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旧址
延安市 中国医科大学旧址

    
    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办于江西中央苏区的中国红军卫生学校。1935年12月,在子长瓦窑堡重新建校。校长王斌,政委由军委后方卫生部政委吕振球兼任。
    中国红军卫生学校分设调剂、军医两个班。并附设一所医院,有100余张病床。1936年7月,卫校随中央机关迁到保安。1937年1月,迁到延安后,驻城北王家坪。9月,改称八路军卫生学校。之后,曾迁往富县一带。1940年3月,迁驻延安城东柳树店(今属延安市桥沟乡)。9月29日,正式更名为八路军医科大学(后来通称中国医科大学)。校长王斌,政委由军委总后勤部卫生部长饶正锡兼任。医大正式开办后,分设高级军医班、普通军医班和调剂班及特别班。后来又分为解剖、生理、微生物、病理、药理、内科、外科等系。医大除有中国教员任教外,一些外国医生也先后为医大兼课,如阿洛夫(苏联)、巴苏华(印度)、方禹镛(朝鲜)、米勒(德国)、福莱(奥地利)、马海德(美国)等人。医大按学员的实际情况编班。学习期限1至3年不等。而十五和十六两期,学制则为4年。医大开设的课程有军事、政治、外语、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小儿科等。1942年以前,医大的教材基本上是由教员自己编写。从1943年起,医大成立编译处,翻译国外医学名著和借鉴国内一些大学的正规教材。
    医大成立以后,八路军野战医院并入该校,成为医大的附属医院。
    1940年秋季,在医大第十四期学员毕业时,毛泽东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朱德题词:“埋头苦干”。
    1941年7月19日起,医大在延安北门外军人俱乐部举办了医学展览会,受到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在参观展览后题词:“办得很好”。
    1942年,医大微生物系曲正等人试制成功牛痘疫苗20万支,分发边区各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和乡村,及时预防了天花的蔓延,为边区医疗卫生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45年11月,医大奉命离开延安,前往华北。1946年6月,医大辗转来到哈尔滨。今天的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就是中国医科大学的延续和发展。
    中国医科大学旧址现保存有校部和病房石窑洞32孔,石砌手术室1间。现为延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窑洞等由村民小组管理使用。

延安革命旧址/姬乃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12