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旧址
吴旗县 吴起镇旧址


    吴起镇,现为吴旗镇,是县政府所在地。
    1942年7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划出定边、靖边、志丹和甘肃庆阳各一部分,成立吴起县(后改为吴旗县)。同年8月12日,吴起县县政府正式成立。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吴起镇。
    当时,吴起镇只有7户人家。毛泽东同志到吴起镇后,住新窑院。
    红军到达吴起镇的当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乡长刘景全向陕甘支队政治部主任杨尚昆汇报了情况。晚7时,毛泽东给率二、三纵队进入头道川的陕甘支队彭德怀司令员发去电报,讲明:“一纵队本日到吴起镇及其前后十五里宿营,以准备作战姿势再休息一天,对来敌筑工事警戒,并派队向来路游击”。指出:“明日请彭来吴起镇看行动方针,二、三纵队交叶(剑英)、邓(发)指挥。”当晚,毛泽东连夜召开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对敌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指出:让敌人的骑兵一直跟进陕北,对我们很不利,应给予消灭。并决定在吴起镇以西的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一线布下口袋阵,伏击敌人消灭尾追之敌。20日晨,毛泽东接见了保安游击队队长兼政委张明科和陕北红二十六军骑兵团政委龚逢春,了解了当时陕北苏区的形势。毛泽东将自己使用的德国造勃朗宁手枪和40发子弹送给了张明科,勉励他英勇战斗。这支手枪现由吴旗革命纪念馆作为一级文物珍藏。
    10月20日,我军分别进入伏击阵地。毛泽东等同志的指挥所设在吴起镇西南侧的平台山(今胜利山)一棵杜梨树下。21日凌晨5时,毛泽东登上平台山。8时许,尾追我中央红军的国民党东北军何柱国所部骑兵军第三师(师长郭希鹏、副师长张德福)、第六师(师长白凤翔)沿着头道川向吴起镇奔袭而来,进入我军的伏击圈。一声枪响,我军从两翼埋伏阵地冲出,向敌发起攻击。敌军骑兵人仰马翻,慌忙逃窜。我军乘胜追击。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共歼灭敌军1个团,击溃3个团,缴获战马与驮马800余匹。结束了中央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仗。
    毛泽东在吴起镇“切尾巴”战斗结束后,给司令员彭德怀题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刀勒马?惟我彭大将军”。虚怀若谷的彭德怀司令员接到题诗后,将最后一句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并将原诗回赠给毛泽东同志。
    10月22日上午,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关于目前行动的方针》的政治报告,指出:“完成一年的长途行军,开始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任务是建立西北的苏区,领导全国大革命。”会后,陕甘支队召开了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彭德怀和杨尚昆等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会后,陕甘支队在吴起镇及其附近进行了短暂的休整。
    10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率陕甘支队离开吴起镇,沿着洛河川向甘泉下寺湾方向前进。
    吴起镇毛泽东旧居,是一排5孔坐东北面西南的土窑洞。现由吴旗革命纪念馆保护管理,并对外开放。当地群众为了纪念“切尾巴”战斗的胜利,把临时指挥所所在的平台山改名胜利山。在吴起镇头道川和二道川汇合之处的胜利山下,还建有一座革命烈士陵园。

延安革命旧址/姬乃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