,国际学联代表团柯乐满一行四人来延安,回去后给延安拨来一笔钱,以支持来延安学生的抗日爱国行动。于是党中央决定建立延安学生疗养院,专门保护青年学生的健康,并于1940年底正式建成。设病床100张,当年接待病人近300名。1941年学生疗养院又得到全国学生救济总会的资助,扩大了规模,增加床位200多个,并于同年11月初迁入原陕北公学旧址。延安学生疗养院起初在中央领导支持下工作,以后划归边区卫生署领导。
中央医院是中共中央于1939年5月在延安创办的一所医院,受中央卫生部领导。初建时只有何穆一个医生、十二个护士,以后逐渐扩大,医院护士发展到100多人。中央卫生处长傅连璋兼任院长,石昌杰任副院长。以后的院长是何穆和魏一斋。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小儿科、传染科,还有手术室、化验室、接产室、X光室。有180张床位。胡宗南侵犯延安,中央医院和中央卫生处合并组成医疗队,随同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到北京以后,成为现在的北京医院。
毛泽东很重视中央医院的发展,他几次派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的同志去医院搞扩建工作,指示从中央党校、鲁艺、抗大、延大、自然科学院中抽调年轻共产党员去医院当护士,从来延安的医务人员中选一些技术好的同志去当医生。1941年和1942年毛泽东先后两次为护士工作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尊重护士,爱护护士”。
不仅如此,他还带头遵守医院制度。一天下午,毛主席专程来中央医院看望八路军一二〇师政治委员关向应。这时正是炎夏,主席和警卫员沿着又陡又窄的小路,吃力地爬上山来。他轻轻推开窑洞的门,慢慢地走向病床,身体消瘦的关政委正躺在病床上,看到主席来了,坚持着坐了起来。
主席握住关政委的手,亲切地问:
“身体好些了吗?”说着正要在旁边坐下,窑门口忽然走进来一个小姑娘,穿着洁白的衣报,戴着白帽子,走到主席面前说:
“同志,对不起,医生吩咐说:病人需要安静,现在不能会客。”
“啊,对不起,我不知道医生有这个吩咐。”主席谦和地微笑着,又对关政委说:“好吧,你安心养病好了。”说完,主席走出了病房。
主席放心不下,还想了解一些关政委的病情,转身走进了护士办公室。办公室没有其他同志,只有那个小姑娘跟了进来,主席问她:
“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小姑娘回答说:“我姓刘,人家都叫我小刘。”
“噢,小刘同志,多大了?”主席接着问。
“16岁。”小刘说着,轻捷地移过一张凳子,请主席坐下。
主席很仔细地向她询问了关政委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并且问到医院的工作、医生和护士的生活学习情况,然后才和小刘握手告别,向山下走去。
毛主席走后,小刘就赶着去看望关政委。她刚走进窑洞,关政委就说:
“小刘,你干的好事,你把他赶走了,你知道他是谁吗?”
“外面站着几个警卫员,反正是位首长。”小刘理直气壮地说:“不管是谁,我有责任执行医院的规定,不能扰乱你的休息。”
“好嘛。”关政委看着小刘那副神气,不由得笑了,说:“他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小刘吃了一惊,怪不得觉得面熟呢!他那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谈话……刹那间浮现在小刘的脑际。她几步奔出窑洞,却见毛主席已经走下了山坡。
中央医院本来是中央机关医院,但一直面向群众。1943年收治群众病人140人,占住院总数的6%。1944年5月至10月,群众住院者占住院人数15%。医院还经常组织医疗队下乡,上门给群众治病,深受群众欢迎。
中央医院从1939年到1945年共收治伤病员12677人,其中有部分领导在此住院治疗。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该遗址被列为延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见《伟业胜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