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施佯攻榆林,调胡宗南主力北上,掩护太岳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的战略意图,中央机关决定向北转移。
1947年8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离开小河村,沿大理河向东转移,第二次来到靖边县青阳岔。8月2日,转移到火石山。8月3日,转移到横山县肖崖则村。8月4日,到达子洲县巡检寺。8月8日,到达绥德县李家崖。8月10日,到达黄家沟。8月13日,渡无定河移至延家岔。8月14日转移到米脂县城郊井家坪。8月15日,移到陈家岔。8月16日夜,转移到佳县曹家庄。8月17日,到佳县白龙庙。8月18日,冒雨抢渡五女河,傍晚到达杨家园则。8月19日中午,到达米脂县梁家岔。
梁家岔不仅山大沟深,而且距沙家店战场只有50多华里,距彭德怀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所在的前东原村只有10华里。毛泽东住在刘永升家五孔窑院右起第二孔里。刚一住定,就立即架通与前线指挥部的电话,毛泽东立即与彭德怀通了电话,询问战斗准备情况。
敌整编36师援榆扑空后,掉头南犯,妄图与整编29军刘戡部共10万人马将我军压缩在无定河与黄河之间的狭小地区一举歼灭。我军决定虎口拔牙,以主力一部阻刘戡部于东,而将大部主力集结在沙家店地区,围歼敌36师。
8月20日拂晓,西北野战军对敌发起攻击,激战至黄昏,歼灭敌钟松36师主力6000余人,一举粉碎了胡宗南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我军转入内线反攻。
8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骑马从梁家岔到西野指挥部驻地——佳县前东原村,向参加沙家店战役总结会的旅以上干部祝贺胜利,研究部署新的战役。毛泽东指出:“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用我们湖南话来说,打了这一仗,就过坳了。”会后,又视察了沙家店战斗阵地。下午,中央机关离开梁家岔,转移到佳县朱官寨,在此住了一个月。
朱官寨,因古代多在此屯兵而得名。毛泽东先住张生海三孔窑院右起第一孔,因不安静,第二天上午搬到阳洼张月胜五孔窑院。毛泽东住右起第二孔,周恩来、任弼时住左边第一孔。
9月1日,在这里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指示。指出:我军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本来中央想在此多住一段,但因此地离榆林较近,从安全角度考虑,在佳县县委催促下,于9月21日,中央机关离开朱官寨,22日到达张家崖窑,23日,迁移到佳县神泉堡。
神泉堡,故名思义,因有一股天然泉水而得名。是一个比较大的集镇,隔几日,四周农民来此赶集进行买卖交易,十分热闹。因胡宗南部已南撤,所以中央机关驻此是安全的。司令部住在高继英家一个三合院里,正面有七孔窑洞,毛泽东住右起第三孔,周恩来住第四孔,在此共住近两个月。
10月10日,在此公布了毛泽东为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布了党和军队的八项政策。宣言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称,第一次郑重向中外宣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同日,中共中央公布了经毛泽东修改的《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同时公布了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10月17日,毛泽东离开神泉堡到佳县县城,进行调查研究。18日晨,接见了出席县委召开的区委书记和区长联席会议的同志,应县委书记张俊贤的请求,为县委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中午,到达谭家坪,参观了峪口纸厂。
10月21日,毛泽东来到白云山脚下的南河底村。22日正值重阳节,毛泽东上白云山赶庙会,看了晋剧《反徐州》。
10月29日,毛泽东离开南河底,下午到达佳县城关吕家坪。10月31日,返回神泉堡。
(见《纪念馆转战陕北调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