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位于延安城西7.5公里处,延河支流西川河的东北岸。1939年初,中央社会部由杨家岭迁驻枣园。从1941年春起,中央机关开始在这里修建办公处,至1943年,共建成石窑洞49孔,瓦房85间,建成小礼堂、医务所、图书室、浴室等。
1943年后,中共中央领导人先后迁住枣园。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迁驻枣园。书记处成员有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主席为毛泽东。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这里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6月19日召开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党中央领导全党和解放区军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的准备。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阐明了我党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8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讲明党中央关于谈判的方针,要求全党不要因为谈判而放松对国民党的警惕和斗争。9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指示。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有力地支援了重庆的谈判斗争,对我军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2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指出:“站在自卫立场上,尽一切努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仍是解放区的中心任务”。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
1946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之通告》。3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对蒋介石破坏政协决议的罪行进行彻底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并教育群众逐步认清蒋介石的真面目。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根据国内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清除封建剥削的形势,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各解放区根据党中央这一指示,迅速展开了地改革运动。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党内指示。指示从根本上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中国人民才能恢复和平”。并指明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在党中央领导下,全解放区军民紧张地动员起来,英勇地抗击蒋介石的军事进攻。10月18日,中共中央《对时局声明》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声明分析了一年来的形势,指出只要蒋介石及马歇尔有最低限度的诚意,承认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中国共产党将继续与他们通力合作,以求和平真正实现,民主真正开始。11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指出:“各地对蒋介石开‘国大’、打延安两点,应向党内外作充分说明,团结全党全军和全体人民,为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建立民主的中国而奋斗。”11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广泛开展抗议美军暴行的运动,“使此运动向孤立美蒋反对美国殖民地化中国之途展开”。
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指出人民解放军作战的胜利和蒋管区人民运动的发展,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即将到来。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重要会议,确定了彻底粉碎蒋介石的军事进攻,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的战略方针。
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离开枣园。
枣园旧址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枣园旧址现保存有小礼堂1座,小型西洋式房屋4栋,石窑37孔,瓦房76间,凉亭1座。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和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和幸福渠等。
枣园旧址在1947年曾遭到国民党部队局部的破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陆续开始维修工作。1959年起正式对外开放。
枣园大门门柱上“延园”二字,为康生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